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电子产品得到更多消费者关注,个人电脑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计算机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相关企业所得到的利润也逐渐从高变低。随之引来的各大PC厂家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尤其在中国,尤为明显。故而戴尔公司也逐渐的加入了这个行业在中国市场的角逐。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逐渐增加,各个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体系也愈发完善,我国对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也日益加深。公司财务公示与会计透明度也越来越深,而部分公司因为自身内部控制缺陷的问题而导致的财务问题做出虚假账目,用以达到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的样子,而这都是假象。本研究以内部控制为论点,首先介绍做出本文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再阐述本文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为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主要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产生过程、产生后公司反应等方面做出分析,为研究戴尔公司案例相应内容做出铺垫;第三部分是通过内部控制要素来分析戴尔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案例;第四部分则通过戴尔公司的案例对我国起到哪些启示和防范措施,然后针对案例分析其中的问题做出总结和全文结论及研究展望。
关键词:个人电脑 戴尔公司 内部控制 会计舞弊
一、引言
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计算机行业的扩张速度十分惊人,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变得普及。各大电脑厂家之争越演越烈,到了百家争鸣的地步。戴尔公司是一家总部坐落于美国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它以生产、设计、销售的家庭电脑还有办公室用品而出名。但是戴尔公司内部却发生了重大高管舞弊事件,以及公司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监控的无效等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发生的问题,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却是令戴尔公司更加雪上加霜。在此劣境下201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戴尔公司“财务舞弊”处罚金额达到1亿美,这无疑对戴尔公司来说是雪上加霜。
2.研究意义。首先要搞懂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就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人工实施的,旨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从其含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需要全部员工参与,那么我们就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去积极参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一个企业要想健康的发展,每个环节的运转都很重要,而企业的内部控制更是如人体的脉络血管一样,需要流通顺畅且不堵塞,如果脉络血管出现堵塞,那么人体就会出现疾病。清楚了内部控制的意义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我们所说的戴尔公司发生的一系列由内部控制缺陷所引发的问题,便是我们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二、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看戴尔公司事件产生的原因
1.财务报告的问题。2005年8月SEC的法规执行机构对戴尔公司的财务报告事项提出质疑,要求戴尔公司针对这一质疑出示特定的文档。2006年8月16日,审计委员会根据管理层的建议准许开展一项调查,聘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他们公司的咨询师,将范围定在2002年开始的全部历史会计和财务报告。2007年8月13日,審计委员会与公司高管,普华永道的沟通后证实,戴尔公司2003-2006年的第一季度财务报表不再可靠,并对上述报表重述.2010年7月22日,SEC发布调查结论,控告戴尔公司及其相关高管违反证券法 [[]]。我们知道内部控制的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内部的坏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全责分配、内部审计、企业文化等[[[]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应从治理结构入手,内部控制只要得到领导阶层的重视后才可能得到实现,案列中SEC在2005年就对戴尔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出质疑,而戴尔公司并没有针对这一质疑做出任何的解释,没有重视此事,而在2006年SEC再次针对戴尔 提出质疑,戴尔公司才开始关注此事,做出回应的一系列措施,由此看出公司管理层对于所在职务的不作为和对工作的敷衍。
2.错报供应商大额的支付款项问题。戴尔公司作为一个计算机行业刚创业的时候,制造电脑的中央处理器,从1991年开始ADM就在CPU和制造方面渐渐超过以前给他授权的因特尔,与因特尔形成竞争的关系。而因特尔为了控制ADM的崛起并减少行业的竞争力,因特尔作出了很多的特惠----给戴尔公司“折扣”,而戴尔公司对此做出的回馈便是不再使用因特尔的竞争对手,即ADM的商品[[]]。因特尔推出的针对戴尔的“折扣”开始以6%的折扣, 2001年-2007年给出的折扣从6%-14%,营业利润增长了10倍。而因特尔给戴尔公司的折扣却给戴尔公司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第一、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深远,因为因特尔给戴尔公司的折扣占戴尔公司营业利润的26.55%,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交易一旦停止,将会对戴尔公司的盈利造成重大的损失。第二、项目可能涉及违法,因为因特尔的特惠让很多经济贸易组织对它形成不满,针对因特尔行为提出反垄断调查。第三、戴尔公司不占主动权,交易的支付条件是双方共同签订的,实际操作中是由戴尔公司提出申请由因特尔批准执行,这很大程度削减戴尔的主动权。
