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村天地 听取蛙声一片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于2002年春开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回顾4年来的实验历程,我们根据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文化基础、人情风貌、经济状况,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各种活动,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之路。
  
  一、飞入菜花无处寻——跳出迷惘的羁绊
  
  记得我们刚接触到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话题,就以为是搞课题研究,光是计划就反反复复地修改了好几回,但还是觉得“斗大的馒头无处下口”。
  活动的主题哪里来呢?我们紧紧抓住“名特优”做文章,推出“土特产”唱大戏。第一次面向全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猪娃娃的故事》就这样闪亮登场了。因为河头镇是江南有名的米猪之乡,每天早晨,各地猪贩都会云集苗猪市场。
  但毕竟一个地区的“名特优”资源非常有限,如果目光只盯在此,势必走入死胡同。通过学习,我们才领悟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发言权在学生手中,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体验和学习。
  在调查“农村老年人生存状态”活动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三(2)班有位同学在进行农村老年人常见病及治疗情况调查时,碰到村上一位老大爷,便迎面高喊:“爷爷!”这位老大爷乐哈哈地,正想夸他几句。这位同学接着又问上一句:“爷爷,您有什么病?”老大爷脸色突变,大吼一声:“你才有病呢!”吓得他目瞪口呆,不知哪儿得罪了爷爷。
  经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和老人们说话时要讲究策略,他们有这样那样的忌讳,需要得到尊重。说话时要委婉一些,有时不能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你看,一次小小的“碰壁”,就教会了孩子与人交往如何“说话得体”。学习,不仅仅是指对间接经验的学习和积累,还包括基于实践体验的直接经验的积累和升华,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了学习内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但是这样的活动,时间拉得长,精力消耗多,学生易疲劳,教师难操作。我们在思索着、实践着、探究着……怎样的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喜闻乐见呢?此时短线活动就应运而生。短线活动具有“短平快”特点。活动内容短小精悍。利于指导;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利于活动;信息搜集快,切合快节奏的生活,利于交流。
  《走进农贸市场》、《寻找消失的农具》、《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玩具》等短线活动让学生乐此不疲。
  
  二、短笛无腔信口吹——挣脱经典的束缚
  
  为了解决“无源之水”的问题,我们订购了海门市东洲实验小学《今日生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施效颦”的结果是迷失了自我,丧失了个性。因为无视自身特点,丢掉身边的宝贵资源,舍本求末,必定会弄巧成拙。不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死搬硬套一些成功案例,机械地模仿,只能是举步维艰。
  农村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农味”。农村小学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要保持和发挥自身的一些文化传统。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是农村孩子“最自由的课堂”,是一个“天然的多媒体”,他们钓龙虾、抓螃蟹、种瓜果、饲养小动物,都能从中享受到无限的自然乐趣。
  在《走进农时语》这一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查询等途径,搜集整理广为流传的农时语,从中了解_当地的耕作规律、气候特征、饮食习惯等,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通过活动,孩子们发现丰富多彩的农时语中,蕴藏着一定的科学道理,集中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在《“外来人口”在河头》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外来人口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工作状况、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年均收入等活动主题。通过活动,孩子们正确地认识到了外地人的作用,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各地风俗习惯的迥异和独特,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真、善、美的。
  只有身边的,才是儿童熟悉的;只有身边的,才能给儿童捕捉的机会;只有身边的,才能给儿童的发现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身边的,才能给儿童提供良好的行动条件:只有身边的,才能激发儿童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只有身边的,才能获得许多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
  “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杜威)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教育价值便在于拓展和丰富了教育、学习与人的发展的本质意义。
  
  三、也傍桑阴学种瓜——脚踩坚实的泥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周围的世界,首先就是蕴含丰富多彩现象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这个自然世界是儿童智慧的无尽源泉。”
  在荠菜飘香的三月天,同学们来到河畔、田边、菜畦里……手持镰刀,臂挎小篮,开始挖采荠菜。回到家,同学们将荠菜洗净,学着烧制各种美味佳肴,给父母献上一份自己的孝心。同时,通过查找资料,认识荠菜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进一步发现身边可供食用的其他野菜。
  在养蚕系列活动中,孩子们的收获也真不少。
  四(4)班的唐玥在日记中详尽地记述了养蚕的酸甜苦辣。
  晚饭前,蚕宝宝们已经把大量的桑叶吃光了,只剩下干瘪的桑叶。我便找来了一个小夹子,把干瘪的桑叶夹出来扔掉,又从冰箱里拿出新鲜的桑叶,剪成一条一条的。给它们加餐。蚕宝宝个个吃得开心极了,一边吃,一边扭动着身体。我便放心地去吃晚饭了。
  一吃过晚饭。我又迫不及待地去看它们,又添了一些桑叶。蚕宝宝们抬起了脑袋,好像在说:“唐玥,你待我们真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在活动中,你才会发现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潜质。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
  
