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法律解决路径探讨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为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校园暴力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关系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引起重视,在出现校园暴力以后,合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本文将简述校园暴力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法律解决路径。
  关键词:校园暴力;法律;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40—01
  面对着校园暴力频繁发生的局面,已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校园环境与氛围逐步恶化,为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影响。在出现校园暴力事件以后,需要学校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要注重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这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一、校园暴力带来的影响
  对校园暴力而言,主要是教师、学生及校外人员通过言语、躯体力量等造成伤害的行为,发生地点不确定,范围较广。侵害对象也较多,包括师生的心理、生理、名誉及合法权益等。在我国每天都会发生大量的校园暴力事件,新闻上也经常报道,很多情节和性质非常恶劣,让人瞠目结舌。由于校园暴力的存在,学生无法正常的学习,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尤其是在出现校园暴力以后,还会引起“不登校”的情况。我国校园暴力呈现出高发态势,且数量也逐年增加,这需要尽快采取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加强监管,健全法律制度,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与安宁。
  二、校园暴力的法律解决路径
  (一)采取专项立法,完善预防体系。站在问题深层次角度来说,校园暴力是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要将校园暴力预防措施做到位,建立完善的校园暴力防治体系,采取专项立法。要从立法伤将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确定下来,对相关法律程序与救济制度进行完善,这样能够有效防范出现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出现了校园暴力[1]。对学校而言,需要循序“预防胜于补救”的原则,及时消除存在的能够诱发校园暴力的因素,做好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二)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学校要重视开展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学生由于个体存在差异,身心成长过程不一样,在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要采取简单通俗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与接收。学校要注重对法律教育形式的创新,如果条件允许,还要注重学生到少管所参观,或者是校内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在课堂教学中模拟法庭,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对于家长来说,也要高度重视对孩子的法律教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发挥出榜样的作用,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家长应具备较强的法律观念,能够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学习法律知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从而可以在校园暴力中防止出现伤害。对于青少年来说,也要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执法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与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力度,定期进行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校园环境得到净化。对校园周边的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定期进行检查,若是有娱乐场所出现违规的情况,应极大惩罚力度。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要严格查处暴力、色情文化产品,防止青少年受到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对教育部门而言,需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安保体系,加大校园安保力量,最大限度防止出现校园暴力案件。在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以后,司法机关不仅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还应严格惩罚,综合运用多种解决措施,提升震慑效果。如果青少年是首次参与到校园暴力事件中,司法机关应为他们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而针对惯犯,则需要加大惩罚力度。
  (四)完善法律救助制度。对于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而言,大多数时候除了是教育问题以外,导致因素也并非只在学校内部出现。在防范校园暴力的过程中,既需要学校作出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进来,提高重视程度。要将整个社会的力量整合起来,加大校园暴力防范力度,开展综合治理工作,这样青少年才能在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下健康成长。不仅如此,还应健全教育行政法律救济制度,根据校园暴力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申诉方法与条例,并对申诉程序进行规范,并发挥出行政复议制度的作用。若是由于教育公权力行为失范造成的行政性质校园暴力事件,需要纳入到行政诉讼之中。对于出现的校园暴力案件,要加大政治力度,将法律威慑作用体现出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校园暴力事件。
  三、结语
  总之,在防范校园暴力事件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需要完善政府、学校相关法律法规以外,还要将安全措施做到位。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做好法律知识普及工作,确保出现校园暴力后能够妥善处理,采取法律手段予以解决,避免其造成更大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中小学校园频繁发生的欺凌事件,分析了欺凌事件产生的5种主要原因;并从家庭教育、学生心理、校园环境、应对手段等方面,提出了降低和根除欺凌事件发生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园欺凌;中小学;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26—01  近年校園频繁发生的欺凌事件触目惊心,这种现象不仅是个别区域的问题,已波及到
期刊
摘要:我们知道,母语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从最开始的咿呀学语到后面的课堂教育,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好语文这门基础学科,另一方面也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了这个优点之外,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所以
期刊
摘要:新课程品德与社会学科体现综合性,教师如不改变教育观念将影响学生发展。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动再现体验感受;善于启发引导明理;积极导行指导实践。教师要提升创造意识,需要创造精神,更需要有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25—01  在新课程中品德与社会学科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课标,新的教材,给品德与社会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13—01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六年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教师在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30—01  小学体育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要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在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小学体育教师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到中心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
期刊
摘要:在学校教育体系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教育与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游戏化教学,促进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如何科学地运用游戏教学法,成为了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对学生游戏化教学现状的分析,从计算机教学角度出发,对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进行思考,希望帮助提高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管理;计算机;游戏
期刊
摘要: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掌握英语是一门越来越重要的技能,相对于小学来说,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要强的多,相对于高中来说,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不会很大,所以初中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段,英语的学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教学方式有关,近些年来我国在初中英语语法方面的教学在不断改革,本研究主要是阐述对于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常规教学的认识以及教学改革在初中语法课堂上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期刊
摘要:结合角蛋白自身特殊的结构以及使用性能,本文希望能够对于角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介绍,使用机械方法、酸碱方法、还原方法、氧化方法技术研发的各种方法都可以提取角蛋白,而角蛋白及其改性产品,在生物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目的。角蛋白可以作为骨折内固定棒、注射生物复合填充材料等。各种对于角蛋白的应用发展,都表现出角蛋白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应用具有非常独特的发展前景,其应用范围在新型材料等领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电学是初中物理知识教学难点,由于电学试题的综合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很难?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无形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开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期刊
摘要:学生对一门技能和学科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学生如果对任何一门学科没有兴趣就不可能产生所谓的求知欲。对于乌苏一中来自农村28个不同乡场镇的学生来说,这种对于一门学科的兴趣就是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动力,这种学习的动力,就是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探究欲。而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每一个环节老师都离不开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牵引。所以,物理教学中一线教师能否激发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