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姬鹟繁殖行为观察试验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是一种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夏候鸟。2015年5月中旬至6月初,对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巢白眉姬鹟的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巢白眉姬鹟5月16日产卵,窝卵数为5枚,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每次孵卵时间为(6.1±3.8) min,平均离巢时间为(5.5±2.0) min。在雏鸟约4日龄时,亲鸟的喂食频率为22.5次/h,但雄鸟的喂食频率高于雌鸟。该研究是对白眉姬鹟在我国华中地区繁殖资料的首次报道,可为白眉姬鹟繁殖资料提供有益补充。
  关键词 白眉姬鹟;繁殖行为;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S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32-0113-01
  Observation Experiment on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of Ficedula zanthopygia
  PAN Zhuo,LI Hui,PAN Xiao-yan et al (D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Henan Province,Luoshan,Henan 464236)
  Abstract Ficedula zanthopygia is a summer migrant broad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East China and Central China.The reproductive situations of a nest of F.zanthopygia in D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Henan Province were observed from middle May to early June in 2015.The first egg of the nest was laid on May 16 and the clutch size was five.Eggs were incubated by female birds with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each incubation of (6.1 ± 3.8) min,and the time of leaving nest was (5.5 ± 2.0) min.When nestlings were about 4 days old, the feeding frequency of parent birds was 22.5 times per hour and the feeding frequency of male par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parent.This research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reproduction of F.zanthopygia in Central China, which can provide helpful supplements for the reproduction data of F.zanthopygia.
  Key words Ficedula zanthopygia;Reproductive behavior;D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Henan Province
  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為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鸟类,是一种洞巢鸟类,在国内广泛分布于除宁夏、新疆、西藏以外的各省[1]。白眉姬鹟具有迁徙习性,在东南亚地区越冬,春季迁徙到韩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我国东北、華北和华中等地区繁殖[2]。国内对白眉姬鹟繁殖行为的描述大多集中在对其在东北和华北的繁殖种群研究[3-12],而对华中地区的白眉姬鹟的繁殖情况研究报道较少。笔者于2014年5—6月在河南省南部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1巢白眉姬鹟的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南部,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北麓,地处114°18’~114°30’E,31°28’~32°09’N,是一个以山区森林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气温温暖湿润,森林生态系统良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多样。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该保护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鸟类迁徙停歇地和栖息繁殖地之一。
  1.2 试验方法
  在此保护区内白眉姬鹟一般于4月中旬迁徙而来,随后雄鸟开始占区鸣唱,配对后于5月开始筑巢。对1巢白眉姬鹟进行不定期查巢,以确定其产卵日期和出壳日期,并在孵卵期的5月22日、5月25日、5月28日和5月30日08:30—12:00和育雏期的6月7日07:45—09:32分别利用摄像机拍摄白眉姬鹟的繁殖活动。拍摄时将摄像机架设在离巢约3 m处,观察者则远离摄像机和巢,避免对亲鸟造成干扰。
  2 结果与分析
  2.1 巢址
  与以往报道的白眉姬鹟利用天然树洞和人工巢箱[4,10]进行繁殖不同,此次发现的鸟巢位于一处农村住房西墙外伸出的一根铁皮烟囱内,烟囱直径约10 cm,距地面2.2 m,符合白眉姬鹟在洞穴内营巢的习性。
  2.2 孵卵和育雏行为
  该巢于5月16日产第1枚卵,至5月20日产卵结束,窝卵数5枚,处于我国其他地区已报道的白眉姬鹟的3~7枚窝卵数的范围内[3-5,10]。   在白眉姬鹟孵卵期间,共拍摄4次视频,每次拍摄51~79 min,共计266 min。调查发现,白眉姬鹟的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共记录到进巢孵卵行为19次,每次坐巢孵卵时间为2.4~15.7 min,平均坐巢孵卵时间为(6.1±3.8) min;每次离巢时间为3.22~10.90 min,平均离巢时间为(5.5±2.0) min。我国其他地区的白眉姬鹟是否具有类似的孵卵节律,由于缺少相关资料,所以无从比较。但是,该巢白眉姬鹟的坐巢孵卵的时间长度,短于其他一些雀形目鸟类,如毕中霖等[13]报道的云南柳莺(Phylloscopus yunnanensis)的平均坐巢时间为18.4 min。同时,该白眉姬鹟巢的雌鸟每次离巢时间也短于蒋迎昕等[14]报道的金色林鸲(Tarsiger chrysaeus)离巢时间9.9~18.2 min。
  2014年6月7日,发现白眉姬鹟亲鸟已经叼虫回巢,因此推测雏鸟已经出壳。由于其他文献均报道白眉姬鹟的孵卵期在13 d左右,因此此时观察巢的雏鸟应该在4日龄左右。使用摄像机于07:48—09:32对成鸟的育雏行为进行了为时104 min的拍摄,总喂食频率为22.5次/h。其中,记录到雌鸟回巢喂食14次,雄鸟回巢喂食25次,与其他研究中报道的白眉姬鹟雌鸟在育雏早期喂食次数少于雄鸟[11-12]相一致。由于缺乏后续观察,所以该巢白眉姬鹟雏鸟出飞的日期在该研究中未能确定。
  3 小结
  該研究中笔者所观察的白眉姬鹟巢与目前已报道的华
  北和东北地区白眉姬鹟种群的繁殖习性相差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活史特征的保守性。由于该研究仅对1巢白眉姬鹟进行了观察,所以我国华中地区白眉姬鹟整个种群的繁殖习性是否与北方种群差异不大,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该研究是对白眉姬鹟在我国华中地区繁殖资料的首次报道,可为白眉姬鹟繁殖资料提供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 郑光美.中国鸟类分布与分类名录[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DEL HOYO J,ELLIOTT A,CHRISTIE D A.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Volume 11: Old world flycatchers to old world warblers[M].Barcelona:Lynx Edicions,2006.
