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标准化研究

来源 :世界地震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ar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集整理了世界主要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国家)最新修订的建筑结构规范中对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标准化研究的情况及具体规定,并做了相互的对比分析,内容包括:基础隔震的设计标准、产品标准与维护标准等。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标准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
其他文献
利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LS-DYNA及其并行运算功能,提出了一种大跨度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考虑SSI效应的三维整体时程反应分析方法,比较了考虑桥梁结构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情
介绍了一种结构动力可靠度的重要抽样方法,针对其中的难点,即怎样选取控制荷载均值与方差增长程度的系数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一种具有地震抑制功能的结构抗震主动控制算法。其特点是设计一组状态反馈控制律,使得闭环结构系统在具有希望极点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结构地震输人的影响。首先,在特征结构
针对简支梁的单一位置及其多位置损伤,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简支梁的位移模态,再通过应变和位移之间具有一阶导数的关系,对简支梁进行了应变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应变模
介绍了楼板谱方法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主附结构系统的相互作用、调谐、非经典阻尼、多点支撑等动力特性问题,分别介绍了传统楼板谱与新型楼板谱以及多维地震动下楼板
共振柱试验可以测定较小应变(10-6~10-4)范围内土体的动剪切模量,动三轴试验可以测定较大应变(10-4~10-2)范围内土体的动剪切模量。将两种试验方法结合起来共同测定土体的动
将最小二乘拟合法与单自由度地震动力反应递归法相结合来解决地震观测和人工模拟地震波过程中速度、位移的基线漂移问题。首先以3次多项式来拟合加速度的均值线(一次优化);再
对基于位移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概念、原理和设计的一般过程;探讨了方钢管混凝土柱的等效刚度、等效阻尼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空间KT型方管相贯焊接加强节点轴力和弯矩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的加强方式在主管内部设置纵向加劲肋。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加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