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它要求出现一大批能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创新人才与之相适应。那种带有强制色彩的管理思想已不利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自我潜能的开发。学校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设一个平台,引导学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能,鼓励创新,以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我管理的目的。因此,以人为本的柔性学校管理模式的产生就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一、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的独特魅力
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之中,使教师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也就是说,学校对教师在岗位安排、教育培训、工作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均按当事人本意,明确职责范围,用发展的眼光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把促进个性发展摆在首位。
1.体现人文关怀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平等的,以人为本就是尊重教师的人格,给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激励、鼓舞教师进步。学校管理者的关怀,能使教师心情舒畅、心甘情愿地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并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开创新的业绩。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和睦换来的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闪烁人性光辉
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管理者侧重研究教师的心理,了解其内在需求,讲究管理方式的教育性、艺术性和人本性,这不同于简单、粗暴、蛮横、专制的刚性管理。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次恰当的表扬,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能使教师深切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这是教师努力工作的绵绵动力。
3.塑造合格人才
人最渴望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以人文本的柔性管理能尽最大可能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稳定性实行管理,从而把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策略
1.发展教师个性,为每位教师提供舞台
注重教师个性发展,对广大教师实施人文关怀,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上,应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张扬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课堂,帮助教师在“开放课堂”“现场观摩研究”“教师案例分析”“参与式培训”等活动中成为主角。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提升内涵,发展并完善自我,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2.尊重教师人格,营造群策群力的氛围
管理者的尊重、关爱换来的是教师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创造精神的提升,能使教师队伍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战斗力,从而在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过程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尊重从有效的沟通开始,鼓励教师参与制定规章制度,设计学校发展蓝图,有利于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实施过程管理,分享团队成果,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
3.挖掘教师的情感需求,发挥情感凝聚作用
要让一个团队蓬勃向上,健康发展,必须以关注人的情感需求为突破口,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自觉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是柔性管理的最高体现。俗话说:情感凝聚人心。感动能形成一种力量,它能震撼心灵、唤醒斗志、燃动激情。学校可制定人性化的管理条例去感动教师,使他们潜心于自己的教育事业不动摇。如轮岗制、责任区、发展性教师评价,这些都可以让教师以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去奉献并学习新的技能。这不仅能为教师创造体验新岗位、寻找新的兴奋点、挖掘潜能、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和条件,也能为学校培养和储存各种岗位的后备人才。
4.接受群众意见,决策实现民主化
学校领导对于教学过程考核细则的制定与修改,要及时听取老、中、青各年龄段教师代表的意见,并就考核量分表的各项内容进行讨论,广泛听取群众的声音,及时修改考核量分表,使之进一步完善。考核过程要透明,量化打分要民主,对所有教职员工一视同仁,还要设立监督组,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性。考核结束后应按考核细则逐项进行公示,鼓励教师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实现自我完善。
5.布置工作量,尽量人性化
关心教师的工作是学校领导的一项日常工作,对教师工作关心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安排教育教学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如在课程安排上,尤其要体现人性化和科学性,在不影响学校整体的情况下,尽可能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提供方便。
6.打破评价定势,实现动态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重点体现在评价上。发展性教师评价打破了原有教师评价的定式,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重要平台。人人接受评价,并能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这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整个教师评价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和同一教师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有所不同,应结合教师实际进行差异性评价。
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有利于挖掘人的最大潜能,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致力于现代教育的人本化追求,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人本理念,不断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家长满意”的教育目标。
(责编 刘宇帆)
一、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的独特魅力
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之中,使教师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也就是说,学校对教师在岗位安排、教育培训、工作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均按当事人本意,明确职责范围,用发展的眼光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把促进个性发展摆在首位。
1.体现人文关怀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平等的,以人为本就是尊重教师的人格,给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激励、鼓舞教师进步。学校管理者的关怀,能使教师心情舒畅、心甘情愿地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并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开创新的业绩。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和睦换来的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闪烁人性光辉
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管理者侧重研究教师的心理,了解其内在需求,讲究管理方式的教育性、艺术性和人本性,这不同于简单、粗暴、蛮横、专制的刚性管理。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次恰当的表扬,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能使教师深切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这是教师努力工作的绵绵动力。
3.塑造合格人才
人最渴望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以人文本的柔性管理能尽最大可能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稳定性实行管理,从而把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策略
1.发展教师个性,为每位教师提供舞台
注重教师个性发展,对广大教师实施人文关怀,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上,应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张扬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课堂,帮助教师在“开放课堂”“现场观摩研究”“教师案例分析”“参与式培训”等活动中成为主角。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提升内涵,发展并完善自我,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2.尊重教师人格,营造群策群力的氛围
管理者的尊重、关爱换来的是教师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创造精神的提升,能使教师队伍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战斗力,从而在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过程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尊重从有效的沟通开始,鼓励教师参与制定规章制度,设计学校发展蓝图,有利于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实施过程管理,分享团队成果,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
3.挖掘教师的情感需求,发挥情感凝聚作用
要让一个团队蓬勃向上,健康发展,必须以关注人的情感需求为突破口,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自觉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是柔性管理的最高体现。俗话说:情感凝聚人心。感动能形成一种力量,它能震撼心灵、唤醒斗志、燃动激情。学校可制定人性化的管理条例去感动教师,使他们潜心于自己的教育事业不动摇。如轮岗制、责任区、发展性教师评价,这些都可以让教师以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去奉献并学习新的技能。这不仅能为教师创造体验新岗位、寻找新的兴奋点、挖掘潜能、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和条件,也能为学校培养和储存各种岗位的后备人才。
4.接受群众意见,决策实现民主化
学校领导对于教学过程考核细则的制定与修改,要及时听取老、中、青各年龄段教师代表的意见,并就考核量分表的各项内容进行讨论,广泛听取群众的声音,及时修改考核量分表,使之进一步完善。考核过程要透明,量化打分要民主,对所有教职员工一视同仁,还要设立监督组,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性。考核结束后应按考核细则逐项进行公示,鼓励教师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实现自我完善。
5.布置工作量,尽量人性化
关心教师的工作是学校领导的一项日常工作,对教师工作关心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安排教育教学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如在课程安排上,尤其要体现人性化和科学性,在不影响学校整体的情况下,尽可能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提供方便。
6.打破评价定势,实现动态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重点体现在评价上。发展性教师评价打破了原有教师评价的定式,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重要平台。人人接受评价,并能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这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整个教师评价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和同一教师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有所不同,应结合教师实际进行差异性评价。
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有利于挖掘人的最大潜能,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致力于现代教育的人本化追求,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人本理念,不断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家长满意”的教育目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