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首尔故事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u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汉城改名为首尔,虽说有着文化冲突的寓意在其中,但是名字这一变,似乎也把这座城市的气息一并改变了。年轻活泼的韩流冲破了从前谨慎陈旧的文化风格,给这座城市带来两股截然不同的特质。古朴与新潮,它们给人最难以磨灭的印记,还是它们在某一瞬间的结合,形成强烈的冲击。
  事实上,旅行到现在,还没有哪一座城市让我失望。哪怕只是匆匆而过的首尔,哪怕我甚至不曾有着过多的热情,但一路的遭遇,总让我欣喜若狂。比如在首尔与多年不见的老友再次相聚,比如逛着街突然钻进了还用歌本点歌的迷你KTV唱了起来,比如在梨泰院遇上太多帅气的长腿欧巴而走不动路,比如在午夜12点寻着小路一步一步爬上南山塔俯瞰整座城市,比如在路边惊奇地发现一台老掉牙的机器,竟然还可以花两块钱人民币打出一口喷香的咖啡……它们都组成了我对于这座城市的点滴记忆,还有那几天连续不断的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的完美秋日。
  短短的中秋假期,只给了这段旅行72小时的时间。而几乎没有提前做任何计划的我们,决定拿出一天的时间,彻彻底底来一次韩式汗蒸。一整天的时间?当我还在惊讶于我们难道真的要把时间都放在这一个地方的时候,转身就已经被眼前富丽堂皇的招待大厅惊艳到。和印象中昏暗破旧的汗蒸房不同,这间就坐落在商场顶楼的高级汗蒸整洁干净又明亮宽敞,简直在走廊来个50米冲刺都足够用。
  推开室外阳台的大门,面对着屋外绵延的山景,我们沿着水池坐下,从30度最低温的汗蒸房开始,一路从海盐、黑炭、蒸到80度的黄土屋。紧紧趴在发烫的地上,汗水从脸上“啪嗒啪嗒”滴到地上,好像蒸掉了所有的疲惫和倦意,从身体内部很深的地方彻底地释放自己。你真的要和最亲昵的朋友们才能做到这样,素面朝天、大汗淋漓地坦诚相见,我们指着彼此红扑扑的脸哈哈大笑,突然感叹自己为了最初简单的相聚而选择从各地飞来这里,是最正确的选择。
  在景福宫前的景观大道上,这时却仿佛是政治事件的中心。1600多天前,一艘满载学生的船只沉没消失,至今都杳无音讯。广场上记录事发时间的数字,每天都在不断更新。走过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献上一条黄丝带,为这些年轻的生命祈福。纪念堂里摆着每个学生的证件照,鲜活得让人战栗,又为这项举动感到敬仰。再走上两步,广场上的宣传内容又变成了近日最为热烈的韩朝首脑会晤,这是这个民族在这个世纪中又一历史性的时刻,终将影响这里的每一个人。
  光化门前的一尊世宗大王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庄严。
  朋友介绍说,他不仅在位时带来了朝鲜王国的鼎盛时期,更创造了朝鲜文字,对于朝鲜的语言文化发展颇有影响。就在世宗大王雕像的旁边,许多人排着队,人头攒动,好像在等待着什么。走近一看,竟然是当地的书法家们,聚集在此为大家免费书写家训。
  你可以从一本厚厚的书谱中选出最符合自己的一条座右铭,书法家们会在宣纸甚至卷轴、或是扇子上用毛笔写下中文和韩文对照的文字,以作纪念。
  一行而来的朋友选了那句最合适自己不过的“美酒消百忧”,这位之前毫无犹豫挥毫泼墨的书法家,突然停了下来,上下打量了朋友一番,说道:“你一定很爱喝酒吧?”想必是很少人真的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我把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送给”了在韩国的这位老友,“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听来似乎是句伤感又慨叹人生的匆匆流逝,转念一想,何尝不是要警戒如今,活在当下的美好祝愿呢?
