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电视节目的几点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对“三农”、“最后一公里”等问题越来越关注,创办一些优秀的电视农业节目迫在眉睫。优秀的电视农业节目能够促进农业传播和推广,对于加深理解三农政策、施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反映当下农村社会的舆情、普及农业基础知识、帮扶农民奔小康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很多农业电视节目偏于为农民提供“雪中送炭”的智力支持,而忽视了受众对更新、包装、精品等“锦上添花”方面的需求。电视农业节目需要“接地气儿”,也需要主动地去迎合当下的新潮流,锐意进取,力求秀外慧中。
  【关键词】:农业电视节目;农业传播;乡土情怀
  一、农业电视节目:雪中送炭
  将电视农业节目的知识性和服务性相契合,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农业节目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方向。一个优秀的电视农业节目,是能够助力于农业生产的,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使他们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幸福。
  (一)直接、准确地利用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学技术如果不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农民观看电视农业节目,他们信赖节目中所讲述的农业科学技术,期待在节目中获取有效知识来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在很多农民心目中,电视农业节目象征着一定的学术权威,是政府对“三农”政策宣传的有力喉舌。
  央视七套的《农业气象》,每天准时将全国各地的气象进行梳理,独具农业特色,如讲述安徽地区阴雨连绵时,主持人在节目中提醒广大油菜种户,要对土壤过湿的农田加以关注,及时排水散墒。还有一则河南新乡的农业报道,一位老乡因为提前从《农业气象》节目中得知他所处的地区即将强降雨,所以他组织全村农民,保持农田沟渠畅通,排水散墒很及时,减轻了一场渍涝灾害。
  (二)农业传播授人以渔
  一个优秀的电视农业节目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服务思路面对广大农民观众。《农广天地》这一节目,它的主旨就是致力于“传播农业科技经营知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科技传播上具有一定权威性。
  某期《农广天地》,记者带领着观众走进山东省日照市,开启了海滨寻宝之旅,向观众介绍三种特色海产品:虾皮、西施舌、南美白对虾。在观众欣赏到“高跷捕虾”的传统技艺和“西施舌”由来的动人传说的同时,还蕴藏着农业商机和海产品知识。
  农业传播始终要站到一定高度上去,力求“授人以渔”,才能给农民敲开一扇致富大门。
  二、传统农业电视节目与优秀农业电视节目
  农业电视节目工作者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农民送去冰天雪地里的那一盆“炭火”,这盆“炭火”送到了,他们可能就迷失了继续走下一步的动力。所以,也就有了接下来的几点思考和探索,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和优秀农业电视节目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一)传统农业电视节目
  每当提及传统农业电视节目,立马会想到很多打着“农科”旗帜的农业台,充斥着化肥广告的味道,大大降低了农民对农业电视节目的信赖度。传统农业电视节目策划普通,一件意义颇丰的案例,没有针对性的策划,“抓来就用”,在荧幕中潦草结束,不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次,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包装粗糙,很多地方台都是在照搬省市电视台,缺乏独创性;再次,传统农业电视节目没有品牌意识,在文化产业新兴的浪潮里飘摇不定;传统农业电视节目贫乏农业情怀,与农民朋友们的情感不一致,主持人穿着打扮与农民的审美相差甚远,不能唤起农民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值得肯定的一点,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多年以来,为我国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和农业信息化推广做出了应有贡献,为农民观众们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电视节目。但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很显然没有包揽高收视率,一些品质较差的农业电视节目收视惨淡,不具发展前景。
  (二)优秀农业电视节目
  优秀农业电视节目在节目策划、节目包装和品牌影响等方面,都充满着全新色彩。优秀农业电视节目注重包装,“人靠衣裳,马靠鞍”,如农经节目《致富经》,包装精美,引人入胜,片头、片尾十分讲究,具有美感;其次,优秀农业电视节目有故事情节和悬念,生动曲折;优秀农业电视节目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属于农业的电视品牌,像《农广天地》这个节目一样,从农田到餐桌,从种植到旅游,从养殖到营销,均有涉及;最后,优秀农业电视节目必须有农业情怀,节目主持人永远做农民的贴心朋友。
  三、农业电视节目:锦上添花
  农业知识帮扶只是第一步,真正要做好农业电视节目,必须立足长远,矢志三农,在电视节目主题、形式、问题、情感诉求上,都力求“锦上添花”,追求细节的完善。
  (一)主题:脚踏实地
  没有好的主题,再精彩的节目也是徒劳,没有好的主题,从根本上也不会诞生好的节目。主题选好了,价值就立住了一大半。优秀农业电视节目主题有较强目的性,《农广天地》这档节目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展示出了我国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农业正在使农民的生活天地越来越广阔。主题能够说明创作态度,农业电视节目应如同农业本身的特性,脚踏实地,绝不弄虚作假。
  (二)形式:简单直白
  形式是一个展示窗口,主题再动人心弦,没有好的表达形式也是不完美的节目。像《农业气象》这个节目,一个落地大屏幕,荧幕上清晰显示着气象地图,简单直白是农民观众喜欢的形式,该节目突出了对农业生产的建议,提醒农民要随着气象的变化而制定劳动计划,遇到了极端天气要做好准备,及时排水散墒、预防灾害,把农业的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少。
  (三)问题:农民的事
  农业电视节目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采取哪种传播方式都不可能回避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农民的生活是繁忙劳累的,闲暇时间观看农业电视节目,这段时光对于他们来说弥足珍贵。《金土地》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自办的涉农经济类栏目,在全国农业宣传方面树立了很高的权威性。《金土地》栏目设计的问题强烈吸引农民观众,话题直抵他们的灵魂深处,所以成就了该节目多年来的高收视率。
  (四)情感:乡土情怀
