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美国军用直升机被RPG-7火箭筒干掉已不是第一次。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摩加迪沙展开清剿军阀艾迪德的行动中,就有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对方的“火箭筒密集阵”打掉。为什么昂贵而精密的直升机竟难敌便宜又低档武器火箭筒呢?
躲是躲不开的
现代战争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任务机动速度慢、噪音大且自身防护有限的飞行器,在贴地飞行及靠近敌方火力点时都会遭受各种武器的射击,特别是随着美国陆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频繁损失昂贵的军用直升机,其生存问题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自2001年阿富汗反恐战争爆发以来,美军在作战过程中损失的80余架直升机中,有一半是被塔利班武装的火力击落的,而其中挨了RPG-7火箭筒暗算的占了大多数。可造价与威力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的火箭弹,究竟是怎样降住直升机的?
以支奴干、黑鹰为代表的美国军用直升机的“传统职能”是向作战区域输送和撤离人员和物资,在此过程中,它们需要进出未被己方有效控制的敌方着陆区。美军自越战以来损失的大部分直升机就是在执行上述任务中“殉难”的,它们通常在着陆区遭到敌方各种武器杀伤,最常见的是AK-47步枪、RPG-7火箭筒、12.7/14.5毫米高射机枪、23毫米高射炮等射速快、火力密武器。
为了减少损失,美军自越战以后就不断完善直升机空降突击战术,逐步减少大规模机降次数,尽可能多地只执行输送精干特种兵此类突击任务。这样,直升机飞抵着陆区并停留装卸部队的暴露时间被大大压缩。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作为不需要太大的空旷场地就能起降的战术飞行器,直升机不进入敌方火力密集区作业,就不能算是合格的战争工具,因此它遭受损失是必然。
“弹道公差”运算不奏效
迄今为止,各国军队使用最广泛的直升机防护技术,就是贴地飞行并借助地形地貌掩护,该技术可阻止敌方直线跟踪以及防空武器的瞄准和制导。但有矛必有盾,敌方可通过加大拦击火力密度和多种武器搭配来应对。在新一轮直升机对抗中,肩扛式地空导弹和火箭筒的地位显著提升,可大量普及的RPG-7系列火箭筒更是广受欢迎。在数十米至数百米的射程内(这恰恰是直升机喜欢选择的“贴地飞行”高度),火箭筒对直升机构成的威胁远高于任何武器,这便是塔利班等武装分子在近距离作战中,喜欢用它打击直升机的根本原因。
其实,作为世界军事革命的“弄潮儿”,美军早就注意到火箭筒的威胁。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陆军就提出过直升机自身防护能力较为薄弱,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增强防护力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至今仍为人称道的“弹道公差”设计公式,它对界定直升机的薄弱部位和提高抗坠毁性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以MH-47特战直升机为例,为减小敌方12.7/14.7毫米高射机枪子弹和23毫米高射炮弹的打击效果,该机携带了一种填充了油脂的变速箱,关键飞行控制信道和压力为3000Psi(压强单位:英镑/平方英寸)的液压系统都采用双余度的设计,而它采用的发动机可提供足够的后备动力,能使该机在单发状态下返回基地,而且该机的推进轴可承受弹药攻击,一旦被弹片切断,不会导致尾翼断裂。
毫无疑问,MH-47直升机在对抗机枪子弹和小口径炮弹所采用的“弹道公差”标准,对提高生存力非常有效。然而这也是对手们更多地采用火箭弹对付直升机的原因所在。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美军相当一部分直升机是被RPG-7火箭弹毁伤。RPG-7火箭弹所用的典型穿甲战斗部所造成的损伤,要比所有机枪子弹和炮弹严重得多。当然,也有人会说,灵敏度和命中率更高的肩扛式地空导弹打击直升机更有效,因为它能准确打击直升机的发动机、主旋翼变速箱和旋翼翼尖附近的机身,况且导弹速度比直升机快得多,因此即便弹头未能引爆,也会利用飞行动能对直升机脆弱部位造成严重毁伤。但另一方面,比导弹便宜得多,而且对射手要求更低的火箭弹可以打击机身任何部位,如果某架直升机正处于飞行状态,仓促开火的火箭筒射手在计算射击提前量时可能出现失误,反倒能歪打正着,使火箭弹更容易击中直升机机身侧面。虽然火箭弹击中直升机的概率较低,但它能够通过集中发射,以爆破、高速以及弹片杀伤等方式对直升机造成更为严重的毁伤。
随着火箭筒在实战中越来越多地用于攻击直升机,它成为一种危险程度不断升高的威胁。随着红外干扰器的扩散以及新型直升机可有效地防护7.62-23毫米口径弹药攻击的装甲,对手们已转而使用火箭筒对抗直升机不断提高的防护性能。由于火箭弹的数量较大、成本较高,敌方在近战中更多地采用火箭弹齐射战术,由此最大限度打击肉眼可观察到的直升机目标。
由于火箭弹具有巨大杀伤力,必须认真考虑针对此类武器的防护问题。虽然增加装甲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没有任何直升机的装甲厚度能够抗得住以打穿重型坦克为目标的RPG-7及其衍生型火箭筒的攻击。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军通常在MH-47、MH-60等特战直升机的支架上安装7.62毫米米尼冈转膛机枪,供机内乘员消灭敌方的火箭筒射手,然而这些机枪操作手必须在敌方火箭筒手向其开火前予以锁定并先发制人,这在实战中几乎是不可能。另一种直升机自保方式是携带在可见光频段的致盲激光发射器,它可用于防护直升机的底部不受火箭筒手的瞄准攻击。但这种方式容易对战地四周的平民造成伤害,周围的友军必须头戴反致盲护目镜。
很显然,现在美军直升机确实无力完全克制住火箭筒的威胁,真应了那句老话:“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躲是躲不开的
现代战争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任务机动速度慢、噪音大且自身防护有限的飞行器,在贴地飞行及靠近敌方火力点时都会遭受各种武器的射击,特别是随着美国陆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频繁损失昂贵的军用直升机,其生存问题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自2001年阿富汗反恐战争爆发以来,美军在作战过程中损失的80余架直升机中,有一半是被塔利班武装的火力击落的,而其中挨了RPG-7火箭筒暗算的占了大多数。可造价与威力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的火箭弹,究竟是怎样降住直升机的?
