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远程网络教育中课程的质量关系着远程培训的目标能否达成。众多研究表明,在决定远程课程质量的因素中,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云南省龙陵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调查,对远程网络教育课程的技术元素的交互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促进符合云南边远地区实际的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构架。
关键词:远程网络课程;交互性;技术元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6-0015-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最严重的教育问题之一,就是基础教育薄弱,义务教育在质量上不能令人满意。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而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尤其是边疆及偏远地区教师中,有的教师学历较低、知识陈旧,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实用,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对这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后教育和培训新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在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已开展多年,远程教育培训课程科目日趋丰富,然而这些课程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偏远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帮助呢?我们很难得到准确的答案。
远程教育培训课程的质量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点,因此在设计远程教育课程时就不得不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其中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性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门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技术上提供高质量的交互是必不可少的。就远程网络课程技术元素交互性的问题,笔者对云南省龙陵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课程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探讨出更为科学、规范的适合于云南省实际的远程网络职后教育课程。
二、网络课程交互性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交互涉及到教师、教材和学员这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效协调。在进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教学时,课程同样需要良好的交互性。Gilbert 和Moore 认为,运用计算机媒体进行教育的交互作用是指学习者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交换,这个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反馈。[1]
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交互性看法各异。为了有效地评价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质量、帮助教师增强远程教育的交互作用,笔者首先参考了Roblyer 教授等人设计的评价和鼓励远程课程交互质量的量规。Roblyer教授等人基于国外大量文献研究和已有研究成果,从五个维度评价课程的交互质量,设计了评价和鼓励远程课程交互质量的量规,其中技术的使用和交互水平对研究网络课程的技术元素十分有帮助。Roblyer等学者的研究不仅考虑到课程设计的交互性,还涉及到具体的交互过程,对于网络课程交互水平的评价能够做到比较全面,同时其保证研究信度、效度的方法。[2]
该交互评价标准从没有交互作用、最小交互作用、中等交互作用、较强交互作用、强交互作用五个层次来衡量远程课程的交互强度。
在研究过程中,就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笔者借鉴了著名的挪威NKI互联网大学的针对研究网络课程的技术与设计元素的评估方案。 NKI网络学院进行了 CISAER(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评估与建议)项目研究,对世界范围内100门网络课程作了详细地分析,报告由导言、理论基础、数据收集、机构和课程分析、设计与技术元素分析及讨论与总结六大部分组成。
由交流方式来看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性,可以看出:大于30%的教师认为电子邮件、讨论版和音频在远程网络课程交流方式中属于交互性最强的方式之一;而在中等交互作用层次上网络视频交流、音频、聊天室等六项评价指标其值大于50%,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在远程网络学习过程中,因为绝大部分中小学都已有远程教育项目所配的网络机房等硬件设备,所以教师基本上都通过这些技术设备进行过远程学习,并且对这种学习方式的交互性评价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上述强交互作用层次中大于30%和中等交互作用层次中大于50%的共八种课程的交流方式在课程的技术元素的交互作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其中,对于电子邮件这种交流方式,有将近60%的教师认为其交互性较强,这说明电子邮件作为网络中常用的一种沟通交流手段,在远程学习中也是属于具有强交互作用的学习方式。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班级列表”一项,在中等交互作用和无交互作用层次上,其值分别大于50%和大于30%,较为突出,这可以说明班级列表这种交流方式交互作用是突出的,但还没有被大部分教师接受并利用它来帮助课程的学习。
2.传递方式
传递方式是课程资源在网络上是以何种形式传播的。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网上课程材料和附件的交互性在强交互作用和中等交互作用上都占有很大比重,这说明课程材料和附件仍是中小学教师比较容易接受的课程传递方式,因为这些资源的强交互性,易获取性,使得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远程学习的异时异地,随时随地性。另外,网页也是一种交互性强的传递课程内容的技术元素,毕竟在偏远地区,通过互联网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 呈现方式
课程的呈现方式是课程技术元素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它表明课程资源在网络上是如何呈现的。
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纯文本、视频以及动画在强交互作用中比值较大。这说明纯文本仍然是教师远程学习过程中采用的主要学习材料,这可能和龙陵县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教学条件有关。由于接触和学习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材料;视频和动画则是一种集多种媒体技术于一身的多功能学习材料,它们在表现课程内容和方法上是千变万化的,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因此被认为具有强交互作用;在中等交互作用层次上,几种课程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比值都很大,也是值得关注的,所以在开发网络课程的过程中,动画、视频、音频等其他资源呈现方式都应该加大运用力度,以增强远程网络课程在技术元素上的交互性,从而提高远程网络教学的质量。
以上就是对龙陵县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课程技术元素交互性上得出的主要的分析成果。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课程技术元素的其余项目也做了调查,在信息检索和课程服务方面,课程辅助系统帮助教师实现课程内容的检索,为教师在线学习提供帮助,在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性上也体现出了一定强度的交互作用。
四、结论
课程的质量是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远程网络课程的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我们不但要注意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技术元素的设计也相当重要。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强度是最能体现网络课程交互作用的项目之一。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出,龙陵县在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教育中,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适应新方法,新技术,并运用它们帮助学习。因此,对于交互性较强的技术元素应该重视它在课程设计时的运用,对于交互性强而现阶段得不到教师认可的方式我们应该鼓励教师使用。
参考文献:
[1] 钱万正,李艺.远程教育课程的交互性评价[J].开放教育研究,2002,(4).
