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阐述,介绍了高职英语校本课程的内涵、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开发依据以及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只有建立在科学和规范的基础上,校本课程的开发才有意义。
【关键词】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依据;开发策略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其狭义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其广义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本文主要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
二、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国家课程由于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间隔较长,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使学校和教师根据科技的发展、工作岗位的变化、技能需求的变动以及学生英语水平及兴趣需要,及时组织和实施新的课程内容。
2.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需求。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多元化,职业变化的加速,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紧扣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校本资源,开发英语校本教材。其次,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源复杂,学生群体的多样性造成依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难以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3.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符合提高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进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就能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要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变,就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三、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开发的依据
1.社会发展依据: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英语素质目标。英语既是人际交流的工具,也是职场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行业、企业越来越需要具备职业英语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英语已成为从业者满足特定职业发展要求的学习工具和必备技能。
2.主体心理依据:高职院校学习者的角色接受心理。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相对较低,学生英语水平整体上薄弱,学习中往往存在着焦虑和畏难心理。不同于高职学生接受的公共英语教育,职业英语强调语言能力与工作环境的内在关联,职业英语的生活化、情境化形成的新鲜感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克服高职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挫折感、疏离感。作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职业英语凭借其所具有的提升就业竞争力、学以致用等特性而赢得高职学生的青睐。
3.教育现实依据: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缺失。我国高职英语教育仍然以公共英语为主体,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与职业英语的衔接和渗透存在着明显不足,教学条件、教学资源与教学效果尚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就职业英语的种类和范围而言,我国职业英语所覆盖的范围集中在商贸、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能源、护理、电力和通讯等专业少有涉足,总体上还不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在深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应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四、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拟定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目标。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的目标是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通过专业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同时利用母语和英语在专业知识领域进行学习、工作和交流。
2.组建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编写团队。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人物和主导力量是教师。有关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各种决定,从问题诊断、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课程设计到课程评价等环节,都主要依靠教师的专业能力,由教师提供意见和参与决定。掌握各种信息和资源,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工形成共识,通力合作。
3.制定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阐述本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位置和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对学习本课程的思路进行必要提示。具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等。
4.确定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内容结构及其特点。①课程内容结构。教材内容的设置应根据学科结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教给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要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使其广度和深度适中。②课程特点。前瞻性、实用性、职业性是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应突出职业导向,化整为零,以零归整,教材的选材和布局谋篇等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
5.加强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教师培训。课程综合化的关键体现教师的综合水平,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能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为数甚少,学校应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五、结语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校本课程是适应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而开发的一种新型课程类型。它的开发是开放、持续、动态的过程,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娄丹枫.五年制高职口语交际校本教材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8).
[2]傅松庆.中职学校开发专业课校本教材的若干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8(17).
【关键词】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依据;开发策略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其狭义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其广义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本文主要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
二、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国家课程由于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间隔较长,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使学校和教师根据科技的发展、工作岗位的变化、技能需求的变动以及学生英语水平及兴趣需要,及时组织和实施新的课程内容。
2.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需求。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多元化,职业变化的加速,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紧扣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校本资源,开发英语校本教材。其次,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源复杂,学生群体的多样性造成依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难以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3.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符合提高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进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就能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要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变,就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三、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开发的依据
1.社会发展依据: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英语素质目标。英语既是人际交流的工具,也是职场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行业、企业越来越需要具备职业英语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英语已成为从业者满足特定职业发展要求的学习工具和必备技能。
2.主体心理依据:高职院校学习者的角色接受心理。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相对较低,学生英语水平整体上薄弱,学习中往往存在着焦虑和畏难心理。不同于高职学生接受的公共英语教育,职业英语强调语言能力与工作环境的内在关联,职业英语的生活化、情境化形成的新鲜感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克服高职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挫折感、疏离感。作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职业英语凭借其所具有的提升就业竞争力、学以致用等特性而赢得高职学生的青睐。
3.教育现实依据: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缺失。我国高职英语教育仍然以公共英语为主体,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与职业英语的衔接和渗透存在着明显不足,教学条件、教学资源与教学效果尚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就职业英语的种类和范围而言,我国职业英语所覆盖的范围集中在商贸、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能源、护理、电力和通讯等专业少有涉足,总体上还不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在深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应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四、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拟定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目标。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的目标是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通过专业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同时利用母语和英语在专业知识领域进行学习、工作和交流。
2.组建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编写团队。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人物和主导力量是教师。有关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各种决定,从问题诊断、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课程设计到课程评价等环节,都主要依靠教师的专业能力,由教师提供意见和参与决定。掌握各种信息和资源,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工形成共识,通力合作。
3.制定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阐述本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位置和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对学习本课程的思路进行必要提示。具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等。
4.确定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内容结构及其特点。①课程内容结构。教材内容的设置应根据学科结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教给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要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使其广度和深度适中。②课程特点。前瞻性、实用性、职业性是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应突出职业导向,化整为零,以零归整,教材的选材和布局谋篇等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
5.加强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教师培训。课程综合化的关键体现教师的综合水平,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能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为数甚少,学校应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五、结语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校本课程是适应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而开发的一种新型课程类型。它的开发是开放、持续、动态的过程,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娄丹枫.五年制高职口语交际校本教材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8).
[2]傅松庆.中职学校开发专业课校本教材的若干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