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健全人格的主阵地。为此,我尝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指导下,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布鲁姆认为:在适当条件下,95%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许多学生的成绩未达到优良,那是他们没有得到适合各自特点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而历史课堂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目的就是给学生以帮助,明确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心智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1.自学
  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积极思维的过程。如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节教学中在巧妙导入新课后,我提出教学目标,亮出教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1)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危机?(2)简述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好的问题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桥梁。因此问题的设计应统揽全节,逐步深入,并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有效地引导学生认真自学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努力发现新的问题。在本节中,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基本内容,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中得到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增强。
  为了使学生真正地解决问题,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空,鼓励学生大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必要时教师从观念和方法的角度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质疑、思辨和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对全体学生给予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
  2.探究
  师生、生生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优化已建构知识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新问题和难以解答的问题是小组合作探究的主要内容,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畅所欲言,相互切磋,形成共识,完成对探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如在“辛亥革命”教学中,有学生质疑:“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没有立即直接作答,而是营造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氛围,开拓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经过共同努力,学生们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出发,得到圆满答案。
  这一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提倡思维无“禁区”,提倡不同意见的讨论,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而全面。鼓励学生敢疑、敢想、敢论,通过获得知识过程的思维暴露、思维碰撞,使课堂形成“思维活跃,乐于创新”的情境。教师对课堂进行调控,收放有度,关注探究方向的引导、关键之处的点拨、学习方法的提示等。
  3.归纳
  这是师生思维相互融合的阶段,是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个别、具体的结论通过总结纳入知识体系的框架中,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这也是对已学知识的再现与巩固。如在学生学完《昌盛的秦汉文化——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一节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幅《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表》,由学生自己完成对本课知识体系的建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学完《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节内容后,我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学完本课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学们能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吗?学生的热情被激发,最后经过努力总结:短暂的强盛、修建工程、建立制度对后世影响大等。这样,课本的知识得到有效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当然,归纳时仍是可以采用学生复述、自编知识图解等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归纳、自我总结,建构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每位学习者都能实现知识的有序化和意义建构的优化。
  4.活动
  历史学科一直被视为最单调乏味、最缺少创造性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活动,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从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就会让每一位学生充满活力。
  如在“洋务运动”教学中,可以通过辩论化解“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这一学习难点。我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学生在短兵相接的辩论中,表现出机敏的反应智慧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激活了思维,培养了批判精神、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们的新认识在辩论中碰撞产生。如学生在辩论中提到“洋务运动是一个矛盾体,要辩证看待它”,“它使中国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等,这些是教材中未提及的,从而使课本的内容得以丰富。最后,师生完成了对洋务运动的意义建构,在此基础上, 学生结合学生辩论的内容,充实自己的观点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设计一些活动,开拓学生宽阔的创造空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活动中与日俱增,人也变得聪明能干起来。
  5.练习
  练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评价具体的问题。练习的时间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好,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多方位、多侧面,题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式, 还要注意练习的灵活性。因为经过新课引入、新知识学习,学生们长时间注意会进入一种疲惫状态。如果只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教师自问自答,或是由优秀学生来回答,练习形式就显得单一,过于呆板,学生们就会缺乏兴趣,精力开始分散,教学效果降低。因此我在口头练习上采用抢答、小组竞答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书面练习采用组内互批互改、教师抽批的形式,对批改过程中存在的错漏进行补救、矫正,个别问题组内解决,共性问题集体讲评。
  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要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充满信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6.评价
  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评价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激励学生成为自我反思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因此,我结合教学活动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将过去重结论的评价改为重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变化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技能、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将记录表挂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例如:我对学生在“洋务运动的评价”辩论中的各种语言动作,人际交流,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以“加星”方式及时作出激励性评价,并记入表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历史学习的责任感,形成对学习和活动的评价能力。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基本上靠教师口授、板书、演示,这样易造成学生的脑细胞疲劳,经常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采用多媒体手段后,由于其声音和图象并茂的特色,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了无限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现代教学改革的角度看,它能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实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本文在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了构建高中英语有效课堂的建议和措施,以求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来海陵初中参加“海安县初三英语主备课活动”教研会。感谢领导给我一个评课的机会,如有不对和不到之处,请谅解。  按照活动安排,第二节课听海陵初中唐兴华老师的公开课,这节课正如教研室许贵祥主任所讲,我们听到了一节非常优秀的公开课。  本节课内容是短文填空。唐老师在上完课后先说课,其间,提及备课时间较短,真诚地感谢同事的大力支持。我想说的是,我们在感叹他
研究克隆了编码鲫鱼DNMT1蛋白的cDNA序列,并对Dnmt1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和表达丰度差异进行了分析。该cDNA全长4912bp,编码1503个氨基酸。鲫鱼DNMT1蛋白与其他物种DNMT1蛋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