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i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登县第三中学,甘肃永登730300)
  
  〔关键词〕 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1(A)—0013—02
  
  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简单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原因,使得他们产生更多的焦虑和烦闷,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疾病的时期,学校必须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到教育教学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1. 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缺乏专职教师。当前大多数中小学校没有专职心理教师,如果有也是“兼而不专”。加之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的普及率低,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束手无策、爱莫能助。另外,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异常、缺乏宽容意识等等。这些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2. 对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的关系认识模糊。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没有把中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加以区别,而是把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因此也就不会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妥善有效地解决问题,而是利用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这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困扰。例如,一个学生最初在课堂上捣乱,可能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当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如果以传统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这位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他就很容易被纳入坏学生的行列。而且由于这位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没有被觉察和得到满足,他将免不了还会继续捣乱。久而久之,由于长期被当成坏学生,这位学生也就会自认为是坏孩子,并真的捣乱起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不仅要注意到行为本身,更要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行为背后的基本心理需要。
  
  二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了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1.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爱因斯坦说过:“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而,教师要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科教学中要把单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教育转变成学生个体“成人”的教育,让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而且在学校中健康成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每个教师不仅要做一个“教书匠”,而且要做一个心理保健医生。
  2. 多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方面的交流,在育人方面多下一些工夫。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妒忌、多疑、敏感、抑郁等,不要一味地归结为道德或思想问题,而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责备,而要分析原因并给予正确引导。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把握分寸,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能够沟通和理解时,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自信心就会增强,有利于稳定学生的精神状态,完善人格,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 结合日常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良好心理素质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在每节课上、每次谈话中都可以不失时机地贯穿有关心理健康知识。
  4. 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训练和巩固。为此,老师要注重实践,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突出活动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专题讲座、举办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强调的是,开展活动时,除了要有针对性之外,还要注重经常性,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5. 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鼓励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知识以后,可以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矫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
其他文献
在Endlich提出求解旋转风和辐散风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直接利用风场迭代计算流函数和速度势的方法,该方法不但能求解流函数和速度势,还可将原始风场直接分解为旋转风和辐散风。
患者女性,55岁,因全身反复起红斑、丘疹、结节1年入院.体检:头颈、躯干、四肢红斑、丘疹、色素沉着斑,四肢散在多数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结节,多数结节顶端见糜烂或结痂,未见水疱
〔关键词〕 运动趋势;系统;机械能;内能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A)—0057—01    在物理教学中,摩擦力做功是一种既简单,又极易出错的问题。尽管教学中对摩擦力的方向判定、大小计算及功的计算都已足够重视,但学生在解决有关摩擦力做功的具体问题时,还是出现一些错误。现在就谈几点笔者对摩擦力做功问题的看法,以求排除潜意
〔关键词〕 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   法律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1(B)—0013—01    一、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的总和。法律意识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公民遵守和执行法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必须
〔关键词〕 教学情景;探究材料;课外活动;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B)—0055—01    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在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的情况下,有人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必有活动、必有探究。在这种思潮的误导下,在小学科学的教学领域刮起了一股疯狂的“活动教学”之风。仔细研究这些活动
〔关键词〕 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0(B)—0016—01    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七环节,目的是提倡中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本文就教学实践工作中如何通过“七步”实验探究,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浅见,和同行
现已证明,Hp感染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2002年,我们应用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72岁,因全身皮肤灰黑、瘙痒5月余入院.入院前因红皮症口服并大量外用含砷药物.皮肤科检查可见皮肤灰黑、粗糙、发硬、脱屑及多数浅表溃疡、糜烂,口腔、舌粘膜溃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