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为学校参与课程开发和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作为北京市海淀区“课程整合、自主排课”项目校,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从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适切、更丰富的课程。我们认为,真正的课程改革不是整齐划一的,应该是因师而异、因班而异、因生而异的。在学校的课程管理层面,首先需要点燃、激发、放权,然后是给教师、班级、学生创造机会,提供空间和支持。在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才能真正“落地”,由以学校为本走向以班级为本、以学生为本,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他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为此,我们努力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我校的课程以学生的视角改变课程的供给关系,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多元化的、选择性的课程,满足学生个别化、差异化的课程需求,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一名学生个性得以释放,成长为独特的自己。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我们为四、五年级学生设计了不同类别、多样丰富的语言与人文类选修课程。语言与人文类选修课程主要涵盖语文课程与英语课程两大部分,每周一节,面向的群体是同一年级的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或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实施走班制。选修课的教材是由教师基于学生实际需求,由对某一模块感兴趣的老师自主结合成小组,查阅资料,反复论证,自主研发、编写的。
  语文选修课主要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传统文化、国学、高层次思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课程设计与内容选择。英语选修课是从认读拼写、趣味阅读与创意协作、表达表演等方面进行了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设计与内容选择。语言与人文类选修课的构建是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对国家课程的延伸、拓展与丰富。
  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四、五年级的学生,每年可以从开设的四门语文选修课中选择一门进行学习,四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可以从开设的三门英语选修课中选择一门进行学习。这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提供了适合的平台。
  与传统的语文课、英语课相比,语言与人文类选修课在设计理念、教学环节、教学资源、学生评价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与突破。传统的语文课、英语课更侧重于“统一”的培养模式。语言与人文类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欣赏、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让不一样的学生更加不一样。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来看,选修课的教学设计更加灵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更大了。例如,四年级的语文选修课“阅读与欣赏”模块曾开设了“走进老舍”这一内容,学生们非常喜欢,他们和老师一起读老舍的散文,看老舍的剧作,走进老舍故居……加深了对于老舍的理解。从教学资源角度来看,老师们在编写选修课内容时,都增加了“学习资源”提示,除去课上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资源”的提示,自主上网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源。从学习评价方面来看,学生的评价自主权进一步加大,他们可以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改变了过去一张考卷定终身的评价方式。
  我校的课程建设把教师推到了前台,教师成为课程研发、实施的主人,教师的工作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更加具有创造性。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教师有了自己的课程主张,有了自己的教育梦想。
其他文献
体制机制创新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北京师范大学在试点工作中紧紧围绕“强化办学特色,推进教育创新”这一主题,全面审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把学校的改革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全局中加以思考,放在未来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使命中加以谋划,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学校发展上新水平。在后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关村第一小学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共同成长,六十年的办学历史赋予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国家课程改革逐渐走向深化,学生、家长、社会对基础教育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多样化
一、构建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的必要性    当前,建设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已经是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而要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就要明确地设立以专业素质为本位的资格认证标准。申请高校辅导员岗位者都必须通过资格认证才能正式获得上岗资格。但目前类似这样的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在国内还是空白。由于缺乏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
在温度为300 K,压强为200、1 000和2 000 MPa时,分别对小蛋白Chignolin进行了5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中考虑了水的压缩性系数随压强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在高压下Chignol
效应性 CD8+ T 细胞分化成熟是机体抵抗病原体侵袭及疫苗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激活后数小时内,初始 CD8+ T 细胞起始一系列基因转录促进向效应性及记忆型 T 细胞分化,然而这一过
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面对诸多环境的转换,都存在过渡期的问题。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之旅的重要过渡,对转折的适应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有效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对他们的生命成长也必然产生内在、持久的影响。开展新生教育的目的在于,从入学之始给予新生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使其能够尽早地融入大学,尽快地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的新生教育存在时间短、教育内容繁杂、教育形式程式化和全面性有余而针对性不足等问题。高
在我们心里,教育不是塑造,而是一种发现。这里的“发现”既是教师发现学生,引导学生成才,更是学生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与人交往中不断自我发现与改进。而这种发现,就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选择与尝试中去寻找自己。“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尝试与选择的机会,去发现自己、寻找自己”——这便是中关村一小“新学堂”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程建设的初衷。  增加的是选择,而不是内容  若要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不挤占学生自主
大学多元化发展趋势,高等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系统内部的分化,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把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放到一个全新的空间和时间视野下来考察。  学生既是高等教育服务的对象,也是高校科研和知识生产最主要的投入要素之一。高校学生工作既是为学生服务的窗口,又是学生全面成才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要实现其良性健康地运行,必须按照一定的理念进行系统设计,以保证高校学生工作有效率和有成效地落实。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贯穿大学生学习全过程,涉及大学生生活各个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首都师范大学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和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公室,2008年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面负责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资助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学校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手段,以奖、助学金为激励方式,以勤工助学、学费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