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对“三农”、“最后一公里”等问题越来越关注,创办一些优秀的电视农业节目迫在眉睫。优秀的电视农业节目能够促进农业传播和推广,对于加深理解三农政策、施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反映当下农村社会的舆情、普及农业基础知识、帮扶农民奔小康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很多农业电视节目偏于为农民提供“雪中送炭”的智力支持,而忽视了受众对更新、包装、精品等“锦上添花”方面的需求。电视农业节目需要“接地气儿”,也需要主动地去迎合当下的新潮流,锐意进取,力求秀外慧中。
【关键词】:农业电视节目;农业传播;乡土情怀
一、农业电视节目:雪中送炭
将电视农业节目的知识性和服务性相契合,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农业节目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方向。一个优秀的电视农业节目,是能够助力于农业生产的,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使他们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幸福。
(一)直接、准确地利用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学技术如果不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农民观看电视农业节目,他们信赖节目中所讲述的农业科学技术,期待在节目中获取有效知识来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在很多农民心目中,电视农业节目象征着一定的学术权威,是政府对“三农”政策宣传的有力喉舌。
央视七套的《农业气象》,每天准时将全国各地的气象进行梳理,独具农业特色,如讲述安徽地区阴雨连绵时,主持人在节目中提醒广大油菜种户,要对土壤过湿的农田加以关注,及时排水散墒。还有一则河南新乡的农业报道,一位老乡因为提前从《农业气象》节目中得知他所处的地区即将强降雨,所以他组织全村农民,保持农田沟渠畅通,排水散墒很及时,减轻了一场渍涝灾害。
(二)农业传播授人以渔
一个优秀的电视农业节目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服务思路面对广大农民观众。《农广天地》这一节目,它的主旨就是致力于“传播农业科技经营知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科技传播上具有一定权威性。
某期《农广天地》,记者带领着观众走进山东省日照市,开启了海滨寻宝之旅,向观众介绍三种特色海产品:虾皮、西施舌、南美白对虾。在观众欣赏到“高跷捕虾”的传统技艺和“西施舌”由来的动人传说的同时,还蕴藏着农业商机和海产品知识。
农业传播始终要站到一定高度上去,力求“授人以渔”,才能给农民敲开一扇致富大门。
二、传统农业电视节目与优秀农业电视节目
农业电视节目工作者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农民送去冰天雪地里的那一盆“炭火”,这盆“炭火”送到了,他们可能就迷失了继续走下一步的动力。所以,也就有了接下来的几点思考和探索,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和优秀农业电视节目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一)传统农业电视节目
每当提及传统农业电视节目,立马会想到很多打着“农科”旗帜的农业台,充斥着化肥广告的味道,大大降低了农民对农业电视节目的信赖度。传统农业电视节目策划普通,一件意义颇丰的案例,没有针对性的策划,“抓来就用”,在荧幕中潦草结束,不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次,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包装粗糙,很多地方台都是在照搬省市电视台,缺乏独创性;再次,传统农业电视节目没有品牌意识,在文化产业新兴的浪潮里飘摇不定;传统农业电视节目贫乏农业情怀,与农民朋友们的情感不一致,主持人穿着打扮与农民的审美相差甚远,不能唤起农民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值得肯定的一点,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多年以来,为我国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和农业信息化推广做出了应有贡献,为农民观众们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电视节目。但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很显然没有包揽高收视率,一些品质较差的农业电视节目收视惨淡,不具发展前景。
(二)优秀农业电视节目
优秀农业电视节目在节目策划、节目包装和品牌影响等方面,都充满着全新色彩。优秀农业电视节目注重包装,“人靠衣裳,马靠鞍”,如农经节目《致富经》,包装精美,引人入胜,片头、片尾十分讲究,具有美感;其次,优秀农业电视节目有故事情节和悬念,生动曲折;优秀农业电视节目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属于农业的电视品牌,像《农广天地》这个节目一样,从农田到餐桌,从种植到旅游,从养殖到营销,均有涉及;最后,优秀农业电视节目必须有农业情怀,节目主持人永远做农民的贴心朋友。
