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不仅能使人产生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还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教师要深入挖掘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外艺术活动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以音乐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卖报歌》时,笔者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的现实。通过这首歌的学唱,激起学生对祖国的强烈热爱,学生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再如,在教唱教材中的歌曲《唱念做打学京剧》时,笔者先让学生听演唱、看演出,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简单介绍京剧在我国的影响及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唱这首歌曲,引入有关老北京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出歌曲表现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義精神,鼓励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献身。
  二、渲染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感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为祖国赢得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牧童骑在牛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教材的曲目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来选择的。用反映学校学生精神面貌和健康生活的歌曲,及适合学生歌唱的我国民族和部分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材,以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作为补充教材。这些歌曲以其特殊的魅力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与感情,健康向上的歌词内涵使学生受到教育。学生在反复、有节奏地朗读歌词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有感情地演唱中,不断地将艺术作品化为自身的内动力。把以往教师单调的思想品德教育融于音乐教育之中,寓教于乐,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启学生的心灵。如,教唱歌曲一年级《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涵养。
  四、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理学表明,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迈向成功。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如管弦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管弦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在面对《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说:“相对于语文教育而言,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课本之外则是浩瀚的海洋,而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课本,而非把课本当世界。否则,以课本画地为牢去培养‘人’,就如同玻璃杯里栽松树、小水沟中赛龙舟,到头来,至多养养绿萝、放放纸船。”“把世界当课本,而非把课本当世界”,从
《涉江采芙蓉》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原道”,似写家中人思念远方游子;后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又似写远方游子思念家中亲人。同一首诗作,抒情主体前后不一,思路又前后相逆,这首诗的内容令人寻味。  折芳赠人,表情达意,是我国古代常见的风俗习惯。《诗经》、《楚辞》中就多有记载。从题目来看,《涉江采芙蓉》也是一首“采芳”之作,而且采的
【摘 要】武术是中国的国术,从古代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既有竞技运动的性质,又有大众娱乐健身的功能,它以套路运动为主要练习形式。通过对影响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因素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总结出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对策主要有: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提高运动员的技能素质;提高运动员对比赛场地和气候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武术;稳定性;体能;技能;心理素质  近年来,武术套路
摘 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弥补教材的不足,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互联网有效推动学生自主阅读成为当前教师较为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文章以《青铜葵花》阅读指导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指导小学生阅读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指导小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提供借鉴。  关键词:班级微信群;小学课
摘 要:文化德育是指利用一切有效的文化资源,借助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学生对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吸收和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体验,以文化引领学生品德成长,达到“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育人目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利于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这对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
摘 要:“器乐进课堂”是一门针对小学生音乐教学全新的课程,通过音乐课堂融入携带方便、简单易学的竖笛、葫芦丝、口风琴、打击乐等小乐器教学,目的是让课堂教学形式日益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文章围绕“器乐进课堂”,提出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通过接触器乐、学习器乐,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艺术欣赏的水平、发挥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器乐进课堂
摘 要: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在广大青年中有广泛且深厚的基础,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关乎一个国家足球运动水平的发展,青少年足球是一个国家足球运动的根基,只有重视学生足球运动的发展,国家足球水平才能有所提高。文章在分析我校校园足球教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列举了一些经验做法——开展班级足球比赛、开展足球大课间、外聘足球教练、开设足球课程。  关键词: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比划”能帮助学生从一维走向三维,促使学生对表象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恰当运用“比划”教学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文章结合具体实例阐述,通过指一指,凸显线的特征;摸一摸,理解面积的含义;拢一拢,感知体积空间。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数学概念;空间感知  比划,就是比对着将对象表示出来。在认识长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活动及作为班主任的一切职责的总称,是指以一定的价值为目标,求得具备一定要素的业务的完成。班级管理是辛苦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同时蕴含科学道理。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学生一生的生活道路。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要认清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更重要的
2018年11月21日至12月8日,我有幸随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初中文科类名教师培养对象教育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培训班进行了为期近三周的学习活动。本次学习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周在南澳州教育部及其精心安排的诺伍德中学(Norwood Morialta High School)学习,后期到堪培拉观摩学习。  为期三周的境外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调整了思路,尤其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