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中职生在学生生源方面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上课方式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和增强新形势下的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成为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20-01
中职生接受近10年的学校教育后,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但是道德素质中的消极成分很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劳动者除了要具备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德育课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最好课程。因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增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进行分析。
中职生在学习、素质、能力等方面以及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都存在一定问题。
(1)中职生不爱学习、品德不良、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对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漠不关心。中职生上课不守纪律的现象频繁发生。比如:睡觉、随意走动、吃东西、不服管教、公然顶撞老师。他们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了校园: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说脏话、聚众斗殴;吸烟、酗酒;旷课、逃学;夜不归宿、寻衅滋事等。其中一些问题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犯且不讲诚信。中职生对体坛、歌坛和影坛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社会风气、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等问题的关注。这不仅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也增强了德育工作的紧迫感。
(2)中职生自控能力差、辩别是非能力差。中职生来自全国各地,一般都需住校生活,父母无法在身边及时监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有些甚至不顾自身经济条件,溜出学校到网吧通宵上网,结识一些不良朋友、浏览很多负面社会信息,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中职生缺乏判断是非的观念,加之自控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道德素质不断下滑。在市场经济下,个人本位思想、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也深深影响中职生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因此,他们对德育教育的认同感减弱,表现出敷衍、逃避、抵触的态度。
(3)中职学校德育课缺乏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的落后使德育教育缺乏活力,学生所学的知识通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因此,教学工作的效果明显弱化。中职生好奇心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言堂”式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很好地被他们所接受,他们喜欢通过探索、讨论、对话等教学方法来学习、领悟知识。如果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概念的考试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那么德育课教学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就被忽略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将被压抑。目前,德育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唤起他们主动自觉的学习意识。
(4)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未能更好的结合学生发展方向开展德育课教学工作。应该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深入且有针对性化进行德育课教学。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是对新一代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中职生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仅仅加强了专业课和技能教育的培养,德育课教学被变相地淡漠了,形成学生只重才,不重德。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计较自己的各项努力与得失,而无视各种来自于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形成“利己主义”思想倾向。
增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我们要使中职生认识到德育课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课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素质和毕业后可能发生的就业前景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就业谋生,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将影响一生发展。要树立良好的班风,抵制不良风气干扰。这样的班集体才能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融于集体、关心集体、有集体荣誉感。同时,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刻理解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正视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每个学生的性格、品行都有所差异,在具体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一些。对于有自卑、厌学、不合群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要适时抓住契机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行为给予激励和赞赏,逐步使德育教育转为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对学生如何辨别是非加以引导,多开展文体活动,使学生受到健康思想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对社会公德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意识。顶岗实习期间的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实习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对技能的熟练掌握,还要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职业道德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自觉把市场对劳动者的德育素质要求同自身素质培养结合起来。
(3)充实德育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新的德育教学手段中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引人入胜的音乐、各种各样的案例,使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应该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案例、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成功人士的案例、学生个人的特殊发展境遇、我国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辩论、讲演、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提出看法,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将理论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采取参观、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学,用以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
(4)德育课教学不能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职业精神、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職业道德教育要紧贴企业、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把培养敬业精神、就业创业指导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教师除了不断更新、学习新知识外,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创造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应该在职场工作中给学生作出表率,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德育课教学过程中,采用鼓励、反思等多种方法结合学生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等表现给出综合成绩与评价,多鼓励和赞扬学生的优点,使学生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叶朝霞.中职生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0(4).
[2] 申姚.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新探索[J].德育在线,2011(6).
[3] 李晗.影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5).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20-01
中职生接受近10年的学校教育后,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但是道德素质中的消极成分很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劳动者除了要具备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德育课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最好课程。因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增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进行分析。
中职生在学习、素质、能力等方面以及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都存在一定问题。
(1)中职生不爱学习、品德不良、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对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漠不关心。中职生上课不守纪律的现象频繁发生。比如:睡觉、随意走动、吃东西、不服管教、公然顶撞老师。他们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了校园: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说脏话、聚众斗殴;吸烟、酗酒;旷课、逃学;夜不归宿、寻衅滋事等。其中一些问题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犯且不讲诚信。中职生对体坛、歌坛和影坛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社会风气、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等问题的关注。这不仅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也增强了德育工作的紧迫感。
(2)中职生自控能力差、辩别是非能力差。中职生来自全国各地,一般都需住校生活,父母无法在身边及时监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有些甚至不顾自身经济条件,溜出学校到网吧通宵上网,结识一些不良朋友、浏览很多负面社会信息,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中职生缺乏判断是非的观念,加之自控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道德素质不断下滑。在市场经济下,个人本位思想、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也深深影响中职生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因此,他们对德育教育的认同感减弱,表现出敷衍、逃避、抵触的态度。
(3)中职学校德育课缺乏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的落后使德育教育缺乏活力,学生所学的知识通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因此,教学工作的效果明显弱化。中职生好奇心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言堂”式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很好地被他们所接受,他们喜欢通过探索、讨论、对话等教学方法来学习、领悟知识。如果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概念的考试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那么德育课教学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就被忽略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将被压抑。目前,德育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唤起他们主动自觉的学习意识。
(4)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未能更好的结合学生发展方向开展德育课教学工作。应该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深入且有针对性化进行德育课教学。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是对新一代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中职生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仅仅加强了专业课和技能教育的培养,德育课教学被变相地淡漠了,形成学生只重才,不重德。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计较自己的各项努力与得失,而无视各种来自于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形成“利己主义”思想倾向。
增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我们要使中职生认识到德育课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课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素质和毕业后可能发生的就业前景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就业谋生,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将影响一生发展。要树立良好的班风,抵制不良风气干扰。这样的班集体才能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融于集体、关心集体、有集体荣誉感。同时,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刻理解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正视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每个学生的性格、品行都有所差异,在具体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一些。对于有自卑、厌学、不合群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要适时抓住契机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行为给予激励和赞赏,逐步使德育教育转为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对学生如何辨别是非加以引导,多开展文体活动,使学生受到健康思想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对社会公德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意识。顶岗实习期间的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实习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对技能的熟练掌握,还要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职业道德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自觉把市场对劳动者的德育素质要求同自身素质培养结合起来。
(3)充实德育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新的德育教学手段中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引人入胜的音乐、各种各样的案例,使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应该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案例、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成功人士的案例、学生个人的特殊发展境遇、我国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辩论、讲演、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提出看法,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将理论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采取参观、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学,用以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
(4)德育课教学不能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职业精神、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職业道德教育要紧贴企业、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把培养敬业精神、就业创业指导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教师除了不断更新、学习新知识外,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创造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应该在职场工作中给学生作出表率,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德育课教学过程中,采用鼓励、反思等多种方法结合学生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等表现给出综合成绩与评价,多鼓励和赞扬学生的优点,使学生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叶朝霞.中职生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0(4).
[2] 申姚.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新探索[J].德育在线,2011(6).
[3] 李晗.影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