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的应用剖析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不断发展教学环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也随之出现改革和创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课堂改变了传统沉闷、单调的课堂氛围,逐渐向语境化、生活化方面发展,现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现阶段英语教学中,首先需认清词汇教学的教学现状,并将语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立足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发现词汇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具体如下。
  1.1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多数教师将词汇视为单独的学习个体,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部分教师只是单纯讲解词汇的构成、词性等基本知识,而非将词汇放置在整体句型或文章中进行讲解。此外,多数教师在词汇课上应用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和新鲜感,长此以往,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会导致英语词汇课堂出现讲解内容虽多,但学生最终习得知识少的情况,学生并未掌握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不能进行独立记忆和学习。
  1.2教学环境受限
  在学习英语时,处于非目标语言环境下的中国学生极易受到母语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应用母语思维考虑问题。而在实际的词汇教学中,汉英语言在语言特征和语言文化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词汇理解方面存在偏差。例如,“dragon”在西方英语文化中代表一种强大动物,西方人对dragon的印象为邪恶、骄傲、恐怖。而在汉语言中,“龙”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可见“龙”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意味着尊贵、地位、权利。两种文化所表达出的含义有较大差异,若不理解文化间差异,则会出现误用、滥用的情况,影响跨文化交际质量。
  1.3教育体制影响
  即使在素质教育提出后,我国的教育体制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但从根本上说,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点仍是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固然会形成一套学习和思维模式,但此种模式也造成学生的思维局限,英语失去了其本身的交际功能,而简单地成为了一门学科。
  2. 语境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语境,主要分为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一般的语言环境,其中,具体的语言环境是指以词汇在具体的文章、句子及段落间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效果,可解释词汇的外延意义和语用意义;一般语言环境则指词汇所在文章所表现的社会和人文知识概况,可解释词汇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两种语境应用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可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1语境——词汇的外延意义
  外延意义是词汇本身意义的延伸,其中,最为常见的词汇形式为一词多义。以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中出现的“appear”一词为例,该词具有双重意义,如:A ship appeared on the horizon.;此外,appear还有“好像、似乎”之意,例如,She appears to have many friends. 句中appear与look like意义相似。
  2.2语境——词汇的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是指词汇的隐含意义和联想意义,但英语语言中有很多同义词,词汇所表达的意义极为相似,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对词汇的内涵意义进行辨别。例如,way 和road同译为“路”:Wherever there is room for an object to proceed, there is a way. A road is a prepared way for traveling with horses or vehicles. 前者更注重更侧重方式、方法之意,后者则指实际的道路。因此,在判断词汇的内涵意义时吗,需要将其放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2.3语境——猜词义
  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学生在无词典、学习机等词汇查询方式的辅助,则需要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猜测词汇的大概意义,辅助理解。例如,以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中出现的一句“Anthrop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man.” 从该句中可推测“Anthropology”的意义为“研究人类的科学”。再比如,“Andrew is one of the most supercilious men I know. His brother, in contrast, is quite humble and modest.” 其中,supercilious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可能是生词,但通过in contrast(相比较而言)对比,可分析出前后两者的性格截然相反,可猜测该词可能有“傲慢”之意。
  综上所述,英语词汇是多元的、立体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语境帮助学生体验词汇的不同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情境教学是英语词汇学习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不仅可让学生将词汇运用到现实的语言环境中,还可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高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将高中英语教学与新闻事件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有效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鲜活生动地运用新闻事件。  【关键词】 高中 英语教学 每日资源 新闻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高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高中英语是高中教学中非
【摘 要】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抓住学生的兴趣,让高中生学好英语,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大有帮助。  【关键词】 资源 兴趣 情境教学 微信 思维  1. 情境教学法激活学生思维  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很多国际场合都用得上。而英语的练习不能凭空想象或者只是一个人的行为,需要多人交流和在真实的情境中展现,因此我们看到教材也做了调整,更加符合学生
【摘 要】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指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一节市级展示听说课的亮点,探讨了其中值得商榷之处,并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听说结合的技能训练,探索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 听说课 听说能力 有效教学  Integrated skills是初中英语教学课程中的常见课型,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
【摘 要】 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遭遇了"失语"。初中英语教学中渗入母语文化,提高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调整教材,依托教材资源,拓展课外活动,适时渗入母语文化,改革考试结构,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初中英语教学 母语 文化渗入  1. 问题的提出  “文化意识”作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首次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体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初中
【摘 要】 教材是信息的载体,它既能促进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培养语感,又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广泛的素材。笔者针对高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教材的话题、素材、结构和语言作为支撑,借用教材有意识地渗透语言的输入,开展过程性写作训练,培养写作策略,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载体 输入 介质 输出 过程性写作  1. 引言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是信息的载体,它与写作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