三、农业电视节目:锦上添花
农业知识帮扶只是第一步,真正要做好农业电视节目,必须立足长远,矢志三农,在电视节目主题、形式、问题、情感诉求上,都力求“锦上添花”,追求细节的完善。
(一)主题:脚踏实地
没有好的主题,再精彩的节目也是徒劳,没有好的主题,从根本上也不会诞生好的节目。主题选好了,价值就立住了一大半。优秀农业电视节目主题有较强目的性,《农广天地》这档节目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展示出了我国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农业正在使农民的生活天地越来越广阔。主题能够说明创作态度,农业电视节目应如同农业本身的特性,脚踏实地,绝不弄虚作假。
(二)形式:简单直白
形式是一个展示窗口,主题再动人心弦,没有好的表达形式也是不完美的节目。像《农业气象》这个节目,一个落地大屏幕,荧幕上清晰显示着气象地图,简单直白是农民观众喜欢的形式,该节目突出了对农业生产的建议,提醒农民要随着气象的变化而制定劳动计划,遇到了极端天气要做好准备,及时排水散墒、预防灾害,把农业的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少。
(三)问题:农民的事
农业电视节目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采取哪种传播方式都不可能回避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农民的生活是繁忙劳累的,闲暇时间观看农业电视节目,这段时光对于他们来说弥足珍贵。《金土地》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自办的涉农经济类栏目,在全国农业宣传方面树立了很高的权威性。《金土地》栏目设计的问题强烈吸引农民观众,话题直抵他们的灵魂深处,所以成就了该节目多年来的高收视率。
(四)情感:乡土情怀
情感是升华,是一个农业电视节目具有人情味兒的关键点。办好农业电视节目,还是要接地气儿,与农民兄弟站在一起,培养乡土情怀。在节目编排上,一定要符合农民的实际生活需要,要把农村的优秀文化吸收进来,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创造出具有新风新貌的农业“精神食粮”。主持人要从演播室走出来,走到农民兄弟身边,在愉快的氛围里向农民观众传递有价值的农业新闻和农业知识。对乡村大地持有饱满热情,对农民朋友真诚关爱,打造优秀农业电视节目和提高收视率的双赢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简介: 刘亦明(1994—), 性别,女,山东烟台 ,青岛农业大学 2016级农业信息化硕士,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李 囡,山东省长岛中学。
很多农业电视节目偏于为农民提供“雪中送炭”的智力支持,而忽视了受众对更新、包装、精品等“锦上添花”方面的需求。电视农业节目需要“接地气儿”,也需要主动地去迎合当下的新潮流,锐意进取,力求秀外慧中。
【关键词】:农业电视节目;农业传播;乡土情怀
一、农业电视节目:雪中送炭
将电视农业节目的知识性和服务性相契合,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农业节目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方向。一个优秀的电视农业节目,是能够助力于农业生产的,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使他们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幸福。
(一)直接、准确地利用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学技术如果不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农民观看电视农业节目,他们信赖节目中所讲述的农业科学技术,期待在节目中获取有效知识来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在很多农民心目中,电视农业节目象征着一定的学术权威,是政府对“三农”政策宣传的有力喉舌。
央视七套的《农业气象》,每天准时将全国各地的气象进行梳理,独具农业特色,如讲述安徽地区阴雨连绵时,主持人在节目中提醒广大油菜种户,要对土壤过湿的农田加以关注,及时排水散墒。还有一则河南新乡的农业报道,一位老乡因为提前从《农业气象》节目中得知他所处的地区即将强降雨,所以他组织全村农民,保持农田沟渠畅通,排水散墒很及时,减轻了一场渍涝灾害。
(二)农业传播授人以渔
一个优秀的电视农业节目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服务思路面对广大农民观众。《农广天地》这一节目,它的主旨就是致力于“传播农业科技经营知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科技传播上具有一定权威性。
某期《农广天地》,记者带领着观众走进山东省日照市,开启了海滨寻宝之旅,向观众介绍三种特色海产品:虾皮、西施舌、南美白对虾。在观众欣赏到“高跷捕虾”的传统技艺和“西施舌”由来的动人传说的同时,还蕴藏着农业商机和海产品知识。
农业传播始终要站到一定高度上去,力求“授人以渔”,才能给农民敲开一扇致富大门。
