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拾贝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下面主要介绍我在阅读方面和孩子们的收获。
  一、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我觉得我们应该更深入地挖掘经典诵读的内在潜力:(1)将继承文化与熏陶育人相结合。经典,是历代先贤的文化与思想的结晶,不管是文学或是厚德,它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及早从文本中感悟人类丰富的精神财富,只要慧根已拨下,他日枝繁叶茂,指日可待。(2)将国学经典与地方人文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各具特色,各具魅力,将我们的历史人文和经典诵读相结合,取“最有价值的内容”授之,并辅之善导,地方人文,生其地、观其景、听其言、读其文、感其人,最易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只要我们将经典诵读进行到底,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课堂上孩子们的发言中多了许多相关的旁征博引;课堂外,引领班级舆论的也是那些早已经被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古语警句”;在孩子们的作文中,更是多了许多的“某某曾经说过”。如果能够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孩子们的行为深深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留存的思想精髓的土壤中的话,可谓事半功倍。
  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更重要的还应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让孩子爱上读书,首先我多读一些儿童读物,从有益的儿童读物中找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故事、趣闻,结合语文课、数学课和阅读课讲给他们听,他们都喜欢听。有的故事就来自他们手里的《自读课本》《小学生阅读》和一些著名童话。有时我干脆就讲一半,另一半告诉他们出自哪里,让他们自己去读,利用早自习再接着让他们讲。当给大家讲出下半个故事时,那种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更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对那些表现并不积极的孩子,让他和爱读书的小伙伴结成读书小组,组员之间互相带动,发现哪怕有一点优点我也及时鼓励。这樣组与组比读,课内读,课外也读,全班形成了“爱读书,比读书”的良好风气。习惯的形成必须树立长期坚持的观念,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
  三、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剪贴册”“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五千年文明造就的丰富文化遗产,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朗读、理解、诵读的过程中,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感恩戴德的思想。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参考文献:
  单春艳.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J].读与写,2013(14).
  编辑 孙玲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在中,游戏是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游戏能够带给幼儿愉悦的体验和丰富的教育意义,区域活动也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将游戏课程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游戏,以多元化的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主要围绕“如何将幼儿园游戏课程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课程;区域活动;有机结
学校以“儿童为本、道德为先、队建为基、发展为重”为理念,处处以阳光育德培养人,不断深化育德常规,加大阵地建设,创新活动形式,让学校德育活动凸显新常态。  一、健全了育德机构,丰富活动内容  学年初,学校大队部就建立健全了少先总队组织,强化了辅导员的队伍培训,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工作小组,举办了辅导员培训会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并定期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少队干部培训会,督促佩戴好班队干部标志,履行监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幼儿阶段的起步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老师的关注,为使孩子在认知、情感、身体等方面健康成长,老师和家长需要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谈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质量;游戏教学  新时期下的幼儿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幼儿教学有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幼儿阶段是孩子思维
摘 要: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人们正常交流和沟通的必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地反馈自己听到的信息,发出疑问,提出见解,这是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尊重。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从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开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引导;学会倾听  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学生倾听意识和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良好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地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将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中的课文文体分成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三大类,初步开展积极与语用
摘 要:“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的这句话,说的是环境之于人的重要性。在教育这片园地上,教师更是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结合我校开展的“正字树人”教育,谈一谈认识。  关键词:教师;教育;环境文化  一、教师是环境文化的点睛之笔  任何一所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时,都会花大气力改造校园环境,突出自己的文化主题,但这些内涵丰厚的环境布置就像画好的一条龙,只有教师与之相辅相成才能激活它,
我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在数千年的传诵过程中,陶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华夏文明的辉煌,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来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一大亮点。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中华诗文的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开启学
摘 要: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和表达,开通他们的情感之门。但是聋校的孩子由于生理缺陷,在学习方面的能力比正常孩子要发展滞后些,可能正常孩子一年级能掌握的语文基础能力,对于聋生而言要多花十几倍的时间去学,反复练习,不能松懈,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条件好的聋生才能如此,学困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因此,作为聋生的指导老师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开展聋生的语文课堂,让他们克
摘 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关注他们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但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审美教育容易被忽视。通过长期的调研,对随迁子女占学生数98%以上的三所公办小学进行调查分析,重点研究随迁子女的美术表现力。认为与同龄城市儿童相比,随迁子女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存在不足。深入剖析原因,并对其进行探索性教学实验研究,
校运会后,大家都为同学小陈拍手叫好,因为她跑了年级第一,所以我让他们把当时精彩的场面书写下来,不失为一篇佳作。在进行一节课的书写后,作文新鲜出炉,全班一起讨论评讲。重点品评了当事人小陈的习作如下:  跑第一真不容易  “嘟——”的一声,紧张的比赛开始了,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心中的一个念头不断在提醒我:要跑第一,为班级争光!  观众席上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大家挥舞着拳头,大声喊着:“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