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活动设计的优化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阅读课活动设计就是影响阅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結合笔者多年的农村教学经验,阐述几点优化农村初中阅读课活动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活动设计;策略
  一、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忽视阅读能力培养
  许多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还是以翻译课文、讲解语法为主。阅读课变成了讲解单词、短语、翻译句子课,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和策略的培养。
  2.读前活动设计把握不准
  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前奏,读前活动应该与课文紧密相连,但笔者发现许多农村初中的阅读课堂,读前活动设计把握不够准,要么读前活动的设太难,造成了一上课就有了冷场感觉;要么读前活动与课文内容联系不大,影响了阅读任务的完成。
  3.读中活动活动设计欠缺层次感
  有些教师缺乏对生情的分析,在读中环节任务设计不够严谨,任务的设计欠缺层次感和梯度性,这也是造成阅读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4.读后活动设计欠拓展性
  读后环节属于语言输出环节,有些教师的读后活动的设计只停留在对文章的表面理解,欠缺深挖课文的内涵;欠缺对文章的深层理解;欠缺激发学生的批判质疑思维,
  二、重塑阅读教学三阶段
  PWP教学模式指将阅读教学分为pre-reading(阅读前)、while-reading(阅读中)和post-reading(阅读后)三个阶段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这三个阶段就像语文写作中所提倡的“凤头、猪肚和凤尾”一样,最佳的阅读课教学结构就像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笔者在农村初中阅读课教学中,尝试了一种由PWP教模式拓展而成的“讨论导入—自读—复读—精读—拓展”五步教学法,融精读与泛读为一体,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笔者在教《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9 section B Reading:“ Singapore- 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时,设计了以下的任务:
  任务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搜索与Singapore 相关的资料。
  1.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country of Singapore?2. What famous things are there in Singapore? 3. Is there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Singapore?
  任务二: 读前活动展示几幅新加坡的图片,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片,然后提问“Do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Singapore?”来引入新课。
  任务三:读中活动进行课堂限时阅读,由浅入深多层次地设计下列任务,以及通过阅读完成表格等。
  1.Where is Singapore? 2. Is Singapore a big country in Europe? 3. How many Chinese are there in Singapore?4. Languages can you speak in Singapore? Why?5. How many kinds of food can you find in Singapore?
  任务四:读后活动让学生利用关键词复述课文,以及写一篇“Advertise a wonderful place!”为主题的作文。
  这节课的几个活动设计,笔者既培养了学生预习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被调动起来了,为接下来的阅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有的教师经常本末倒置,在读前导入和读后拓展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读前导入和读后拓展喧宾夺主,而对于while-reading主体部分却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读中”是阅读课堂教学的核心阶段,如果这个阶段的任务华而不实,不注重阅读策略和技能的培养,再精彩的读前导入活动,都是花拳绣腿。post-reading是对前面两个教学阶段的拓展与升华,只有扎实地做好“读中”的各项任务,“读后”的拓展才有很好的语言输出,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避免“一个哑铃,两头大中间小”这种畸形的阅读课堂教学结构,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塑身读前活动
  读前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预热阶段,是激活背景图式,为阅读准备语言知识活动。有些教师的阅读课堂读前活动设计花俏的活动太多,时间过长,喧宾夺主,甚至出现了“读前导入挤占阅读本身”的矫枉过正的现象,影响了下面任务的完成。教师在设计读前活动的时候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花俏、低效的读前活动,读前活动应力求形式新颖简易,使学生容易操作,避免让学生产生反感或厌倦感,甚至出现冷场的现象。在活动时间上要短、平、快,让读前活动走向精致高效。
  2.还读中活动一片宁静
  有些教师在上阅读课公开课时,生怕听课者评价他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整节阅读课热闹非凡、从未间断。但“读中”是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过程,这个阶段如果刻意去制造热闹的气氛,学生反而难以静下心来去有效地加工和处理阅读材料的信息。其实,有张有弛、动静结合是一节课正常的教学过程,更是自然的阅读教学过程。
  3.读后活动要与文本紧密联系
  读后活动是对前两部分活动效果的检验,是信息的输出和反馈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深挖文本内涵。但是有的教师读后活动设计时忽略了文本知识的学习和阅读的体验,甚至出现偏离主题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的现象,使他们本节课所学知识得不到运用和检验。除此之外,在阅读完成后,教师还应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增加适量与课文题材、体裁相类似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进行课后自主阅读。
  4.充分做足各环节语言铺垫
  PWP阅读教学模式虽然能把各种活动引入阅读课堂,但如果活动环节间缺乏递进性和层次性,活动前的语言铺垫不够充分,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所以在开展语言输出活动前,教师应自问一下两个问题:1. Have I given my students enough language input that might be used for doing the task? 2. What linguistic difficulties might they encounter in performing this task? 充分的语言铺垫,能让学生在各活动环节中较好地使用所学语言去完成任务。
