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偷跑”是种虚幻的“领先”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_d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压力,已经悄然提前到学前教育。“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满脸童真童趣的幼儿园小朋友已被推上高考的起跑线……”日前,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撰文称,中国许多家长正有意无意地把“早学”“多学”当成了“早慧”。其实,“起跑领先”只是让孩子在裁判的枪声未响之前“偷跑”。(《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22日)
  起跑线上的教育“偷跑”既折射了应试教育“魔咒”下的社会焦虑,同时也越发揪心地引人深思:教育“偷跑”真的能够“不输在起跑线上”吗?
  正如许多家长是碍于“外面形势”,才随大流地过早给孩子进行“填鸭式”培优补习,而对培养和提升孩子终身受益的核心素质来说,其实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很多“偷跑”的“神童”进入小学后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变成了“中不溜”。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说到底,儿童过度培训的根源还是在于应试教育的机制,这是当下家长和孩子不得不面临的纠结现状。过去,从小学开始,很多学校就集中关注中高考科目的学习;而近年来,这种做法则进一步蔓延到幼儿园,不少家长甚至以幼儿园在与中高考对应科目上的“教学成果”,作为评价“名园”“名师”与否的依据。而问题也随之出现,许多“着急”教育违背了求知和育人的规律,种种“不输在起跑线”的期待,常常引来摔倒在途中或输在终点线的结局。
  太多的實例足以表明,教育“偷跑”不过是应试魔咒下的一种虚幻“领先”。“偷跑”并不意味着未来的必然“领先”,改变这种浑浑噩噩的教育“偷跑”,关键还需尽快转变根深蒂固的功利教育观。而与此同时,只有建立和健全多元的评价体系,才可能真正打破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模式,把教师、学生和家长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教育“偷跑”是无可奈何的集体“犯规”,要消除令人忧心的“偷跑”乱象,一靠着力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铲除择校背后的“利益链”牵制,二靠逐步改变全社会的教育理念,避免过早地用应试教育去侵扰孩子的快乐童年。
其他文献
离园时分,我和往常一样与孩子、家长一一道别。突然身后有人拉我衣角,转身一看,是小墨。我忙蹲下身问:“有事吗?”他怯怯地说:“老师,我想借一点雪花片。”“借雪花片?”我感到意外和不解。“为什么借雪花片呢?”我追问了一句。他看了一下建构区,又看了看我,默不作声。“没事,你有什么想法,大胆地说出来,老师会帮助你的。”我鼓励他,双手很自然地握住了他的手。他涨红了脸,低声地说:“我回家也想搭汽车给爸爸妈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