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行业高空作业频繁,工作量大。高空坠落事故是建筑安装施工行业的最主要事故类别之一。本文通过对高空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对策措施,为建筑工程施工和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处坠落;预防对策
建筑行业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建筑工程又有高处作业频繁,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相对手工操作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导致危险因素多等特点,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其发生率及死亡率所占比例极大。
2010年江苏省共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64起,死亡90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29起,死亡32人,占總数的48%和35%。因此,对建筑业施工高处坠落事故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易发和多发事故的类别
建筑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从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以及建筑施工的特点可以看出,现场操作人员经常处在露天、高处和交叉作业的环境中。建筑施工的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等5个类别的伤亡事故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被称为5大伤害。
据2010年江苏省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统计分析,高处坠落占建筑业死亡总数的35%,坍塌占15%,机械伤害占17%,物体打击占6%,,触电占5%,这5类事故占75%以上。高处坠落事故所占比例最大。
2、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主要包括勘察设计原因、施工人员违章作业、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物资质量不合格、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应判断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高空坠落事故是最常见的建筑安全事故之一,大约占建筑安全事故总数的50%左右。由于建筑施工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空作业多、劳动繁重等特点,造成高空坠落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主要可能因素有:人的因素,环境因素,材料因素,机具设备因素,安全技术措施因素。
3、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预防对策
高处坠落事故规律,是指人们在从事高处作业中,人与相关物体结合时违背客观事物规律而产生的异常运动失去了控制,经过量变积累发生了灾变的普遍性表现形式。掌握了规律,就能有效地予以预防和控制。
1)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按国家标准设置安全设施,严禁使用命令淘汰的设备,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形成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齐抓共管的局面。
3)严格按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抓好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法制意识。
4)坚持对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入场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劳务分包企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训工作既有针对性、又能保持经常性,防止走过场,提高职工自我防护的能力,使操作人员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
5)企业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明确每个高处作业点的防护措施,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如脚手架工程、吊装拆除工程(包括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安装和拆除)、模板工程、临边防护等都应作专门的施工方案。
6)切实抓好工段、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做好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7)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及时、规范地做好“三保、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做好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及时对拆除的部位进行恢复,确保防护措施有效发挥作用。
8)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挂、挑、爬和吊篮脚手架,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在设施选用和方案编制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
9)对模板支撑架,特别是4.5m以上的高支撑体系和特殊的支撑架(如超重、超大)必须进行专门的设计。
10)对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采购、租赁及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投入使用。
11)对利用登高设施或登高用具进行攀登作业的,作业前应对其材质和稳定性进行检查确认,对材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12)对现场的临时用房或工棚的瓦屋面应固定牢靠,防止雨天或大风天气进行抢修;同时不宜使用石棉瓦等易碎材料作为临设的屋面,避免铺设或维修过程的坠落事故。
13)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疾病患者不适合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其高处作业。6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得从事高处作业。大雨、雪、雾天气,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4、结语
建筑施工是高危行业,高处作业量大面广,涵盖了建筑施工的全方位、全过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搞好施工安全、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使用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有效防止和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赵挺生,李小瑞,邓明.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陶福宝. 自高处坠落、起重伤害事故的分析与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 ,16
[3] 邓航,庞奇志,朱德英,靖桂华,张夏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0.36
作者简介:钟宁(1963.10--),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处坠落;预防对策
建筑行业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建筑工程又有高处作业频繁,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相对手工操作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导致危险因素多等特点,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其发生率及死亡率所占比例极大。
2010年江苏省共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64起,死亡90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29起,死亡32人,占總数的48%和35%。因此,对建筑业施工高处坠落事故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易发和多发事故的类别
建筑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从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以及建筑施工的特点可以看出,现场操作人员经常处在露天、高处和交叉作业的环境中。建筑施工的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等5个类别的伤亡事故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被称为5大伤害。
据2010年江苏省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统计分析,高处坠落占建筑业死亡总数的35%,坍塌占15%,机械伤害占17%,物体打击占6%,,触电占5%,这5类事故占75%以上。高处坠落事故所占比例最大。
2、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主要包括勘察设计原因、施工人员违章作业、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物资质量不合格、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应判断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高空坠落事故是最常见的建筑安全事故之一,大约占建筑安全事故总数的50%左右。由于建筑施工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空作业多、劳动繁重等特点,造成高空坠落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主要可能因素有:人的因素,环境因素,材料因素,机具设备因素,安全技术措施因素。
3、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预防对策
高处坠落事故规律,是指人们在从事高处作业中,人与相关物体结合时违背客观事物规律而产生的异常运动失去了控制,经过量变积累发生了灾变的普遍性表现形式。掌握了规律,就能有效地予以预防和控制。
1)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按国家标准设置安全设施,严禁使用命令淘汰的设备,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形成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齐抓共管的局面。
3)严格按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抓好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法制意识。
4)坚持对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入场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劳务分包企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训工作既有针对性、又能保持经常性,防止走过场,提高职工自我防护的能力,使操作人员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
5)企业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明确每个高处作业点的防护措施,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如脚手架工程、吊装拆除工程(包括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安装和拆除)、模板工程、临边防护等都应作专门的施工方案。
6)切实抓好工段、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做好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7)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及时、规范地做好“三保、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做好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及时对拆除的部位进行恢复,确保防护措施有效发挥作用。
8)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挂、挑、爬和吊篮脚手架,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在设施选用和方案编制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
9)对模板支撑架,特别是4.5m以上的高支撑体系和特殊的支撑架(如超重、超大)必须进行专门的设计。
10)对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采购、租赁及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投入使用。
11)对利用登高设施或登高用具进行攀登作业的,作业前应对其材质和稳定性进行检查确认,对材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12)对现场的临时用房或工棚的瓦屋面应固定牢靠,防止雨天或大风天气进行抢修;同时不宜使用石棉瓦等易碎材料作为临设的屋面,避免铺设或维修过程的坠落事故。
13)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疾病患者不适合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其高处作业。6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得从事高处作业。大雨、雪、雾天气,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4、结语
建筑施工是高危行业,高处作业量大面广,涵盖了建筑施工的全方位、全过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搞好施工安全、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使用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有效防止和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赵挺生,李小瑞,邓明.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陶福宝. 自高处坠落、起重伤害事故的分析与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 ,16
[3] 邓航,庞奇志,朱德英,靖桂华,张夏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0.36
作者简介:钟宁(1963.10--),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