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体竞争、网络平台、新闻受众三者之间也不断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网络新闻编辑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源泉。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开拓自身的创新意识,提升自己的策划才能,使自身具备更多的责任性和承担性。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受众需求品位不断的上升,网络新闻编辑经过不断的历练己经日渐成熟,并且受到网络受众的广泛拥护。另一方面,虽然网络编辑在网站建设中的重要性己经得到了认可,但这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进步的职业。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是网络新闻编辑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唯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形成并维持网络新闻编辑自身的竞争力,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网络平台的发展是网络新闻编辑发展的技术驱动力,网络技术不仅能够使新闻工作流程更加流畅有效,甚至还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新闻工作的传播渠道,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时刻具有前瞻性思维。而新闻受众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是网络新闻编辑的根本驱动力,也是衡量其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一,面向媒体竞争的创新策略
1,打造网络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我国网站数量发展迅速。不过在新闻网站,仅有腾讯新、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新闻和搜狐新闻取得了超过的市场份额。对于绝大部分网络而言,则是“千网一面”、“大同小异”,新闻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这种同质化现象既表现在文字内容方面,也表现在栏目设定、页面设置等方面。这种发展模式对于网络新闻事业和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都是有很不利的。但是,这种现象也凸显出打造网络新闻品牌的重要性。打造网络品牌有很多的具体技术诀窍,但从根本上看,仍在于网络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提升网络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可以从把握好信息源头,正本清源;加强信息识别能力,力避以谬传谬;以社会公信力为上,堵截哗众取宠上加强。
2,提升新闻组织策划能力
策划意识和策划水平越来越成为编辑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而对于网络新闻编辑来说,一个不会动脑筋,想点子的网络编辑就不能给予网络受众更深、更新的东西,不能满足网络受众猎奇、获知的心理需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承受被淘汰的命运。新闻组织策划的典型情景包括:可预知类重要新闻事件这类新闻影响力大,受关注度高;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这类事件由于事出突然,速度就成为其竞争优势的来源;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对于提升网站的品牌具有重要作用。
3,新闻采写与版式设计
新闻的采写是新闻编辑的基本功之一。相对于传统新闻编辑,网络新闻编辑具有更宽阔的信息采集渠道,而在版式设计方面,网络编辑更是可以突破以往版设呈现的限制,以选取更适合网络受众审美标准的方式来进行呈现具体要求:不能忽略网络新闻选题的意义;新闻稿件内容呈现方面以价值为前提;网络新闻的呈现要灵活运用超链接技术;注重新闻的版式设计,同时,网络新闻报道还有注重在评论角度和栏目设置方面突出网站特色和编辑创新。
二,面向受众互动的创新策略
1,满足受众新闻针对性需求的选择机制
满足受众新闻需求是网络新闻编辑最基本的目标。不论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在制作新闻时,都明白新闻的真实性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握的基本准备之一。唯有认真诉求新闻来源、把控新闻传播渠道才能突出网站建设的品牌力度,真正满足受众的求知基本需求。同时,网络新闻编辑要把握住受众的需求其他特点。
2,满足受众个性化订制需求的服务机制
网络技术使得“受众”这一本来具有“较大数量的”词汇具有了“个体意义”。传统媒体“点对面”式的大众传播向网络媒体“点对点”式的个性化传播转型。不断打造和创新这些品牌栏目和频道,使其更独立,更独特,尤其是以网民为本,为网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部分网民得到个性化的出色体验,得到一種享受,一种品位的体现,通过这些独特的品牌形象牢牢吸纳重视的网民。网络新闻编辑的个性化服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网络环境下受众行为的自主性,即网络受众对于信息获取的时间、途径、方式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如果不能吸引网络受众、或者选取关注新闻感到繁琐,那么很容易形成受众的流失。
3,满足受众参与互动需求的原创性机制
网络媒体充分实现了编辑与受众的互动,使得传播效果能得到快速的反馈,时时让网络新闻编辑对受众的需求和意见进行跟踪,把控新闻的传播方向和传播力度。相对来说网络新闻编辑在进行创新的同时,能够不断以受众为中心,进行新闻传播。为了更好的发挥网络新闻编辑的创造能力,必须时时监控传播渠道和分众传播群,打造良好的交互层面创新。
三,面向网络平台的创新策略
1,Web2.0技术与网络新闻编辑
