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中国的政治教育环境营造了一个全新的面貌。改革开放之后,应新时代的要求,教育部门对于高中政治的教学给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那么在教学课堂上老师如何做才能使得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高效性呢?怎样才会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些都是当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老师应该重点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中国分类号:G642.421
在当下,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那么高中政治老师应该怎么做才会使得政治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性?这是老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是经过老师运用合理的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下,政治教学存在很多隐患,例如,在政治课堂教学上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严重的制约着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这就要求政治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案提升政治学科本身的魅力,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以及信心,最终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以下文章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政治教学经验,剖析了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方案,期望这些方案的提出,对于以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有更多的帮助。
1认清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过明确的阐释,他认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中的主体,其想法,情感,意志,个性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老师要清楚的意识到,不要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以领导者的身份存在着,其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老师总是担忧学生掌握的不够多,因此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的知识,占用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时间,这样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课堂教学效果也达不到理想化。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思想上要作出改变,打破以往教学中那种”主导者”“传授者”的形象,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做学生学习上的朋友和伙伴,引导学生做教学中的主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发言。第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呼吁人们要学会学习,而不是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他提出在将来文盲的定义不再指单纯意义上的不认字的人,而是侧重于没有学习方法的人。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如何学习。这同时也是对老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老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習能力。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目标学习指导方法,二是,教学题纲浓缩方法,首先我们应该运用目标学习指导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环境,另外,运用知识结构,精选学习内容,使知识的学习由点及线,这样不仅仅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使其对知识也有更好的复习。例如,政治教学中有关国家政策性案例的分析,应该以“国家性质、职能、原则、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构成一条直线,这样对于知识点的分析就会很全面,再如,对于国家关系的分析要把握好,“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对外政策,对外职能”,把这三点贯穿成一条直线,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思路清晰,易于掌握。通过以上方法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知识范围变广,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老师要提升自身素质,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
(1)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做到平等、尊重。在教学中,老师要清楚的认清自己以及学生的位置,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是指导者,而学生应该是知识的研究者,对知识实施主要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在教学课堂上可以随意的发表各自的不同意见,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在探讨中老师要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学生的人格要给与足够的重视,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对学习有足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老师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估,给学生留有解释和修正的时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老师和学生情感达成共识的过程,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对新知识实施探索。
(2)在教学中老师要充满热情,激发学生情感。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老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有极大的渲染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充满激情,可以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于知识有极大的兴趣,让学生渴望学习知识,这一点对于政治学科的教学意义更为重大。
(3)教学语言的使用要注重内容幽默、诙谐。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也是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学语言的使用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其内容的幽默、诙谐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压力的释放,给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老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特别是对政治教学中语言教学的使用更重要,因为政治教学中理论叙述比较强,这些都是要靠老师语言来传达给学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语言幽默、诙谐,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4)在教学中老师的思想要随时改变,灵活应对。对于新世纪的学生个性都比较鲜明,具有独立的思维,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在政治教学中,老师的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要保持良好,能够灵活的应对在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这样有效的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
总体来说,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健康的成长,进而有效实现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宇翔.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3(1):227.
[2]栗丰伟.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2(20):53.
[3]祁勇勇.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3(3):36.
【关键词】政治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中国分类号:G642.421
在当下,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那么高中政治老师应该怎么做才会使得政治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性?这是老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是经过老师运用合理的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下,政治教学存在很多隐患,例如,在政治课堂教学上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严重的制约着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这就要求政治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案提升政治学科本身的魅力,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以及信心,最终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以下文章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政治教学经验,剖析了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方案,期望这些方案的提出,对于以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有更多的帮助。
1认清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过明确的阐释,他认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中的主体,其想法,情感,意志,个性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老师要清楚的意识到,不要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以领导者的身份存在着,其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老师总是担忧学生掌握的不够多,因此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的知识,占用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时间,这样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课堂教学效果也达不到理想化。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思想上要作出改变,打破以往教学中那种”主导者”“传授者”的形象,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做学生学习上的朋友和伙伴,引导学生做教学中的主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发言。第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呼吁人们要学会学习,而不是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他提出在将来文盲的定义不再指单纯意义上的不认字的人,而是侧重于没有学习方法的人。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如何学习。这同时也是对老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老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習能力。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目标学习指导方法,二是,教学题纲浓缩方法,首先我们应该运用目标学习指导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环境,另外,运用知识结构,精选学习内容,使知识的学习由点及线,这样不仅仅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使其对知识也有更好的复习。例如,政治教学中有关国家政策性案例的分析,应该以“国家性质、职能、原则、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构成一条直线,这样对于知识点的分析就会很全面,再如,对于国家关系的分析要把握好,“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对外政策,对外职能”,把这三点贯穿成一条直线,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思路清晰,易于掌握。通过以上方法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知识范围变广,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老师要提升自身素质,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
(1)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做到平等、尊重。在教学中,老师要清楚的认清自己以及学生的位置,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是指导者,而学生应该是知识的研究者,对知识实施主要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在教学课堂上可以随意的发表各自的不同意见,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在探讨中老师要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学生的人格要给与足够的重视,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对学习有足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老师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估,给学生留有解释和修正的时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老师和学生情感达成共识的过程,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对新知识实施探索。
(2)在教学中老师要充满热情,激发学生情感。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老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有极大的渲染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充满激情,可以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于知识有极大的兴趣,让学生渴望学习知识,这一点对于政治学科的教学意义更为重大。
(3)教学语言的使用要注重内容幽默、诙谐。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也是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学语言的使用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其内容的幽默、诙谐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压力的释放,给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老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特别是对政治教学中语言教学的使用更重要,因为政治教学中理论叙述比较强,这些都是要靠老师语言来传达给学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语言幽默、诙谐,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4)在教学中老师的思想要随时改变,灵活应对。对于新世纪的学生个性都比较鲜明,具有独立的思维,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在政治教学中,老师的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要保持良好,能够灵活的应对在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这样有效的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
总体来说,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健康的成长,进而有效实现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宇翔.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3(1):227.
[2]栗丰伟.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2(20):53.
[3]祁勇勇.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