3.不当的建立与使用重组准备金的问题。戴尔公司在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有一笔高达4.82亿的重组准备金。在他的财务报告批注里注明这笔费用是用于公司解聘人员所付的解聘赔偿,还有开展一些推广公司业务的成本费用。但是在这笔业务发生时戴尔公司并没有将他多计提的重组准备金退回,而是利用这笔费用去抵消他在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由他们工作的失误所造成的不必要成本。这种做法导致公司的成本费用发生重大的错误。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可以及时加以改进。它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发生了不当成本,却利用重组准备金去抵消,这种行为让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公司的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还有专项监督。监督的情况应写出书面报告,公司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组织进行纠正,内部监督效力失效。 4.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措施。戴尔的问题主要是高管舞弊、重述以前发布的财务报表以反映重大错报的更正,以及公司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监控的无效等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发生的问题,我们从内部控制来看,首先就要加强内部监督,对公司内部坏境加以处理,加强管理者的道德建设,这是从内部控制角度的措施。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监事会制度,一定要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同时强化员工内部理念,并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及时有效的知晓信息,并有效利用。
三、结语
一个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会一帆风顺,总是会充满坎坷,因为只有不断地克服困并迎难而上并拥有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韧性,才能让企业在大风浪中昂首前行而不会覆没。但是如果企业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予以解决。我们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戴尔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们从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角度分析,发现公司内部制度并不是那么完善。在公司作出重大决策时,并没有从内部控制的角度予以可能发生的风险评估和及时的信息与沟通。并且内部监督也只是有名无实,高层之间并没有实现有效的制约,做出的决定太过武断,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其实一系列事件都可以反映出公司的內部环境较差,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所以,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企业在发展中,一定要重视公司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惠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现状、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构[J].2011 会计研究,8: 61-67
[2]方红星,池国华,樊子君,等.内部控制[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1-25.
[3]方红星,池国华,樊子君,等.内部控制[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4]娄权. 财务报告舞弊: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J]. 当代财经,2003 (7):100-102.
[5]牛连果.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1):85-86.
[6]邢维金. 浅析会计舞弊现象成因及防范措施[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 (1):74-76
作者简介:王天会(1994.01—)。性别:女。籍贯:贵州省毕节人。学历:本科,毕业于西京学院。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关键词:个人电脑 戴尔公司 内部控制 会计舞弊
一、引言
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计算机行业的扩张速度十分惊人,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变得普及。各大电脑厂家之争越演越烈,到了百家争鸣的地步。戴尔公司是一家总部坐落于美国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它以生产、设计、销售的家庭电脑还有办公室用品而出名。但是戴尔公司内部却发生了重大高管舞弊事件,以及公司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监控的无效等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发生的问题,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却是令戴尔公司更加雪上加霜。在此劣境下201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戴尔公司“财务舞弊”处罚金额达到1亿美,这无疑对戴尔公司来说是雪上加霜。
2.研究意义。首先要搞懂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就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人工实施的,旨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从其含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需要全部员工参与,那么我们就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去积极参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一个企业要想健康的发展,每个环节的运转都很重要,而企业的内部控制更是如人体的脉络血管一样,需要流通顺畅且不堵塞,如果脉络血管出现堵塞,那么人体就会出现疾病。清楚了内部控制的意义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我们所说的戴尔公司发生的一系列由内部控制缺陷所引发的问题,便是我们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二、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看戴尔公司事件产生的原因
