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的应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w897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它要求出现一大批能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创新人才与之相适应。那种带有强制色彩的管理思想已不利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自我潜能的开发。学校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设一个平台,引导学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能,鼓励创新,以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我管理的目的。因此,以人为本的柔性学校管理模式的产生就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一、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的独特魅力
  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之中,使教师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也就是说,学校对教师在岗位安排、教育培训、工作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均按当事人本意,明确职责范围,用发展的眼光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把促进个性发展摆在首位。
  1.体现人文关怀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平等的,以人为本就是尊重教师的人格,给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激励、鼓舞教师进步。学校管理者的关怀,能使教师心情舒畅、心甘情愿地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并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开创新的业绩。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和睦换来的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闪烁人性光辉
  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管理者侧重研究教师的心理,了解其内在需求,讲究管理方式的教育性、艺术性和人本性,这不同于简单、粗暴、蛮横、专制的刚性管理。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次恰当的表扬,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能使教师深切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这是教师努力工作的绵绵动力。
  3.塑造合格人才
  人最渴望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以人文本的柔性管理能尽最大可能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稳定性实行管理,从而把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策略
  1.发展教师个性,为每位教师提供舞台
  注重教师个性发展,对广大教师实施人文关怀,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上,应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张扬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课堂,帮助教师在“开放课堂”“现场观摩研究”“教师案例分析”“参与式培训”等活动中成为主角。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提升内涵,发展并完善自我,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2.尊重教师人格,营造群策群力的氛围
  管理者的尊重、关爱换来的是教师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创造精神的提升,能使教师队伍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战斗力,从而在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过程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尊重从有效的沟通开始,鼓励教师参与制定规章制度,设计学校发展蓝图,有利于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实施过程管理,分享团队成果,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
  3.挖掘教师的情感需求,发挥情感凝聚作用
  要让一个团队蓬勃向上,健康发展,必须以关注人的情感需求为突破口,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自觉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是柔性管理的最高体现。俗话说:情感凝聚人心。感动能形成一种力量,它能震撼心灵、唤醒斗志、燃动激情。学校可制定人性化的管理条例去感动教师,使他们潜心于自己的教育事业不动摇。如轮岗制、责任区、发展性教师评价,这些都可以让教师以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去奉献并学习新的技能。这不仅能为教师创造体验新岗位、寻找新的兴奋点、挖掘潜能、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和条件,也能为学校培养和储存各种岗位的后备人才。
  4.接受群众意见,决策实现民主化
  学校领导对于教学过程考核细则的制定与修改,要及时听取老、中、青各年龄段教师代表的意见,并就考核量分表的各项内容进行讨论,广泛听取群众的声音,及时修改考核量分表,使之进一步完善。考核过程要透明,量化打分要民主,对所有教职员工一视同仁,还要设立监督组,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性。考核结束后应按考核细则逐项进行公示,鼓励教师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实现自我完善。
  5.布置工作量,尽量人性化
  关心教师的工作是学校领导的一项日常工作,对教师工作关心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安排教育教学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如在课程安排上,尤其要体现人性化和科学性,在不影响学校整体的情况下,尽可能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提供方便。
  6.打破评价定势,实现动态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重点体现在评价上。发展性教师评价打破了原有教师评价的定式,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重要平台。人人接受评价,并能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这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整个教师评价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和同一教师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有所不同,应结合教师实际进行差异性评价。
  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有利于挖掘人的最大潜能,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致力于现代教育的人本化追求,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人本理念,不断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家长满意”的教育目标。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丰富学生生活,开辟创新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创造的原型。一个缺乏丰富生活经验的人根本写不出充满生活情趣,富有创新体验的文章来。  1.精心组织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  在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应精心
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很辛苦,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充分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就需要改革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下面,笔者选择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论述如下。  一、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
一、背景简介  当今时代,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日渐增大,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再加上社会大环境中一些非正常现象对学生心态健康成长的冲击,导致了他们的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完善。我们发现,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认知问题:学习困难、厌学、对“自我”的认识偏差。  2.情感问题:情绪不稳定,孤独,暴躁;欠缺正确区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调节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敢问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胆怯心理,往往不敢发问,他们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浅薄而招来老师和同学的讥笑,因而常常会思考再三却三缄其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
安徽省阜阳市岳家湖遗址完成挖掘工作,这是阜阳城区发掘的唯一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首次科学证明阜阳城区确实存在距今约5000年的史前文化。  岳家湖遗址位于阜阳市颍东区。2020年6月至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阜阳市颍东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共发现宋代砖砌水井1座,壕沟、墓葬、灰坑、祭祀坑等遗迹超过50处,还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等大量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