二、传统农业电视节目与优秀农业电视节目
农业电视节目工作者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农民送去冰天雪地里的那一盆“炭火”,这盆“炭火”送到了,他们可能就迷失了继续走下一步的动力。所以,也就有了接下来的几点思考和探索,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和优秀农业电视节目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一)传统农业电视节目
每当提及传统农业电视节目,立马会想到很多打着“农科”旗帜的农业台,充斥着化肥广告的味道,大大降低了农民对农业电视节目的信赖度。传统农业电视节目策划普通,一件意义颇丰的案例,没有针对性的策划,“抓来就用”,在荧幕中潦草结束,不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次,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包装粗糙,很多地方台都是在照搬省市电视台,缺乏独创性;再次,传统农业电视节目没有品牌意识,在文化产业新兴的浪潮里飘摇不定;传统农业电视节目贫乏农业情怀,与农民朋友们的情感不一致,主持人穿着打扮与农民的审美相差甚远,不能唤起农民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值得肯定的一点,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多年以来,为我国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和农业信息化推广做出了应有贡献,为农民观众们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电视节目。但传统农业电视节目很显然没有包揽高收视率,一些品质较差的农业电视节目收视惨淡,不具发展前景。
(二)优秀农业电视节目
优秀农业电视节目在节目策划、节目包装和品牌影响等方面,都充满着全新色彩。优秀农业电视节目注重包装,“人靠衣裳,马靠鞍”,如农经节目《致富经》,包装精美,引人入胜,片头、片尾十分讲究,具有美感;其次,优秀农业电视节目有故事情节和悬念,生动曲折;优秀农业电视节目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属于农业的电视品牌,像《农广天地》这个节目一样,从农田到餐桌,从种植到旅游,从养殖到营销,均有涉及;最后,优秀农业电视节目必须有农业情怀,节目主持人永远做农民的贴心朋友。
三、农业电视节目:锦上添花
农业知识帮扶只是第一步,真正要做好农业电视节目,必须立足长远,矢志三农,在电视节目主题、形式、问题、情感诉求上,都力求“锦上添花”,追求细节的完善。
(一)主题:脚踏实地
没有好的主题,再精彩的节目也是徒劳,没有好的主题,从根本上也不会诞生好的节目。主题选好了,价值就立住了一大半。优秀农业电视节目主题有较强目的性,《农广天地》这档节目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展示出了我国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农业正在使农民的生活天地越来越广阔。主题能够说明创作态度,农业电视节目应如同农业本身的特性,脚踏实地,绝不弄虚作假。
(二)形式:简单直白
形式是一个展示窗口,主题再动人心弦,没有好的表达形式也是不完美的节目。像《农业气象》这个节目,一个落地大屏幕,荧幕上清晰显示着气象地图,简单直白是农民观众喜欢的形式,该节目突出了对农业生产的建议,提醒农民要随着气象的变化而制定劳动计划,遇到了极端天气要做好准备,及时排水散墒、预防灾害,把农业的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少。
(三)问题:农民的事
农业电视节目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采取哪种传播方式都不可能回避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农民的生活是繁忙劳累的,闲暇时间观看农业电视节目,这段时光对于他们来说弥足珍贵。《金土地》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自办的涉农经济类栏目,在全国农业宣传方面树立了很高的权威性。《金土地》栏目设计的问题强烈吸引农民观众,话题直抵他们的灵魂深处,所以成就了该节目多年来的高收视率。
(四)情感:乡土情怀
情感是升华,是一个农业电视节目具有人情味兒的关键点。办好农业电视节目,还是要接地气儿,与农民兄弟站在一起,培养乡土情怀。在节目编排上,一定要符合农民的实际生活需要,要把农村的优秀文化吸收进来,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创造出具有新风新貌的农业“精神食粮”。主持人要从演播室走出来,走到农民兄弟身边,在愉快的氛围里向农民观众传递有价值的农业新闻和农业知识。对乡村大地持有饱满热情,对农民朋友真诚关爱,打造优秀农业电视节目和提高收视率的双赢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简介: 刘亦明(1994—), 性别,女,山东烟台 ,青岛农业大学 2016级农业信息化硕士,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李 囡,山东省长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