  四、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飞自己的梦想
  
  “乡土资源的丰富多彩与适切程度强的特点,为农村学校高水平地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可能。”我们发挥农村小学的优势,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利用学校操场旁边的空地,为学生开辟了种植园地,指导学生学习种植各种蔬菜。
  学生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对劳动果实才会倍加珍惜,对劳动人民的情感态度才会发生深刻变化。平纳指出:“要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学校课程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要关照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经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自我和勇于超越自我,从而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后开辟了千亩桑园、奥金鳄鱼馆、江南农耕园等实践基地,“拜生活为师,与社会交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只要我们“弯下腰、放开手、睁开眼”,才发现,农村生活中处处有活动课题,时时有问题探究。
其他文献
在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并非其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传统阅读教学一般遵循这么一个流程:老师先来阅读文本——即钻研教材,然后将自己阅读所得写成教案。上课时再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接受的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而不是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由此观之,学生哪里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
[摘 要] 文章基于一道中考数学试题多种解题方法的比较研究,阐明了参考答案的价值和作用,结合中考复习解题教学改进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在教学评价中编制和使用参考答案的具体策略与要求.  [关键词] 参考答案;导向作用;中考数学试题;一题多解;比较研究  教学评价既是整体教学理念的引导,又是教学理念变化的反映,而评价的标准是整个评价的核心 [1]. 因此, 从标准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理念的变化. 在
[摘 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以切实有效地评价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情况,评价自身教学是否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 如果将量化评价与非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就能实现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同时掌控,又不会冲淡传统评价的需要,还能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评价.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有效考评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包括初中数学在内的学科教学,都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的
叶圣陶先生曾就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作过相当精辟的论述:“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义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由此可见、儿童文学是孩子最具亲和力的精神食粮,它以其独有的美学特质对儿童进行着语言教育、人性教育、审美情感教育乃至文化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用能力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面对这一难题,很多教师感到非常头痛. 新课改提出要提升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作为初中数学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只是进行机械训练,并不能适应变化的情况,更不要说灵活应用.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明白原理,形成正确的数学技能[1].  [关键词] 初中生
[摘 要] 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服务于学生的应试和解题,更服务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地生根. 文章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初中生已有的数学阅读能力,针对性地践行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数学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 阅读;初中数学;培养;能力  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的两大方式,通俗来说就是“听、说、读、写”,其中“
[摘 要] 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章以四个教师评优课的课堂导入情境为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析解决之道,指出课堂导入情境要注重过程体验,内容整合,重点突出,形成主线.  [关键词] 情境;体验;整合;重点;主线  近期接连听了四个区的青年教师评优课,这些教师来自各区不同的学校,平均年龄在35周岁以下,课堂上他们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
案例:童言无忌吗?    校长发火了,火气不算大,但着着实实是发火了。他有每天巡视校园的习惯。5000多个学生,几百名员工,谁会知道什么时候出什么事?作为一校之长,他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常爱在课间走走,穿过天桥,从北楼走到南楼,再从食堂踱到操场,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早上,他又像以往那样开始了例行检查。他慢悠悠地踱着步,从一间间教室门前走过。老师们早已进班,学生们书声琅琅,一派井然有序
[校长档案]    吴红华,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在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上,她潜心钻研,精心打磨,100多节市级以上公开课,形成了“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特色,成就了她精彩的教学人生;在学校管理这座内涵丰富的宝藏中,她从教导副主任、副校长、校长,一路思索走来,用心经营,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章导行”的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思考型的管理者、智慧型的服务者”的管理风格,将学
她是年轻的——从2003年9月创办,至今只有三年多的办学历程;她是现代化的——无论是校舍还是设备,都具有当今一流水平。  她的名字叫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走进这所年轻、现代化的学校,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仁人合和。江苏省特级教师、校长徐学根说,所谓“仁”,是指以儒家文化教育为主线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所谓“人”,是指关注生命,时时处处以师生生命的健康成长为本的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