Web2.0技术带来了新闻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再一次变革,是新闻传播景观的再一次改写。网络半是技术,半是文化。各大网站在理解和应用这项新技术的同时,也在领会这一变革的精神内核。该技术对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冲击是最显著的。Web2.0的推动者认为,传统的网站传播方式的信息提供方式,使用户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现在网络用户已经华丽转身为信息的生产者。Web2.0使网络新闻编辑和手中之间的互动更为紧密。不但能充分体现传者的议程设置和把关人职能,有效地控制着受众的参与性,同时使得受众参与的方式更加多样和丰富,程度更加深入。
2,移动互联网发展与网络新闻编辑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己经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体化的“移动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息到网络服务器定制相关信息,也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发送短息参与节目,充分发挥“小众媒体大众整合,小众传播”的发展趋势,使网站能把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以短信息形式进行最快速的发送,既保留了网络的快捷性特点,同时又使网络受众高速的接受信息,把受众从泛滥的网络信息中解放出来,使受众有了正确、有效、合地、省时的选择,避免了网上信息检索过程中的不便。对于网络新闻编辑来说,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无疑是对传播平台的一次新的创新。但是也必须意识到,手机网站的版式设计、内容提供与传统互联网的建设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具有前瞻意识,对于不断开拓的传播平台具有清楚地认识,清楚明晰的把握移动互联网受众的阅读习惯、接受心理,从而能更好的掌控新的传播平台,开创网络新闻发展的新进程。
3,媒体跨界融合与网络新闻编辑
现代社会,网络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传播媒介。传统媒体正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提升原有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不但权威的传统媒介建立专业的“网络版”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同时,互联网与传统媒介不断进行互动,相互选取对方的经典报道进行“二次传播”或者“深度报道”,这就是媒体之间的跨界融合。由于各种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它们之间的跨界融合是一种自发的、互动的,也是必然的。而媒体之间跨界融合的基础正在于编辑活动的交融性,编辑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主动的作用。
最后,媒体交融也为新闻编辑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编辑人员在业务中必须掌握多种知识与技能,同时在相关业务中通力合作、协作完成。另一方面,媒体交融也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开拓更为广阔的思维,应对更为宽广的业务空间,不断获取经验,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来体现自身的劳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季云冈.网络和报纸新闻编辑规律比较[J].新闻世界.2009(01)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受众需求品位不断的上升,网络新闻编辑经过不断的历练己经日渐成熟,并且受到网络受众的广泛拥护。另一方面,虽然网络编辑在网站建设中的重要性己经得到了认可,但这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进步的职业。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是网络新闻编辑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唯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形成并维持网络新闻编辑自身的竞争力,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网络平台的发展是网络新闻编辑发展的技术驱动力,网络技术不仅能够使新闻工作流程更加流畅有效,甚至还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新闻工作的传播渠道,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时刻具有前瞻性思维。而新闻受众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是网络新闻编辑的根本驱动力,也是衡量其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一,面向媒体竞争的创新策略
1,打造网络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我国网站数量发展迅速。不过在新闻网站,仅有腾讯新、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新闻和搜狐新闻取得了超过的市场份额。对于绝大部分网络而言,则是“千网一面”、“大同小异”,新闻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这种同质化现象既表现在文字内容方面,也表现在栏目设定、页面设置等方面。这种发展模式对于网络新闻事业和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都是有很不利的。但是,这种现象也凸显出打造网络新闻品牌的重要性。打造网络品牌有很多的具体技术诀窍,但从根本上看,仍在于网络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提升网络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可以从把握好信息源头,正本清源;加强信息识别能力,力避以谬传谬;以社会公信力为上,堵截哗众取宠上加强。
2,提升新闻组织策划能力
