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阅读教学中的“读”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已被教师接受,我以为“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使读停留在读通、读懂的表面层次上,而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读,注重读的实效性。落实“读”要做到“三要”,要有目的性、层次性,要有教师的指导,要积累并内化运用。
  
  一、要有目的性、层次性
  
  阅读教学中的读要注重实效性,使学生的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使他们在一次次不同目的要求的读中,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读透,读中悟出情,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发展语言能力。
  1.初读触情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做到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意,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触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试问如果连课文都没有读通读顺,又何来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呢?当然,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家先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一上课就可以采用先自由读,再抽读或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2.细读入情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再次让学生读书,可采用自由读、小组读、默读等形式,运用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动笔在读过的文章上圈、点、批、注;在读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疑难,提出疑问,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疑,这时教师再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围绕这些问题师生展开讨论,在深入阅读中解决疑难,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由疑而悟。通过这样的“读”,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所在。这种“读”与“思”同步,“读”与“情”相伴,使学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表达的意思。
  3.精读悟情
  教学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字字句句细加揣摩。要抓住精要处、关键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一两个精彩的片断,几个动人的句子,甚至几个精妙的词和标点,引导学生细细琢磨,力求一课一得,长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如《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如果把这个‘冒’字换成‘长’字,意思有没有变?可以替换吗?”许多教师在教学这一段话时会这样问。学生经过对比揣摩就会发现“冒”字用得很精彩,恰到好处地将本是静态的场景添入一丝灵动。又如教学《桂林山水》《花钟》《鸟的天堂》等课文时,可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播放声像图片,使文中的景活现、事活化、人活脱,让语言文字在学生的脑子里变成活的画面,传达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二、要有教师的指导
  
  “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并非光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指导、诱导,使学生读的目的性更明确,更有实效。如果只有学生的读书实践,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拨,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阅读教学。
  1.范读激情
  小学生读书还处在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陌生的课文内容,一些生字、词语、长句要读正确,读流利,少不了教师的帮助。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准确传情达意,把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声传出,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
  2.引读导情
  “以读为本”,让“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使读有层次,离不开教师的导语、引读。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读中自然流露。当然教师的导读、引读的方法除了用启发性、描述性的语言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外,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音像等手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全方位感受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要积累并内化运用
  
  1.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熟读成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对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绘声绘色地反复朗读,抑扬顿挫地进行背诵。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意韵,使学生充满感情,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而且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2.在复述中内化语言
  复述是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听到、读到的材料表达出来的技能训练。它有别于背诵,背诵是课文中语言材料的重现,而复述则是对课文中原有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再加工。例如教学《酸的和甜的》《狐狸和乌鸦》等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时,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绘声绘色地复述表演故事,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掌握积累了语言材料,同时还可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规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在积累中运用语言
  积累语言的目的是更好地运用语言。阅读教学中,在以读为主线的同时,还要以读促写,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如扩写、续写、仿写、写感受体验,使写成为读的延续和发展,成为检验读的实效性的最好方式。
  总之,阅读教学中只有把“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运用,才是实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富山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汽生的营销受厂家和消费者两方面的影响,本文就品牌影响、营销策略、成功保证等因素做个浅析,希望能为我国汽车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就有“生姜治百病”之说.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
介绍了北京天文台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MSRT)新发展的工作模式:太阳一维日像仪和行星际闪烁(interplanetary scintillation,IPS)望远镜.简述了两种新工作模式的科学目标、
第三方支付产业弥补了以银行为主体的传统支付结算服务的不足,其作为流通领域的重要营销工具,日益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需求。在我国,第三方支付卡流通领域的扩张速度及其规模相当可
系列作文强调篇与篇之间从形式到内容的有机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取得成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 有利于深化主题  通常的作文训练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使学生对中心思想的认识难以深入,不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采用系列作文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因为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如成人深刻全面,学会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渡,最后由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并没有取代本土文化,二者是以一种共生的关系存在.“文化杂交”、“文化杂种性”的概念正是反映这种文化现象。在全球化加剧的今天,各民族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