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灵魂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8383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及相关性较强的学科。新的初中数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在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如下。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创设数学发现活动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作为教学开始环节,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式,而是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新的问题。其目标指向常常是:可作什么?该作什么?
  2.观察情境,形成问题猜想。让学生针对教师或本人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实践操作等。通过类比、实验、观察、联想、归纳、化归等方法,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的问题,或者引入探索猜想。
  二、“交流—互动型”教学方法
  单元、综合复习、习题课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可采用这种模式:即呈现问题—引导回忆—课堂辩论—归纳总结—灵活应用。此模式以教学内容为媒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今年,观摩了我校的一堂“整式的加减中的同类项”数学实验课,授课老师就较好地实施了这一模式,他采用了如下方式进行设计:在上课时先拿出几小袋硬币,要同学们数一下各有多少钱,结果出现:
  学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中拿出来,边拿边加数:5角,1.5元,2元……(三分钟后报出共8.3元)。
  学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2个2个地拿出来……(两分钟后报出共8.3元)
  学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一分二十秒后报出共8.3元)老师设问,哪一位同学数得最快,并且不容易弄错?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学生3既快又准,因为采用了分类计数”。至此,教师点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那就是——同类项。”
  三、“辨析—应用型”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可采用这种方式:问题实例—分组研究—探索分析—归纳结论。但需注意,实例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举个例子,如新教材(打折销售)一课的教学设计,首先由电脑显示服装店海报,教师提出问题:
  ①你知道打6折是什么意思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标价,售价的概念)(售价=标价×打折率)。②这家服装店老板将衣服打6折售出,果真是“跳楼价”吗?其中到底有何玄机?③假如老板将一件衣服的成本价提高80%后标价,又以6折出售,若出售价为216元,老板是亏了还是赚了?[设成本价为x元,列方程:(1 80%)×60%x=216,得x=200,结论是赚了16元,进而导出利润、利润率的概念]。④如果将上例中“若出售价为216元”改为“结果仍获利16元”,你能求出这件衣服的成本价吗?你还有其他的改编方案吗?⑤假如你是一名老板,你将如何提高你的投资利润?假如你是一名顾客,你又最关心什么?在当今促销热中,面对抽奖、打折、大削价,你有何感想?⑥请你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用数学语言构建生活中打折销售的有关实际问题,与同伴交流。⑦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交流探究。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潜能的开发,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也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的发展,关心人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改革在不断深化.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
早期阅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使每一次早期阅读活动都是生动的、愉快的,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感知、内化、积累,为终身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已不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须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景教学,强化师生间的互动,最终帮助学生建
育趣是一件需要长时间不断地坚持的事情,我们得分清育趣与语文常规教学的关系,它们是有差别的,又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增进的。因而,教师只有善于处置好这两者的关系,我们的教学才会收到更大的效果,也不会那么累。我们都知道,在某个阶段激发学生的爱好是不难的,难就难在把激起的爱好长期地“留下来”。“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个事物产生爱好,他在这个方面就必然产生很大的体验。那么如何处理育趣与语文常规教学的关
中学地理尤其高中地理对许多地理老师来说都很难教出好成绩,一方面是部分章节确实难,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地理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以供同仁参考。   一、知识渊博,方法得当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知识渊博、业务精通的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头头是道,通过旁征博引把知识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往往会使学生非常敬佩。进而会让学生对他所教
“他还没有死……”,这是汶川地震中一个感人的画面,央视直播中,主持人帮助在卧龙工作的丈夫联系到他妻子时,妻子泣不成声地说出了这句话,“他还没有死”这句话,没有人把它当
笔者长期战斗在美术高考的第一线,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个人的一些素描教学心得写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强化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加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现象。  1.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
残缺教具是一种设计特异、形状残缺、内涵丰富,给人以更多联想、猜测、推理、探究、补缺、完美的教学具.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在新课程形势下一名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会不断地进步。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物理专业学识   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能学到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并以学生为主体,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