  我为自己选了简单的四个字,“乐在其中”。未曾走入其中,你可能永远对一件事情带有偏见。就像一千个人能够读出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乐法。而哪怕一路荆棘,却也总会品出其中的乐事,这才是真的看透了人生吧。
  写完了这三张家训,小心翼翼装进信封。突然发现这一场观光,竟然还罩上了一层人文、历史、文化、政治的深刻含义。
  出发返程的这一天上午,我终于拖着朋友们一起赶到了广藏市场,这个在韩国综艺节目里常常出现的地方,忍不住想要去把韩国的小吃亲自尝个究竟。竟没想到,这座著名的市场自1905年便成立,有8个足球场那么大!不止小吃,你几乎可以在这里找到任何想要买的东西。
  一间间小摊位在闪闪灯光下冒着食物的香气,琳琅满目五颜六色,让人不知道从何入手、入口才好。各式各样爽口酸辣的腌制泡菜就是韩国人的日常,红彤彤亮莹莹,一看就是佐餐的好伴侣。绿豆煎饼、米肠汤、凉拌面、炒年糕、辣鸡爪更是布满了整条街市。我们到达市场的时候还不到正午,游客們还没有涌入,便正是当地人们进餐的时候。摊位站着的主人,几乎都是韩国大婶,她们就像从韩剧里跳出的人物,做好一桌子食物在等大家上桌吃饭。随街找一家小摊坐下,点几份面前的小食,带着满足的胃开始新的一天。
  我们在一间生意不错的小店坐了下来,一定要点一份市场里人气最高的“活章鱼”。抓起水缸里扭曲着的章鱼,店家三下两下就把它切成了一小段,撒上芝麻香油和黄瓜丝,就可以上桌了。挑起一大块章鱼须放进嘴里,你能感觉到它瞬间激烈的扭动,吸盘还在不断抓住口腔里一切被它触碰到的东西。再轻轻咬下去,竟然惊奇地发现它没有想象中鱼腥的刺鼻味道,倒是被香油很好地中和了海鲜的爽口,甚至比煮熟的章鱼更加鲜甜。如果你不认为生吃活章鱼是一项难以下咽的挑战,那它的鲜美味道一定会给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再嘬上一口韩国特色的马格利米酒,会瞬间给你的这顿午餐添上一丝眩晕。
  抛开明洞弘大那些喧闹的年轻潮流,也不去看那些梨泰院酒吧街上的少男少女,在这里碰到的那些为你盛上一碗鱼丸汤的阿姨们同样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
  或许我总是喜欢回到时间还停滞不前的那些地方,看看那些人间烟火留下的灿烂光亮,去一路追踪寻迹看看从过往,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在每一次遇见首尔这座城市的时空交错时,都丰富了这一路的旅程,让我收获了满满当当的72小时。
  编辑/围子
其他文献
編辑/张春艳
-1-  窗外瑟瑟的秋风吹到脖子里,有些冷,我抬手将窗子关小一些,还是留了一丝缝隙。等放学人都走了,我把窗户全部仔细关好,锁上门离开。  时间比刚才晚了些,风也更大了,我只好将衣服裹紧。  没人会抱紧我了。只要看到校门角落旁的那堆落叶,我就会想起去年跟你一起扫的落叶堆,心里也随即蒙上一层阴影。  我想到最后你因愤怒而说的气话。  -2-  回到房间反手把门锁上,泪水夺眶而出,我无力地顺着门坐到地上
一个女孩在给我的信上写道:“我爱上了一个网友,我想逗他开心,想跟他在一起,才十几岁的年纪,我居然想跟他有一个家,给他全世界。”  内容有些伤感,由于女孩贸然表白,男孩第二天就把她拉黑了,女孩很伤心,觉得自己的爱情从此破灭。  我知道,每一个少女心里都住着一群小鹿,每当渴望爱情的念头出现,这群小鹿就会到处乱撞,让她们不得安宁。而这些,都只是成长的一个过程。  记得我那时候心里也有一百头顽固的小鹿。我