以支奴干、黑鹰为代表的美国军用直升机的“传统职能”是向作战区域输送和撤离人员和物资,在此过程中,它们需要进出未被己方有效控制的敌方着陆区。美军自越战以来损失的大部分直升机就是在执行上述任务中“殉难”的,它们通常在着陆区遭到敌方各种武器杀伤,最常见的是AK-47步枪、RPG-7火箭筒、12.7/14.5毫米高射机枪、23毫米高射炮等射速快、火力密武器。
为了减少损失,美军自越战以后就不断完善直升机空降突击战术,逐步减少大规模机降次数,尽可能多地只执行输送精干特种兵此类突击任务。这样,直升机飞抵着陆区并停留装卸部队的暴露时间被大大压缩。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作为不需要太大的空旷场地就能起降的战术飞行器,直升机不进入敌方火力密集区作业,就不能算是合格的战争工具,因此它遭受损失是必然。
“弹道公差”运算不奏效
迄今为止,各国军队使用最广泛的直升机防护技术,就是贴地飞行并借助地形地貌掩护,该技术可阻止敌方直线跟踪以及防空武器的瞄准和制导。但有矛必有盾,敌方可通过加大拦击火力密度和多种武器搭配来应对。在新一轮直升机对抗中,肩扛式地空导弹和火箭筒的地位显著提升,可大量普及的RPG-7系列火箭筒更是广受欢迎。在数十米至数百米的射程内(这恰恰是直升机喜欢选择的“贴地飞行”高度),火箭筒对直升机构成的威胁远高于任何武器,这便是塔利班等武装分子在近距离作战中,喜欢用它打击直升机的根本原因。
其实,作为世界军事革命的“弄潮儿”,美军早就注意到火箭筒的威胁。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陆军就提出过直升机自身防护能力较为薄弱,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增强防护力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至今仍为人称道的“弹道公差”设计公式,它对界定直升机的薄弱部位和提高抗坠毁性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以MH-47特战直升机为例,为减小敌方12.7/14.7毫米高射机枪子弹和23毫米高射炮弹的打击效果,该机携带了一种填充了油脂的变速箱,关键飞行控制信道和压力为3000Psi(压强单位:英镑/平方英寸)的液压系统都采用双余度的设计,而它采用的发动机可提供足够的后备动力,能使该机在单发状态下返回基地,而且该机的推进轴可承受弹药攻击,一旦被弹片切断,不会导致尾翼断裂。
毫无疑问,MH-47直升机在对抗机枪子弹和小口径炮弹所采用的“弹道公差”标准,对提高生存力非常有效。然而这也是对手们更多地采用火箭弹对付直升机的原因所在。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美军相当一部分直升机是被RPG-7火箭弹毁伤。RPG-7火箭弹所用的典型穿甲战斗部所造成的损伤,要比所有机枪子弹和炮弹严重得多。当然,也有人会说,灵敏度和命中率更高的肩扛式地空导弹打击直升机更有效,因为它能准确打击直升机的发动机、主旋翼变速箱和旋翼翼尖附近的机身,况且导弹速度比直升机快得多,因此即便弹头未能引爆,也会利用飞行动能对直升机脆弱部位造成严重毁伤。但另一方面,比导弹便宜得多,而且对射手要求更低的火箭弹可以打击机身任何部位,如果某架直升机正处于飞行状态,仓促开火的火箭筒射手在计算射击提前量时可能出现失误,反倒能歪打正着,使火箭弹更容易击中直升机机身侧面。虽然火箭弹击中直升机的概率较低,但它能够通过集中发射,以爆破、高速以及弹片杀伤等方式对直升机造成更为严重的毁伤。
随着火箭筒在实战中越来越多地用于攻击直升机,它成为一种危险程度不断升高的威胁。随着红外干扰器的扩散以及新型直升机可有效地防护7.62-23毫米口径弹药攻击的装甲,对手们已转而使用火箭筒对抗直升机不断提高的防护性能。由于火箭弹的数量较大、成本较高,敌方在近战中更多地采用火箭弹齐射战术,由此最大限度打击肉眼可观察到的直升机目标。
由于火箭弹具有巨大杀伤力,必须认真考虑针对此类武器的防护问题。虽然增加装甲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没有任何直升机的装甲厚度能够抗得住以打穿重型坦克为目标的RPG-7及其衍生型火箭筒的攻击。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军通常在MH-47、MH-60等特战直升机的支架上安装7.62毫米米尼冈转膛机枪,供机内乘员消灭敌方的火箭筒射手,然而这些机枪操作手必须在敌方火箭筒手向其开火前予以锁定并先发制人,这在实战中几乎是不可能。另一种直升机自保方式是携带在可见光频段的致盲激光发射器,它可用于防护直升机的底部不受火箭筒手的瞄准攻击。但这种方式容易对战地四周的平民造成伤害,周围的友军必须头戴反致盲护目镜。
很显然,现在美军直升机确实无力完全克制住火箭筒的威胁,真应了那句老话:“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