[2] 魏志慧,陈丽,希建华.网络课程教学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
[3] 郑志高.国内外网络课程技术与设计元素对比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网.
关键词:远程网络课程;交互性;技术元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6-0015-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最严重的教育问题之一,就是基础教育薄弱,义务教育在质量上不能令人满意。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而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尤其是边疆及偏远地区教师中,有的教师学历较低、知识陈旧,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实用,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对这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后教育和培训新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在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已开展多年,远程教育培训课程科目日趋丰富,然而这些课程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偏远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帮助呢?我们很难得到准确的答案。
远程教育培训课程的质量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点,因此在设计远程教育课程时就不得不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其中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性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门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技术上提供高质量的交互是必不可少的。就远程网络课程技术元素交互性的问题,笔者对云南省龙陵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课程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探讨出更为科学、规范的适合于云南省实际的远程网络职后教育课程。
二、网络课程交互性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交互涉及到教师、教材和学员这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效协调。在进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教学时,课程同样需要良好的交互性。Gilbert 和Moore 认为,运用计算机媒体进行教育的交互作用是指学习者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交换,这个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反馈。[1]
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交互性看法各异。为了有效地评价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质量、帮助教师增强远程教育的交互作用,笔者首先参考了Roblyer 教授等人设计的评价和鼓励远程课程交互质量的量规。Roblyer教授等人基于国外大量文献研究和已有研究成果,从五个维度评价课程的交互质量,设计了评价和鼓励远程课程交互质量的量规,其中技术的使用和交互水平对研究网络课程的技术元素十分有帮助。Roblyer等学者的研究不仅考虑到课程设计的交互性,还涉及到具体的交互过程,对于网络课程交互水平的评价能够做到比较全面,同时其保证研究信度、效度的方法。[2]
该交互评价标准从没有交互作用、最小交互作用、中等交互作用、较强交互作用、强交互作用五个层次来衡量远程课程的交互强度。
在研究过程中,就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笔者借鉴了著名的挪威NKI互联网大学的针对研究网络课程的技术与设计元素的评估方案。 NKI网络学院进行了 CISAER(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评估与建议)项目研究,对世界范围内100门网络课程作了详细地分析,报告由导言、理论基础、数据收集、机构和课程分析、设计与技术元素分析及讨论与总结六大部分组成。

由交流方式来看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性,可以看出:大于30%的教师认为电子邮件、讨论版和音频在远程网络课程交流方式中属于交互性最强的方式之一;而在中等交互作用层次上网络视频交流、音频、聊天室等六项评价指标其值大于50%,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在远程网络学习过程中,因为绝大部分中小学都已有远程教育项目所配的网络机房等硬件设备,所以教师基本上都通过这些技术设备进行过远程学习,并且对这种学习方式的交互性评价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上述强交互作用层次中大于30%和中等交互作用层次中大于50%的共八种课程的交流方式在课程的技术元素的交互作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其中,对于电子邮件这种交流方式,有将近60%的教师认为其交互性较强,这说明电子邮件作为网络中常用的一种沟通交流手段,在远程学习中也是属于具有强交互作用的学习方式。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班级列表”一项,在中等交互作用和无交互作用层次上,其值分别大于50%和大于30%,较为突出,这可以说明班级列表这种交流方式交互作用是突出的,但还没有被大部分教师接受并利用它来帮助课程的学习。
2.传递方式
传递方式是课程资源在网络上是以何种形式传播的。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网上课程材料和附件的交互性在强交互作用和中等交互作用上都占有很大比重,这说明课程材料和附件仍是中小学教师比较容易接受的课程传递方式,因为这些资源的强交互性,易获取性,使得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远程学习的异时异地,随时随地性。另外,网页也是一种交互性强的传递课程内容的技术元素,毕竟在偏远地区,通过互联网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 呈现方式
课程的呈现方式是课程技术元素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它表明课程资源在网络上是如何呈现的。
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纯文本、视频以及动画在强交互作用中比值较大。这说明纯文本仍然是教师远程学习过程中采用的主要学习材料,这可能和龙陵县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教学条件有关。由于接触和学习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材料;视频和动画则是一种集多种媒体技术于一身的多功能学习材料,它们在表现课程内容和方法上是千变万化的,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因此被认为具有强交互作用;在中等交互作用层次上,几种课程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比值都很大,也是值得关注的,所以在开发网络课程的过程中,动画、视频、音频等其他资源呈现方式都应该加大运用力度,以增强远程网络课程在技术元素上的交互性,从而提高远程网络教学的质量。
以上就是对龙陵县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课程技术元素交互性上得出的主要的分析成果。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课程技术元素的其余项目也做了调查,在信息检索和课程服务方面,课程辅助系统帮助教师实现课程内容的检索,为教师在线学习提供帮助,在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性上也体现出了一定强度的交互作用。
四、结论
课程的质量是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远程网络课程的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我们不但要注意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技术元素的设计也相当重要。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强度是最能体现网络课程交互作用的项目之一。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出,龙陵县在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教育中,课程技术元素的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适应新方法,新技术,并运用它们帮助学习。因此,对于交互性较强的技术元素应该重视它在课程设计时的运用,对于交互性强而现阶段得不到教师认可的方式我们应该鼓励教师使用。
参考文献:
[1] 钱万正,李艺.远程教育课程的交互性评价[J].开放教育研究,2002,(4).
[2] 魏志慧,陈丽,希建华.网络课程教学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
[3] 郑志高.国内外网络课程技术与设计元素对比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