  情感是升华,是一个农业电视节目具有人情味兒的关键点。办好农业电视节目,还是要接地气儿,与农民兄弟站在一起,培养乡土情怀。在节目编排上,一定要符合农民的实际生活需要,要把农村的优秀文化吸收进来,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创造出具有新风新貌的农业“精神食粮”。主持人要从演播室走出来,走到农民兄弟身边,在愉快的氛围里向农民观众传递有价值的农业新闻和农业知识。对乡村大地持有饱满热情,对农民朋友真诚关爱,打造优秀农业电视节目和提高收视率的双赢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简介: 刘亦明(1994—), 性别,女,山东烟台 ,青岛农业大学 2016级农业信息化硕士,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李 囡,山东省长岛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消费者对精神与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渴望更加舒适放松的生活环境。因此,具有艺术特色的软装设计也成为越来越多现代人的首选。本文首先对软装设计的概念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对硬装与软装的区别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软装设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并对设计原则做出了简要的介绍,最后对未来软装设计的发展趋势做出探析。  【关键词】:室内设计;软装设计;发展趋势 
期刊
其一:《西大的夜色》  楼下行人没有匆匆的脚步/萌萌的雨蒙蒙的/每一盏灯下感受都不同/那个风光似无意的安排/映衬着厚厚的如掌的菩提叶/温馨的蜡黄撩拨开是光亮/雅思特门口开树的花/大的不知叫啥/还是那个晶钻/还是那个座位/可以写个一百首/如果写诗西大的夜/《夜色撩人》看王千源余男的表现吧  2017年3月10日于广西大学专家楼  其二:《蝶恋花·西大游学》  烟花三月春烂漫,集中二班,再聚,商学院。
期刊
【摘要】:为了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总政歌剧团在2005年9月退出了全新版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具有史诗性的军事题材歌剧作品,以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图景,有力的弘扬了我们顽强的民族精神。本文主要对歌剧中“杨母”的人物形象塑造及主要唱段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杨母;人物形象;唱段分析  1、杨母人物形象分
期刊
【摘要】:在近代欧洲文学复兴的道路上,狄更斯作为文学复兴道路上的巨擘,其文学作品的情感艺术为欧洲文学的理性精神的复兴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因为狄更斯的文学作品既有在社会现实角度的人物情感体现,也有着关于社会革命背景下的人文理性的塑造。他运用富有理性情感的文字,从社会现实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文学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借助人物形象的社会背景描述来讽刺和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号召人们学会理性,从人文理性
期刊
【摘要】: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但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发学生学习心智,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校园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不断的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参与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中职学校是我国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主的学校,相对于高中来说它的生源来源比较广、且质量较低,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不想学习或者是成绩达不到当地中考分数线,所以才会选择到中职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从舞蹈创作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托举的概念认识进行简要概述,再通过托举动作在舞蹈作品中创作的作用及托举动作在编创中灵感酝酿、灵感碰撞、情感激发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论述,得出托举动作在舞蹈作品创作中重要的意义,它为舞蹈的呈现丰富了空间,增强了舞台表演的表现力,使得舞蹈作品的内涵得以提升,为作品的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托举;舞台表演;编创  引言  舞蹈是综合的艺术,它的舞台呈现
期刊
【摘要】: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而现代平面设计很多元素大多来自国外,如何将这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好设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优秀的文化和艺术设计也许是扎根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而民族文化也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元素,体现我们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范和内涵。  【关键词】:民族元素;平面;民族文化;创新  一、少数民族元素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之间交流方式的转变,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疏远,人情味更淡。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人,这一属性决定了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要考虑人的因素,更要考虑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因此,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需要考虑人情化的因素,为人们提供能够更加亲近交往的空间,也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关键词】:人情化要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一、引言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
期刊
“墙”一个实际的建筑物,它区分空间也创造空间,它在区分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距离感,让墙里的人显得更孤独,墙外的人更渴望。而一个女性对于“墙”的体会如何,当一个女人站在墙边,低眉俯首,她是渴望墙外的自由,还是惧怕墙外的改变。在匈牙利的女艺术家Lili Qrszag的绘画中,墙成为了艺术家作品中一个显著的符号,被多次运用,空无一物,洁净而规则的墙面上只有砖石的纹理,一个女性在规矩的近乎洁癖的墙壁之前,静
期刊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黑格尔  引言:自电影诞生伊始,人类便试图通过在音像塑造的虚拟世界里创造出现实人类社会中所没有或尚未有论据发生的景象或事件。尤其是起源于人类科技发展进步的电影技术,也一直以一种表面客观实则主观的心态去描写其母体--也就是科技本身给人类带来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对于现状与未来不可知的隐忧。而灾难电影作为分析人与自然和科技这两者的二律背反、抑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