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i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去除学生抵触的情绪,打消他们认知的顾虑,方便教师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识字需求,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或者说增强学生獨立思考的自信心,利用故事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有很多,本文特意做了具体介绍,希望能为其他教师实践思路的转变提供帮助,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思考
  引言:传统教学模式单一而固化,多数以教师为主导,要求学生盲目记忆重点难点,被动思考现实问题。为了完成讲课任务组织的课堂活动,并不符合小学生个性化的识字需求,师生之间有矛盾,教学质量比较差,又如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呢?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创设情境后组织有特色的识字教学工作,再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补充上下足功夫,进而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一、主动预留悬念,引导学生探索
  情境是一种形象的教学模拟,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可以在情境教学中,预留一些汉字信息上的悬念,引发学生的重视,他们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在预留出的“汉字知识空白”中进行自主探索,这种预留悬念的方式,在小学生的汉字情境课堂上应用效果非常好,深受小学生的欢迎[1]。如,在给孩子们讲解汉字“猫”时,对于我们而言,这个汉字比较简单,但对于刚接触汉字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将这个“猫”字弄混淆。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识字,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一天,一只小猫在走路时天下大雪,雪下的很厚很厚,小猫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脚印,小松鼠在树上看到了脚印,它却产生了疑问,小猫明明用四条腿走路,为什么会产生两排脚印呢?”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预留给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在这种悬念的设置下,学生开始查找小猫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当我进行提问时,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出来。由于有这种探索的过程,学生反复看到这个“猫”字,学生对“猫”这个字就自然地记忆深刻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非常强,用一些小悬念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设计情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情境的信息,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使他们对汉字的结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在记忆的过程中就会抓住重点,将汉字记忆的快速准确。
  二、做到和谐统一,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文字的学习,而文字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是现在人们交流中必不可少的[2]。因此,文字的教学非常重要。小学生的识字教学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科学的方法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培养。此外,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读准字的音调,记住字的形状,理解字的含义,将字的音、形、义有机统一,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汉字知识。如对《丁丁冬冬学识字(二)》进行教授时,首先,教师可将自带的各种人体器官卡片展示给学生。其次,询问学生是否认识卡片上的器官,这时学生会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嘴、鼻子、眼睛、耳朵等人体器官进行学习,这都是每个人身上所具备的。因此,这些人体器官卡片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教师对学生开始识字教授。教授时,教师需要学生准确地发音,并且通过卡片上的字,让学生记住它的形状与字所对应的意思。最后,教师还可拿出没有字的卡片与有字却没有图片的卡片,让学生进行配对学习。字形、字音、字义是学生在学习识字过程中要重点学习的知识点,教师通过情境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将字的音、形、义进行统一的学习,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比起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还可以利用开展活动的方式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识字教学不一定就是要通过字词的讲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词[3]。如,可以组织学生讲故事,每个学生可以讲自己听过的一些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来明白成语的含义,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讲述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这可以让学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学生知道“画蛇添足”的故事,有的学生知道“胸有成竹”的故事,每个学生在讲述和倾听的过程中学会了更多的成语,因此,让学生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识字教学的方法。再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知识竞赛,知识竞赛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来进行语文知识积累,让学生去挖掘文学宝藏。例如,老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之后让学生想出和“风”有关的成语,想出成语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有的学生会想到“风和日丽”,有的学生会想到“暴风骤雨”,把学生想出的成语都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宝库。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构建情境化课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模拟课文情境,也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来创设情境。
  参考文献:
  [1]王国新.小学语文情境课堂的构建[J].新时代旬刊,2018(08)112-113.
  [2]韩琼.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18(17)98-99.
  [3]张楠.浅析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3)74-75.
其他文献
摘 要: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高中语文阅读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去阅读,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将通过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系统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中语文的发展,保障学生更好地吸收语文知识,培养出更多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化素养;策略  引言:  对于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设置,首先,需要对
期刊
摘 要:在本科教育中强化通识理念,改变原有专业课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多样化的通识课程日益成为国内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在对国内外通识课程开设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笔者任职多年的的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就如何在通识课教学中实践通识教育理念,体现与相关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编排、教学手段乃至课程考核上的区别,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通识课;培养模式;区别教学  在本科教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在小学阶段的不断深入推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所以,教师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必须追寻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作文是语文这门课程中重要的部分,它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确定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升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合理的方法或者方式,把课外阅读加入到日常教学中,促使学生在潜濡默化中形成阅读的好习惯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契合人类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是辅助我们学习的可视性思维工具。随着国际化发展趋势逐步加强,提升我国的英语教育质量是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教师要积极关注写作教学方法研究。应用思维导图构建有效的写作课堂,是新课改为我们提供的思路和灵感,笔者在下文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几点建议,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引导;自主探究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教师总是通过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外界条件,导致学生不能够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对于一些科学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创新,在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高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逻辑思维意识不够活跃。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学生在探讨的过程当中能够彼此交换自身的想法,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所以本文就以合作学习在高三语文复习中的实践来进行分析和探
期刊
摘 要: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最喜欢的就是体育课。小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的好奇心,也非常好动,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安全、有效地锻炼。本文根据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分析了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问题,讨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活动大多数在室外开展,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并且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丰富其情感体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因此是作为品行储备的最佳学科,通常语文的教学也少不了品行的引导。为了强化学生的品行意识,在语文的各个环节都会适当地穿插品行思想,围绕语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高尚的品德思想,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获取品行的信息,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品行教育  引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中渗透品行教育应注意自然化,避免生硬的
期刊
摘 要: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数形结合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转换了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就数形结合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形结合;农村;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及其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但是因为数学科目抽象性特别强,所以很多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个学校的学困生都不断地得到关注和重视。这些学困生理解知识有些缓慢,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数学任课老师要更加尊重这些学生的人格,关注到每一个学困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换位思考学生的难处,要走近他们,与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