策划意识和策划水平越来越成为编辑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而对于网络新闻编辑来说,一个不会动脑筋,想点子的网络编辑就不能给予网络受众更深、更新的东西,不能满足网络受众猎奇、获知的心理需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承受被淘汰的命运。新闻组织策划的典型情景包括:可预知类重要新闻事件这类新闻影响力大,受关注度高;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这类事件由于事出突然,速度就成为其竞争优势的来源;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对于提升网站的品牌具有重要作用。
3,新闻采写与版式设计
新闻的采写是新闻编辑的基本功之一。相对于传统新闻编辑,网络新闻编辑具有更宽阔的信息采集渠道,而在版式设计方面,网络编辑更是可以突破以往版设呈现的限制,以选取更适合网络受众审美标准的方式来进行呈现具体要求:不能忽略网络新闻选题的意义;新闻稿件内容呈现方面以价值为前提;网络新闻的呈现要灵活运用超链接技术;注重新闻的版式设计,同时,网络新闻报道还有注重在评论角度和栏目设置方面突出网站特色和编辑创新。
二,面向受众互动的创新策略
1,满足受众新闻针对性需求的选择机制
满足受众新闻需求是网络新闻编辑最基本的目标。不论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在制作新闻时,都明白新闻的真实性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握的基本准备之一。唯有认真诉求新闻来源、把控新闻传播渠道才能突出网站建设的品牌力度,真正满足受众的求知基本需求。同时,网络新闻编辑要把握住受众的需求其他特点。
2,满足受众个性化订制需求的服务机制
网络技术使得“受众”这一本来具有“较大数量的”词汇具有了“个体意义”。传统媒体“点对面”式的大众传播向网络媒体“点对点”式的个性化传播转型。不断打造和创新这些品牌栏目和频道,使其更独立,更独特,尤其是以网民为本,为网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部分网民得到个性化的出色体验,得到一種享受,一种品位的体现,通过这些独特的品牌形象牢牢吸纳重视的网民。网络新闻编辑的个性化服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网络环境下受众行为的自主性,即网络受众对于信息获取的时间、途径、方式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如果不能吸引网络受众、或者选取关注新闻感到繁琐,那么很容易形成受众的流失。
3,满足受众参与互动需求的原创性机制
网络媒体充分实现了编辑与受众的互动,使得传播效果能得到快速的反馈,时时让网络新闻编辑对受众的需求和意见进行跟踪,把控新闻的传播方向和传播力度。相对来说网络新闻编辑在进行创新的同时,能够不断以受众为中心,进行新闻传播。为了更好的发挥网络新闻编辑的创造能力,必须时时监控传播渠道和分众传播群,打造良好的交互层面创新。
三,面向网络平台的创新策略
1,Web2.0技术与网络新闻编辑
Web2.0技术带来了新闻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再一次变革,是新闻传播景观的再一次改写。网络半是技术,半是文化。各大网站在理解和应用这项新技术的同时,也在领会这一变革的精神内核。该技术对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冲击是最显著的。Web2.0的推动者认为,传统的网站传播方式的信息提供方式,使用户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现在网络用户已经华丽转身为信息的生产者。Web2.0使网络新闻编辑和手中之间的互动更为紧密。不但能充分体现传者的议程设置和把关人职能,有效地控制着受众的参与性,同时使得受众参与的方式更加多样和丰富,程度更加深入。
2,移动互联网发展与网络新闻编辑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己经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体化的“移动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息到网络服务器定制相关信息,也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发送短息参与节目,充分发挥“小众媒体大众整合,小众传播”的发展趋势,使网站能把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以短信息形式进行最快速的发送,既保留了网络的快捷性特点,同时又使网络受众高速的接受信息,把受众从泛滥的网络信息中解放出来,使受众有了正确、有效、合地、省时的选择,避免了网上信息检索过程中的不便。对于网络新闻编辑来说,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无疑是对传播平台的一次新的创新。但是也必须意识到,手机网站的版式设计、内容提供与传统互联网的建设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具有前瞻意识,对于不断开拓的传播平台具有清楚地认识,清楚明晰的把握移动互联网受众的阅读习惯、接受心理,从而能更好的掌控新的传播平台,开创网络新闻发展的新进程。
3,媒体跨界融合与网络新闻编辑
现代社会,网络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传播媒介。传统媒体正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提升原有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不但权威的传统媒介建立专业的“网络版”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同时,互联网与传统媒介不断进行互动,相互选取对方的经典报道进行“二次传播”或者“深度报道”,这就是媒体之间的跨界融合。由于各种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它们之间的跨界融合是一种自发的、互动的,也是必然的。而媒体之间跨界融合的基础正在于编辑活动的交融性,编辑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主动的作用。
最后,媒体交融也为新闻编辑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编辑人员在业务中必须掌握多种知识与技能,同时在相关业务中通力合作、协作完成。另一方面,媒体交融也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开拓更为广阔的思维,应对更为宽广的业务空间,不断获取经验,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来体现自身的劳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季云冈.网络和报纸新闻编辑规律比较[J].新闻世界.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