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作文教学”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utz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 生活离不开语文, 语文离不开生活,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语文,更能在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其原型,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课堂教学,让语文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小学生作文难,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话题,本文将略述小学生作文的引导方法。
  关键词 作文 学生 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对作文都是畏惧的心里,下笔感到困难,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样写,犹如:老虎吃刺猬—无从下手.有的把写作看做一大苦差,其原因是:一是教师没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舍不得放手,唯恐出差错,一手包办,不能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和潜在能力,为应付考试猜题押宝,做几篇范文,写几个片段,要求学生人人过关;二是学生吃现成习惯了,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切身感受,身边熟悉的人和事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有感不发,使所学所感知识不能发挥与运用.每次作文的时候,便等待老师的范文出台,稍加套改,便完成了任务.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浅显的看法:
  一、把学生培养成巧妇,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生活范围狭窄,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够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要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么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
  在指导学生关于景物描写的时候,有意识的把学生有实物的地方进行引导。比如写睢阳区古城外的垂柳,那就让学生自己观察垂柳,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垂柳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一把伞,有的学生说像漂亮美女的头发……我接着引导,垂柳的叶子呢?有的同学说,叶子像眉毛……还有的学生说出古人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见,只有引导学生的观察能力,写出的文章才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大脑中偶尔蹦出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来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步养成观察习惯。
  二、把学生领到课外,在生活中去寻觅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学生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生活。当然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也不用要要求学生当堂就完成写作任务,而可以让学生调查访问,给学生思考和准备的余地。这样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到乐趣,就不会为作文而作文了。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注重作文的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多角度的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生学会写作文,热爱作文,这样的写作仅仅在课堂里完成写作一篇作文有意义的多,效果好的多。
  三、把学生培养成外向型,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教材上有很多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段落句子。以前上课对于这些段落句子总是一读了事,然后再引导同学们运用“想象”去体会一下课文语言的精彩。美其名曰“想象”,其实,仅想象是难于体会其妙处的,充其量只能算是隔靴抓痒,并且这样也给一些思想懒汉以可乘之机,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消失殆尽。现在对于这些段落、句子的处理方式是采用“演”的方式,让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情节扮演其中的角色,再现课文的情境。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富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
  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我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的去看待,而应该鼓励他们写出来。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他们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否可笑,孩子的想法是否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构成了写作的第一手资料,不仅丰富了,学生内心丰富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的释放出来。
  任何形式的文章内容均来源于生活。说什么呢,当然不是漫漫而谈,不着边际,游离于课本之外和远离于他们的实际生活去谈。而是根据课文内容,找准切入点。有人说,语文和生活的内涵和外延相等。现在的语文教材选用大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的。这样一来,如果找准了课文的切入点,学生就不会没话可说了。
  综上所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 生活离不开语文, 语文离不开生活,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语文,更能在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其原型,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课堂教学,让语文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实话,诉真情的条件,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需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写作文向我要写作文进行转变,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里情感为中心的写作文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其他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课堂的教学方法、手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如何更新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
双台子油田为新生界古近系砂岩油气藏。对双台子老油区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油气藏受构造、岩性控制,单断块自成体系,平面上油气连片;充足的油源配合构造圈闭,可以确保相对低部
针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系储层特征认识还不清楚,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本论文针对该问题,从石炭系储层特征和储层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分别从岩性,储集空间类型,地震相和平面预
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就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当前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
摘 要 课堂讲授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的基本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讲授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内涵和人格修养,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知、情、意的交流、交融、交汇。  关键词 课堂 讲授 艺术 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讲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这一形式,将知识内容传授给
低渗油气藏难采储量的动用对油气田开发后期的增产,稳产日趋重要,储层的酸化、压裂改造已成为开采低渗储层的重要手段。相比压裂,酸化成本低,措施实施简单,酸化应该成为油田增产的
大风吹着树枝,发出“啪啪”的声音,似乎要把人吹上天去。风沙迷得人睁不开眼。我从家中带了五块零花钱,谁知,从这一刻开始,我便开始了小学生涯中最惊心动魄的一个下午。  最近学校整顿纪律,严禁学生带钱到学校,抓住了就“严刑拷打”。这五块钱我本想在路上“解决”掉。谁承想我刚凑到小卖部拥挤的人流里,“朱智博,你干吗呢?”一声厉喝吓得我汗毛直立,“苦闷”两个字飘扬在空气中。只见老师像一头愤怒的雄狮一样,双手叉
期刊
“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传统的语文教学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解决疑问”,把语文的相应知识“讲深讲透”,使学生离开语文课堂时没有问题可问。但是新课程改革则认为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国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所以,好的语文教师不是让学生没有问题可问,而是
摘 要 本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它的创始人是著名语言学家阿夫莱姆诺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以至于被称作是一场语言学的革命转换规则对传统语法的突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高度抽象的理论,不以教学为直接目的,但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视角理解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将就以下几个相关问题逐一论述: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与发展;它的语言习得机
新形势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生本理念”是教学中永恒不变的追求。结合《生本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这一课题展开相应的探讨,对其基本运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