“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是我们上文案课的时候老师单独放在一张PPT上的话。  提到广告专业,早先时候大多数人想到的基本是电视剧中间插播的产品广告,对于广告的理解不外乎推广产品,更甚至于是有“广告都是骗人的”这种声音。  但其实,广告专业是一个特别“娇俏”的专业。  素描、水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这几门课听起来是相对乏味和相关性较小的,但实际上运用十分广泛。在平面广告中,第一印象基本是色彩和画面构成,
出了国才发现,就连英国人都觉得苏格兰口音很难懂,更不要说香肠味的德国英语、咖喱味的印度英语……而我们对自己的口音倒是过于苛刻了,因不够美式/英式而自卑,语音语调确实是锦上添花,但只要是不影响表达的英语,都无可诟病,大胆讲就好了,交流的价值在于内容而非口音。  刚到英国不久,我失眠的毛病又犯了。吃下褪黑素好不容易睡着,整晚的梦里都是说着Nikos魔性英语的人出现,我急得直咬舌头,却既听不懂又表达不利
自习课上,班级静得像是空无一人。我抬起头看了看班主任离开的脚步,确定他已经消失在了楼梯拐角处后,才鬼鬼祟祟地从书包里掏出了草稿纸,安心地画起了Q版班主任。  铅笔摩擦过纸张,发出“嚓嚓嚓”轻细的响声。眼看着笔下的Q版班主任就要完成了,沈长安一个大头出现在了我眼前:“宋梦歌,你这线条画得也太粗了吧?”我把铅笔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冲着沈长安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儿,然后小声地说:“你算老几啊?还在这儿指导我
今天,我上了瑜伽社团的第二节课。在课程结束,准备离开时,老师留下了我。  “不要再练瑜伽了,你不适合。”  年轻人的好胜心让我不服气地问道:“为什么?!我明明做得那么好。”  她无奈地笑笑:“确实做得很好,但实在是好得过分了。你忍受痛苦的能力太强了。”  “这难道不是一种优秀品质吗?”我大惑不解。  “确实。但这在练瑜伽时是大忌。”她在瑜伽垫上拉伸,柔软地伸展四肢,“初学者学习时就算拉伸都会觉得疼
G是我初二时候最好的朋友,有多好呢?那时候我们每天都黏在一起,上課一起抢小说看,下课一起买零食,还有在某个时刻对视然后一同哈哈大笑而周围人都莫名其妙的默契,直到她喜欢上了左溢!  起初她只是突然跟我提到有这么个人,然后她开始频繁地念叨起这个名字,再之后,平时被她挂在嘴边的八卦、小说、考试成绩就全部被取代了,左溢很好看、很优秀,唱歌还是跳舞很棒来着?我全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随之而来的,是某天我突然
不知道是摆摊经济的号召力太强,还是以前我观察力不够,周末去上海时,竟意外看到了许多路边摊。  你见过魔都这种金融大城的摆摊吗?还真和我家那样的二三线小城大相径庭,我家这的都特别杂乱,卖衣服的、卖手工制品的连同给人画指甲、卖小吃的都毫无规律地挤在一起,各种味道混杂,每走一步衣角都会剐蹭到旁边的什么,而上海的摆摊,完全像个大花园。  所有的摊子在一栋巨大的奢侈品聚集地商场外围成一个圈,中间那块,摆满了
-1-  前些日子,饶平如老先生去世了,享年99岁。记得我以前很喜欢他写写画画的《平如美棠》,一时兴起从书架里找了出来。翻开扉页的时候愣了一下,是少年写的一句寄语,落款还是2014年的春天。-2-  遇见少年是高二那年,他经常在后排一睡睡一天。彼时的我虽然也不爱学习,但还是会坐在第一排装装样子。我们就像两条毫无交集的平行线。直到有一天,我往垃圾桶里扔纸团失手砸在了他的头上,他抬起惺忪着的睡眼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