  [3] 范忠民.白眉[姬]鹟繁殖习性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1981,16(2):19-21.
  [4] 张兴录, 张良吉.长白山地区白眉姬鹟的一些繁殖生态[J].生态学报,1983,3(4):332.
  [5] 王俊田, 赵文丽, 杨向明.白眉[姬]鹟生态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3,28(1):20-22.
  [6] 赵淑梅, 李雨泽, 秦瑀.白眉姬鹟卵生命表及存活曲线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24(6):60-62.
  [7] 王宁, 张雁云, 郑光美.黄眉姬鹟和白眉姬鹟繁殖期的栖息地与活动区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3):295-299.
  [8] 张维, 王海涛, 杨志杰.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的繁殖参数[J].动物学杂志,2008,43(6):123-126.
  [9] DENG Q X,DENG W H, GAO W.Breeding biology of the yellow-rumped flycatcher Ficedula zanthopygia in northeast China[J].Ardeola,2010,57(1):103-110.
  [10] 曹长雷, 高玮, 由玉岩,等.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的繁殖习性和巢址选择[J].生态学杂志,2010,29(6):1193-1197.
  [11] 彭立群, 郭梦娇, 丁长青, 等.一对人工巢箱内繁殖的白眉姬鹟育雏习性研究[J].四川动物,2012,31(6):923-927.
  [12] 魏忠民, 姜云垒, 张立世,等.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育雏期双亲投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6):141-143.
  [13] 毕中霖, 孙悦华, 贾陈喜,等.莲花山云南柳莺的孵卵行为[J].动物学杂志,2003,38(6):33-36.
  [14] 蒋迎昕, 孙悦华, 毕中霖.四川瓦屋山金色林鸲的繁殖生态及孵卵节律 [J].动物学杂志,2005,40(2):6-10.
其他文献
摘要 环境微生物学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包括大量原核微生物,实验难度较大。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结合教师科学研究项目,选择培养简单、繁殖迅速的微型后生动物轮虫作为测试对象,新开了6个实验项目。结果表明,轮虫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突出了环境专业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轮虫;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通过改变离心铸造的转速, 获得了内层有较多初晶Si, 其余部分为共晶组织或初晶S i由外向内偏析的Al-16%Si合金自生梯度复合材料. 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 考察了复合材料
研究了碳化温度、碳化时间、碳化时苯的压强对Mo-La2O3阴极碳化度大小和碳化层组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1723K, 苯的压强为1.5×10-2Pa, 碳化6min后Mo-La2O3阴极
通过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 结合准热等静压工艺 (SHS/PHIP)制备了相对密度超过9 4%的TiB- x Ti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研究了金属Ti含量对燃烧合成TiB-Ti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影
摘要 [目的]探讨造纸法再造烟叶提取率的检测方法,以寻求适合实验室研究和生产线在线检测的操作方法。[方法]对比研究残渣称重法、极限提取法和提取液固含量計算法3种造纸法再造烟叶提取率的测定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结果]提取液固含量计算法测定的提取率与残渣称重法和极限提取法测定的提取率之间差异不显著。残渣称重法不适用于生产线在线检测,极限提取法和提取液固含量计算法都适用于生产线
将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技术与离子束溅射沉积技术相结合,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MoS2, MoS2-Ti复合膜。研究了膜层的形态、结构、膜基结合强度、硬度、摩擦学性能及抗微动(fretting)损
目的:总结钛镍记忆合金支架辅助姑息性切除术治疗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对13例胆管癌患者,实施肿瘤姑息性切除术,采用钛镍记忆合金辅助胆肠吻合,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手术死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