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学校自身来说应从思想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从技能上提高趋利避害本领,加强自身防御力量建设;与公安机关配合,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必须通过校园立法,来规范安全管理行为。
关键词:学生;伤害;防范
近期,国内连续发生的暴力伤害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给师生、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就反映出我们的校园在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维护校园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但就学校自身来说,如何建立起校园管理的长效机制,让校园在常态运行下就确保安全,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长远问题。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趋利避害本领
要通过建立制度、加强教育等方式,从思想上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以实战演练等,提高他们对危险的预见和规避能力,提高对不法侵害的防范技能。
一是要建立、完善、落实安全制度。校长作为抓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和贯彻落实安全责任书,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并召开校园安全形势分析会,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全方位强化安全意识。学校各级要全面加强对教职工安全知识训练,掌握安全知识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安全教育,掌握一般的安全常识,也要使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德、智、体全面教育之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对危险的预见和规避能力。
三是完善相关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提高防范技能。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暴力伤害事件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并邀请公安、武警等人员,到学校组织师生搞实战演练,提高全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遇事不乱,依法保护师生人身安全,且能制服罪犯。
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管理
一要加强自身防御力量建设。学校应根据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年轻化、专业化的保安队伍,并且配备相应的警用器械,要有能力做到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能快速反应,能果断处置,能有效制止。
二要充分运用技术防范措施。在校园周围设立入侵自动报警系统,如红外报警等,在关键部位安装监控系统,有情况能及时发现,并且录像资料也可作为侦察破案和审判罪犯的证据。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网的作用,有危险情况能及时发出警报告知全体师生。
三要实行封闭式管理,正常上课期间要把好校门,人员进出要严格审查。上学放学时是最容易导致混乱的时刻,此时应在校门口加强防御力量。允许进出人员应分类配带明显标志,防止破坏分子趁机闯入。对于幼儿园可以采取班车接送的方式,让孩子在校园里面上下车,避免上学放学时刻外界的侵害。
三、建立警校、校家合作机制,进行综合治理
建立警校合作机制,实现学校与公安机关的通力合作,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交流,为学生的生活学习保驾护航。
一是要依靠当地公安机关,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对校园周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掌握周边刑释解教人员、精神病人、长期上访人等威胁社会治安重点人员情况。要求公安机关在学校周围设立警务室,由公安干警常驻学校周围,既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遇到异常情况又可以立即出警制止。
二是确立联席会议制度,三方合作未雨绸缪。建立警、校、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学校、公安机关、学生家长代表召开联席会议,由公安机关及时向学校、家长通报国内外校园暴力犯罪情况以及本市的治安形势,研究应对方法和措施,三方通力合作,将学校安全工作做到面面俱到,确保校园安全。
四、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校园立法
在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的安全问题,必须通过校园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1]。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针对校园的安全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美国政府把建设安全学校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目标之一,颁发了《美国校园安全守卫法令》。日本也制定了翔实的《校园安全法》等等[2]。我国还没有相关的专门法律,要用法律的形式,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定,明确规定校园的安全设施要求,保安力量和一些内控制度,规定社会各界对校园安全所应承担的责任,并结合社会救助体系,规定在校学生必须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增强学校的抗风险能力,更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有能力让受害学生得到及时救助和赔付。
校园毕竟是社会的一方净土,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不能整日草木皆兵。维护校园安全,保护孩子,保护我们的未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还要从打击防范犯罪、强化社会公共管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层面,去净化社会空气,提高全民素质,降低犯罪率,让孩子免受伤害。
参考文献:
[1]李爽:《关于校园安全的几点思考》[N].山东教育报,2006-12-15(4)
[2]王其斌:《国外如何维护校园安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6):170-172.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学生;伤害;防范
近期,国内连续发生的暴力伤害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给师生、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就反映出我们的校园在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维护校园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但就学校自身来说,如何建立起校园管理的长效机制,让校园在常态运行下就确保安全,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长远问题。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趋利避害本领
要通过建立制度、加强教育等方式,从思想上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以实战演练等,提高他们对危险的预见和规避能力,提高对不法侵害的防范技能。
一是要建立、完善、落实安全制度。校长作为抓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和贯彻落实安全责任书,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并召开校园安全形势分析会,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全方位强化安全意识。学校各级要全面加强对教职工安全知识训练,掌握安全知识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安全教育,掌握一般的安全常识,也要使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德、智、体全面教育之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对危险的预见和规避能力。
三是完善相关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提高防范技能。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暴力伤害事件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并邀请公安、武警等人员,到学校组织师生搞实战演练,提高全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遇事不乱,依法保护师生人身安全,且能制服罪犯。
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管理
一要加强自身防御力量建设。学校应根据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年轻化、专业化的保安队伍,并且配备相应的警用器械,要有能力做到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能快速反应,能果断处置,能有效制止。
二要充分运用技术防范措施。在校园周围设立入侵自动报警系统,如红外报警等,在关键部位安装监控系统,有情况能及时发现,并且录像资料也可作为侦察破案和审判罪犯的证据。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网的作用,有危险情况能及时发出警报告知全体师生。
三要实行封闭式管理,正常上课期间要把好校门,人员进出要严格审查。上学放学时是最容易导致混乱的时刻,此时应在校门口加强防御力量。允许进出人员应分类配带明显标志,防止破坏分子趁机闯入。对于幼儿园可以采取班车接送的方式,让孩子在校园里面上下车,避免上学放学时刻外界的侵害。
三、建立警校、校家合作机制,进行综合治理
建立警校合作机制,实现学校与公安机关的通力合作,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交流,为学生的生活学习保驾护航。
一是要依靠当地公安机关,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对校园周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掌握周边刑释解教人员、精神病人、长期上访人等威胁社会治安重点人员情况。要求公安机关在学校周围设立警务室,由公安干警常驻学校周围,既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遇到异常情况又可以立即出警制止。
二是确立联席会议制度,三方合作未雨绸缪。建立警、校、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学校、公安机关、学生家长代表召开联席会议,由公安机关及时向学校、家长通报国内外校园暴力犯罪情况以及本市的治安形势,研究应对方法和措施,三方通力合作,将学校安全工作做到面面俱到,确保校园安全。
四、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校园立法
在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的安全问题,必须通过校园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1]。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针对校园的安全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美国政府把建设安全学校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目标之一,颁发了《美国校园安全守卫法令》。日本也制定了翔实的《校园安全法》等等[2]。我国还没有相关的专门法律,要用法律的形式,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定,明确规定校园的安全设施要求,保安力量和一些内控制度,规定社会各界对校园安全所应承担的责任,并结合社会救助体系,规定在校学生必须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增强学校的抗风险能力,更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有能力让受害学生得到及时救助和赔付。
校园毕竟是社会的一方净土,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不能整日草木皆兵。维护校园安全,保护孩子,保护我们的未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还要从打击防范犯罪、强化社会公共管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层面,去净化社会空气,提高全民素质,降低犯罪率,让孩子免受伤害。
参考文献:
[1]李爽:《关于校园安全的几点思考》[N].山东教育报,2006-12-15(4)
[2]王其斌:《国外如何维护校园安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6):170-172.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