1.财务报告的问题。2005年8月SEC的法规执行机构对戴尔公司的财务报告事项提出质疑,要求戴尔公司针对这一质疑出示特定的文档。2006年8月16日,审计委员会根据管理层的建议准许开展一项调查,聘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他们公司的咨询师,将范围定在2002年开始的全部历史会计和财务报告。2007年8月13日,審计委员会与公司高管,普华永道的沟通后证实,戴尔公司2003-2006年的第一季度财务报表不再可靠,并对上述报表重述.2010年7月22日,SEC发布调查结论,控告戴尔公司及其相关高管违反证券法 [[]]。我们知道内部控制的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内部的坏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全责分配、内部审计、企业文化等[[[]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应从治理结构入手,内部控制只要得到领导阶层的重视后才可能得到实现,案列中SEC在2005年就对戴尔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出质疑,而戴尔公司并没有针对这一质疑做出任何的解释,没有重视此事,而在2006年SEC再次针对戴尔 提出质疑,戴尔公司才开始关注此事,做出回应的一系列措施,由此看出公司管理层对于所在职务的不作为和对工作的敷衍。
2.错报供应商大额的支付款项问题。戴尔公司作为一个计算机行业刚创业的时候,制造电脑的中央处理器,从1991年开始ADM就在CPU和制造方面渐渐超过以前给他授权的因特尔,与因特尔形成竞争的关系。而因特尔为了控制ADM的崛起并减少行业的竞争力,因特尔作出了很多的特惠----给戴尔公司“折扣”,而戴尔公司对此做出的回馈便是不再使用因特尔的竞争对手,即ADM的商品[[]]。因特尔推出的针对戴尔的“折扣”开始以6%的折扣, 2001年-2007年给出的折扣从6%-14%,营业利润增长了10倍。而因特尔给戴尔公司的折扣却给戴尔公司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第一、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深远,因为因特尔给戴尔公司的折扣占戴尔公司营业利润的26.55%,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交易一旦停止,将会对戴尔公司的盈利造成重大的损失。第二、项目可能涉及违法,因为因特尔的特惠让很多经济贸易组织对它形成不满,针对因特尔行为提出反垄断调查。第三、戴尔公司不占主动权,交易的支付条件是双方共同签订的,实际操作中是由戴尔公司提出申请由因特尔批准执行,这很大程度削减戴尔的主动权。
3.不当的建立与使用重组准备金的问题。戴尔公司在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有一笔高达4.82亿的重组准备金。在他的财务报告批注里注明这笔费用是用于公司解聘人员所付的解聘赔偿,还有开展一些推广公司业务的成本费用。但是在这笔业务发生时戴尔公司并没有将他多计提的重组准备金退回,而是利用这笔费用去抵消他在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由他们工作的失误所造成的不必要成本。这种做法导致公司的成本费用发生重大的错误。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可以及时加以改进。它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发生了不当成本,却利用重组准备金去抵消,这种行为让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公司的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还有专项监督。监督的情况应写出书面报告,公司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组织进行纠正,内部监督效力失效。 4.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措施。戴尔的问题主要是高管舞弊、重述以前发布的财务报表以反映重大错报的更正,以及公司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监控的无效等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发生的问题,我们从内部控制来看,首先就要加强内部监督,对公司内部坏境加以处理,加强管理者的道德建设,这是从内部控制角度的措施。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监事会制度,一定要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同时强化员工内部理念,并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及时有效的知晓信息,并有效利用。
三、结语
一个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会一帆风顺,总是会充满坎坷,因为只有不断地克服困并迎难而上并拥有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韧性,才能让企业在大风浪中昂首前行而不会覆没。但是如果企业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予以解决。我们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戴尔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们从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角度分析,发现公司内部制度并不是那么完善。在公司作出重大决策时,并没有从内部控制的角度予以可能发生的风险评估和及时的信息与沟通。并且内部监督也只是有名无实,高层之间并没有实现有效的制约,做出的决定太过武断,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其实一系列事件都可以反映出公司的內部环境较差,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所以,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企业在发展中,一定要重视公司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惠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现状、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构[J].2011 会计研究,8: 61-67
[2]方红星,池国华,樊子君,等.内部控制[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1-25.
[3]方红星,池国华,樊子君,等.内部控制[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4]娄权. 财务报告舞弊: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J]. 当代财经,2003 (7):100-102.
[5]牛连果.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1):85-86.
[6]邢维金. 浅析会计舞弊现象成因及防范措施[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 (1):74-76
作者简介:王天会(1994.01—)。性别:女。籍贯:贵州省毕节人。学历:本科,毕业于西京学院。研究方向: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