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传统经典阅读助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yuan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经典阅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在当代中学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开展中国传统经典阅读活动,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与完善。
  关键词:中华传统经典阅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
  一、引言
  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责任,同时,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以此推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本文以高中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为视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进行几方面研究。
  二、高中生经典诵读的现状
  在高考大指挥棒的指引下,高中语文教学侧重于字、词、句及短文的记忆和理解,对于阅读也是片面地让高中生掌握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的学习技巧。对于经典诵读往往给予忽视或流于表面,没有更深层次的要求,而获当作课堂休息的一种手段。这样的语文课堂,大大降低了经典诵读对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中生的娱乐项目往往是看电视、玩游戏、浏览网页,阅读这个娱乐项目被他们遗忘了。久而久之,经典诵读量大大减少,造成了高中生的语言文学素养的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全面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有人文素质的全面性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高中学校以及高中教师,我们要将培养有人文素养的人才当作己任,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才。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经典诵读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三、如何让中华传统经典阅读助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
  1.经典诵读拓宽学生生活视野
  阅读不仅能够丰富一个人的知识世界,还能够提升一个人的视野,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经常、反复的阅读经典,自然就会领略其中的意思。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开展中华传统经典阅读活动,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是非常必要的。而进行经典阅读,简单的浏览是不够的,唯有认真、细致、反复的诵读,才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经典的结构,体会其中的思想与真情实感,自然而然视野也更加开阔。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经典的阅读。
  2.经典诵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文学知识,促使学生积极阅读。
  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古诗,其中最为经典的句子“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使人对真挚友情的热爱和珍视;《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表达了使人对亲人深深的思想与感恩。通过阅读这些古代经典诗句,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发展,使他们在忙碌的课业生活中,体验更多别样的人生,最为关键的是能够帮助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获得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并对这些传统经典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终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3.经典诵读滋养学生心灵
  在传承和阅读中华经典的过程中,学生都思想会得到精华,心灵得到洗涤。在当代社会,会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时乱热垃圾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产生的根源,就是因为中国人确实社会责任感,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高中生在阅读中华经典之后,他们的责任感、价值观都会得到升华,会对中国五千年所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有更加深刻的体悟和认识,自然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会进行抵制和帮助,也会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身修养。
  比如:《大学》《论语》等经典篇章,高中生阅读之后,会从中获取很多精神营养和做人的智慧,在获得了文化知识的同时,心灵得到熏陶,会真正懂得,社会与国家发展,依赖于和谐,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年轻一代的力量,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修身养性,才能够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4.经典诵读增强学生思辨意识
  从高中生的成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出发,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还没有成熟,一旦受到负面影响,容易产生肤浅、片面的思想。正是因为如此,高中阶段,教师才应该极力推进中国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帮助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懂得真善美,假恶丑之间的区别,进而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经典,能够教会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建立虚心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经典,则能够教会学生原理负面影响,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更加优秀。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
  5.经典诵读激发学生正义感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正义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操。中华经典能够塑造学生的心灵,优秀的文化,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中国传统经典,是现实生活,以及人物内心的艺术外化,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建立更高的文化品味,以及审美情趣,使其产生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浓浓的报国情感。
  比如:品读《离骚》,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经典名句深深表达了屈原怀才不遇,心系国家的高大形象。而诵读《过伶仃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则体现了弄弄的民族正气,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形象,也彰显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在阅读经典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文学者魏国担忧,为民而愤的精神;也能够感受到勇士征战边境,为国杀敌的气概;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弄弄爱国之情,屹立的都是一个个不屈的民族灵魂。它们塑造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辉煌,是中国民族的骄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正义感与责任心。
  四、结束语
  本文从两大方面对中华传统经典阅读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进行了研究分析。第一部分分析了现阶段高中生的阅读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如何通过中华传统经典阅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为我国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刘信中.青少年期刊的黄金十年——以《课堂内外》为例[J].传媒,2014,(01):62-64.
  [2]王纬明.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2.
  [3]罗艳林.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提升学生人文素養[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1):61-62.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立项编号:GS[2016]GHB0006)子课题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英语新课标的目标突出了语言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强调用英文思维,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这是符合当今社会实际的需要,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靠单纯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获取,挑选,调取,整合信息,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
摘 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媒体现已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乃至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如何更好的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促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发展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思想观念、团队组织、内容特色和模式探索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不仅代表着网络时代的又一次技术变革,更是“一个蕴含着文化传
摘 要:我国组织日益多样,但高校组织和企业组织等的制度模式越来越趋于同形,本文从鲍威尔和迪马吉奥提出的三种制度同形:强制性同形、模仿性同形和规范同形性角度,分析了我国组织日趋同形的现象。  关键词:组织;同形  新制度主义中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竞争已不再是推动组织变迁的原因。组织虽然多种多样,但组织在形式上和实践上已变得日趋相似和同形,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会带来绩效的提高。鲍威尔和迪马吉奥将这种组织
摘 要:基于促进中职学生升学深造的需要,将技能高职考的标准融入到学生的技能检测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应届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和人才进入大学继续深造。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技能高考;技能检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
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让小学生迅速的提高阅读能力,随着阅读量的增多,写作能力也相应的得到提升,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而写作能力的提高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应该将阅读与作文的教学联系起来,形成一套成熟的整合模式,迅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且能够相互的促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写作;整合  语文的涉及面很广,文学性和艺术性包含其中,但是在教学中这些
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
摘 要:发现并寻找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高职院校本身就业率的提升和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都是很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高职院校本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可以从强化校企合作、重视专业细分、鼓励教师深造、引入考核机制等方面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也在日趋下降。新的课程标准也相应的调整了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标准指出: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对于计算技能、计算速度等要求都没有明确的指出,但是这并不影响计算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离不开计算,无论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还是“综合与实践”,计算都占有相当
摘 要:社会的发展会带来制度变迁。但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变迁处在一个路径依赖之中。路径依赖简单来说是一种惯性。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有所发展,但是远远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制度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定会使高等教育发展落后,不能给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养料。本文在路径依赖下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变迁,并提出走出路径依赖的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路径依赖;制度变迁  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一个你可以问路的旅伴。我指向前方,在你的前方也在我的前方。”什么是旅伴?旅:旅行、旅途。伴:伴随、陪伴,同在一起而能提供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师生关系的解读,也是徒弟追踪师傅一路前行的诠释。早期教育一体化名师工作室就抱着这样的初心,开启四个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游学课堂;关注的微型广场;碰撞的E平台教研;积累的成员质量成长手册。  一点研究:游学课堂  来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