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施措施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z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和发展,我国在小学汉语文教育教学基础阶段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培养。在小学汉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发展主体,并且与多媒体技术相互结合,有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是目前我国小学汉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发展目标,但是从当前汉语文教学发展形式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性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方式策略保证小学汉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发展,带动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文章主要对更新完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合理分析,并且对小学汉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对策进行了详细的观点论述。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实施措施
  一、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汉语文课程教学发展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划,不断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汉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1]。首先教师要提前完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选用适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确保学生在整体过程中能够较快的掌握知识要点,增强学习汉语文的自信心。比如说在对小学汉语文写作讲解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特点,进行针对性讲解,为同学们推荐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书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自己写完作文后,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共同进步。长期下去,学生的写作阅读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适当改变教学形式,让学生全体参与
  我国当前采用大众化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对汉语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汉语文课程学习中来。传统的汉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很难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存在的弊端问题要加大研究创新力度,适当的改变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借助多媒体平台,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要注意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要根据发展形式因材施教、满足全体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全体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2]。
  三、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增强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解放头脑,使学生敢想。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做”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科学家曾言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是缺乏想象。课堂上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更重要。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设计有吸引力、开放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做出自己的假设、解释。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学生能想的更多,能想得通。
  2、解放束缚,使学生敢问。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言:“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是问号。”(摘自《小学汉语文教学》)敢问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所以,在课堂上当学生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时,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在无理取闹;当学生跟你在某一问题上有分歧时,也不要认为他们是目无师长,都“一棒打死”。敢于产生疑问,也就是表明学生已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了。所以,课堂上我总是积极的鼓励学生提问题,多提有质量的问题,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3、解放双手,使学生敢做、会做。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摘自《北京教育》)所以,在课堂我有意识的加强學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自己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做。在学习新知识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发现。同时还鼓励学生去搜集、摘取、调查一些问题[3]。
  4、解放嘴巴,使学生敢说。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时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摘自《走进新课程》)所以,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针对某一问题允许学生有争议,甚至面红耳赤;允许他们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甚至滔滔不绝。也就是能让学生说的就让学生说,使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学到知识[4]。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汉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用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在课外拓展以及课前预习中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参与度,针对自身的汉语文最近发展区运用适合自己的汉语文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实现汉语文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罗文华.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现措施[J].学周刊,2016,(05):34.
  [2] 别新均.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现策略[J].学周刊,2016,(20):41-42.
  [3] 叶婧靖.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 郑芬芬.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现探讨[J].快乐阅读,2016,(06):20.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堂应当是丰富的、趣味的、活跃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的弊端愈来愈明显。而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改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等方面有着无比优越的作用。本文就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试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语文;应用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
摘要:多媒体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幼儿数学学习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进而提升幼儿数学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数学学习目的。为此,文章幼儿数学学习实例具体分析多媒体在提升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发散幼儿数学思维、化解幼儿数学学习交流、巩固幼儿数学学习重难点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数学教学;应用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增强幼儿学习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对于
摘要:幼儿喜欢用自己的图式语言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生活、学习的独特感受,教师或家长可根据幼儿对绘画内容的口述,在画面上配上文字记录。幼儿以图画形式呈现的日记,谱写着孩子们成长的历程。本文阐述了实施绘画日记的教学策略,成人通过解读幼儿独特的绘画语言,给予个性化评价,探寻幼儿的心声,绘画日记记录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成为成人世界连接童心世界的“虫洞”。  关键词:绘画日记;童心用  绘画是孩子最
民谣原本就是时代的镜子,而这面镜子所印照的世间百态便是民谣的意识。新民谣以崭新的视野复兴于主流文化之中,却并未融入典型的时代主流,而是成为非主流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现
摘要:课堂是學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对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不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建议,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效率;有效性;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佳时间,如果忽视课堂上的有效吸收,就等于放弃了宝贵而有限的学习时间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目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课堂也面临着改革艰巨任务,而高中面临着高考这一重要的老师,所以高中英语的教学改革倍受人们关注。其中限时讲授概念的提出对于高中英语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同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本文通过对限时讲授的概念和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限时讲授的具体措施,希望对促进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优化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限时讲授;高中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对高中教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教师要将优化生物教学模式作为当下主要任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环境中完善生物综合素养。问题教学法作为现代课堂中流行的教学手段之一,能通过问题的设定为学生指明生物探究方向,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从多个方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理论知识点的运用能力,为下阶段学习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结合高中
摘要:在现实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由于原有教学思维、改革力度不足、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问题着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初中数学课程改革问题的相关对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教育革新  社会的发展,助推着教育的革新,原有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即便是对于数学这一充满逻辑性思维的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说读写的技巧。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能力;方法  朗读,本质是一种凭借语言,用思维能力去体验和感受文字语言内涵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通过朗读可以体会语言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