  三、结束语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前”活动是基础和前提,旨在激活学生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已有的背景知识,应该像凤头那样短小、精彩、容易操作,有效的读前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节课的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读中”活动是核心和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关键环节,应该像猪肚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在该环节,教师要让学生使用有效的阅读技巧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理解,获取文本信息,从而达到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读后”活动是检查学生阅读理解效果和巩固运用语言材料的阶段,虽然它是整个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它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环节要像豹子尾巴那样刚健有力,激发学生批判质疑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说和写的能力,培养创造性地使用已获取的信息能力。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材的变化不断探索、研究,设计有效的英语阅读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掌握、学习阅读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享受英语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冯娟.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技巧与方法[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8(7):56.
  [3]赵尚华.初中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要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指导、鼓励学生加强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主要通过以疑难为切入点、以相同的主题内容、文体为联结点、以课后思考题为发散点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  【关键词】拓展阅读;课外读本;阅读能力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明确
【摘要】情境教学是近几年在数学教学中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较为简单直观,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针对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三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
【摘要】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开设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在目标评价体系中,编制试题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加强对生物核心素养的认识,归纳和挖掘教材中体现核心素养的考点,积累相关材料,运用设问技巧,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试题编制,促进课程目标的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编制;设问  生物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编教材、教学和评价中。其中,试题编制是教学过程中实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落实,特别在当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大背景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思维的人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议题。语文作为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优化  在最新
【摘要】阅读是一场美丽的遇见,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内在的底蕴。读书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充实,变得自信,让我们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气质。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关键词】小学生;想阅读;享悦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阅读习
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习,这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学生没听懂;二是担心知识点没讲透。为此,我们学校数学科组开展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为教育科研课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贯彻落实该教育科研课题的课堂教学改革,笔者在课堂教学组织上,以“精讲善导、分层限时、鼓励”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谈
教师要依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在这个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治情操,最终达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唯有这种创造性,才能使情境教学出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景象,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怎样创设情境呢?  一、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其重点在于演示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品德得到培养;教师要立足课堂,及时渗透品德教育;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立德,从而实现德育与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初中英语;师生关系;立足课堂;德育方法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事做人,这也是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和高考的不断演变、进步,模式化静态作文教学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写作教学的要求。写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含了内化、意化、外化这三个环节。写作的过程化是一个我们必须尊重的规律和躬行的教学方式,写作的过程化教学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噱头,也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理论概念,它应该是一个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写作行为、写作艺术,本文从写作过程化教学的理论入手,结合教学案例,探讨过程化写作
【摘要】小学阶段的英语口语练习并不单纯的停留在对话和内容的解释与翻译上,口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口语内容来进行交流。选择以英语口语视频作为口语练习的辅助教学材料,实现小学英语口语学习的家校合作,能给予小学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本文在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视频分享的方式来实现小学英语口语学习的家校合作方法,让家长参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