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小鱼》是一个非常有趣、温馨的故事。借一只猫的自我独白,表达着爱与理解的深刻内涵,值得读者细细揣摩。
这个故事出场人物单纯,情节更是简洁,整个文本故事只有273个字,更丰富的故事细节,是通过画面表达出来的,因此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低幼绘本故事。如何把这个故事讲好是对教师的重大挑战。
教学途径:角色 游戏 节奏。
这本书的封面和环衬选取了书中最温情的两幅画面,封面是最后一张——小猫正在深情地吻着那已经在海里长得大大的“小鱼”,而环衬则用了一个合页的整幅,描绘小猫手拿帽子坐在海边的石头上苦苦等待小鱼回来的动人场景。这两幅画面是故事的高潮,在故事的讲解中还将再次出现。史老师的故事是从扉页开始的。这也是精心设计的环节之一。
扉页上画着一个圆圆的玻璃缸,一条小鱼在缸里游动,一只小猫蹲伏在缸边。
史老师请孩子们观察画面,问道:“小猫想干什么呢?”
“想吃小鱼!”
“啊!不不,不是想吃小鱼!”
“是啊,你看,小猫的‘手’乖乖地垂伏在身前,只一张含笑的脸,温柔无比地看着鱼缸里的小鱼,而小鱼,则在缸里面对面冲着小猫,嘴巴笑成了弯弯的一道,看上去这样亲密,怎会会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呢?”
“是啊,他们这样亲密,又会怎样彼此称呼呢?”这时,故事的题目“亲爱的小鱼”就在投影上出现了,而快乐的游戏也随之开始。
史老师(对学生):“亲爱的小鱼”。
学生们(对史老师):“亲爱的猫咪”。
翻页,印在猫咪把面包喂给小鱼的画面下的是这样的两行深情的文字:
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
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
这还不够呢,猫咪还要给小鱼精神上的关心与呵护:
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
我答应你,永远不会忘记。
优秀的绘本就是这样,只2个画面,几十个字,却把爱的本质表现了出来。而画面上的猫咪,扒在缸边和小鱼亲吻的温柔样子,也变成了史老师和孩子们的快乐游戏,被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嗯——叭!亲爱的小鱼,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史老师努起嘴巴,亲吻孩子们。
“嗯——叭!亲爱的猫咪,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孩子们努起嘴巴,亲吻史老师。
“嗯——叭!”
“嗯——叭!”
故事继续发展,小鱼已经长大得把鱼缸塞得满满的啦!小猫蹲在一边,正在思忖:
亲爱的小鱼,你越长越大,
总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鱼缸。
“怎么办呢?”史老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对于“爱”的理解,孩子们的直觉反应很棒:爱他,就要给他更适合的空间。成人真是要向孩子们学习呢!
“把小鱼放到河里。”
“把小鱼放到大海里去。”
孩子们纷纷回答
画面翻页,小猫在海边,把长得很大的小鱼从鱼缸倒入大海,小鱼跃入水中,激起浪花,小鱼兴奋地说:“啊,海,可真大!”
接下来的画面非常传神,小鱼无比快乐、兴奋,高高跃出水面,一个广大而神奇的未知世界在深深吸引着他,所以虽然很舍不得猫咪,但小鱼还是勇往直前,向着远方游去了。而岸边,戴着帽子的小猫,还有那已经显得很小的鱼缸,却在旧日时光的温馨中给读者留下了淡淡的伤感。但伤感却不是伤心,猫咪说:
尽管你是那么开心地离开,
亲爱的小鱼,我会想你的。
接着就是让每一个读者,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会被深深触动的画面:
早晨,朝阳刚跃出海平面,海上,云霞一片灿烂,遥远小岛上椰子树的影子清晰起来,猫咪坐在那块石头上,陪伴他的是膝上那顶帽子,他望着小鱼游走的方向,望啊望啊……
夜晚,蓝蓝的大海和蓝蓝的天空,在遥远的地方相接,皎洁的明月下面,猫咪仍坐在那块石头上,姿势与白天一模一样,他望着小鱼游走的方向,望啊望啊……
我会在白天一直等你,
看你会不会游回来。
我也会在夜里继续等待,
希望看见你早点回来。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这样的画面中看到了“爱”和“思念”。这是用颜色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知识、品质、美好的事物,诗的味道,一直到深深浅浅的生活哲学、生命哲学,都这样被孩子们看到了,而且是在愉快的心情下看到,变成了愉快的记忆,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绘本就这样成为了童年幸福的种子。
史老师就是这样聪明的老师。孩子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的嘴巴!
哦!我会扔出唯一的帽子,
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
看到你带着它回来,
我会是多么地开心。
画面上的小鱼,它长得那么那么大,看来在广阔的海洋世界,他自己生活得很好呢!回来后的小鱼强壮有力了,他让猫咪跳上他的背。猫咪说:
你的背是我最喜欢的小船,
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
穿过小河,越过大海,
来到有棕榈树的小岛。
我们可以一起玩耍,
天天玩儿‘接帽子’游戏。
随着故事的讲述,这一段也变成了课堂上最高潮的部分:史老师和孩子们玩着抛球游戏;史老师和孩子们比赛游泳。孩子们想出了种种快活的游戏,他们和史老师一起开心地玩啊玩啊……
而这样的课堂,同样让在场近两百位教师感受到绘本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低段教学中绘本课的重要,纷纷感叹教育原来可以这样的快乐无痕。
最后,最后,在那蓝汪汪的温情满得几乎要溢出纸页的画面上,小猫和小鱼定格在那最甜蜜温馨的一刻:
我知道你也爱我,
我让你自由,你却回来了。
故事讲到这就讲完了,但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于是史老师说道:“那么,我们再来一遍吧。”孩子们欢呼起来。
这一遍与第一遍不同,对故事的熟悉使孩子们更自觉地融入情境中。他们就是小鱼,而史老师,就是那猫咪。师生共同用朗诵和表演把“爱”“理解”“自由”演绎。
而故事的内容,也从小猫的独白,变成了“小猫”和“小鱼”的亲密对话,随着美妙的画面,教师再一次把真实生动的形象刻在了孩子们的心田。
史老师:“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
孩子们:“亲爱的猫咪,你好爱我。你喂我面包,我要快快长大。”
史老师:“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我答应你,永远不会忘记。”
孩子们:“每一天你都会亲亲我,你答应我,永远不会忘记。”
史老师:“亲爱的小鱼,你越长越大,总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鱼缸。”
孩子们:“亲爱的猫咪,我越长越大,总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鱼缸。”
史老师:“我会带你到海边,让你自由。”
孩子们:“你会带我到海边,让我自由。”
史老师:“尽管你是那么开心地离开,亲爱的小鱼,我会想你的。我会在白天一直等你,看你会不会游回来。我也会在夜里继续等待,希望看见你早点回来。哦!我会扔出唯一的帽子,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
史老师:“看到你带着它回来,我会是多么地开心。”
孩子们:“看到我带着它回来,你会是多么地开心。”
史老师:“你的背是我最喜欢的小船,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
孩子们:“我的背是你最喜欢的小船,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
师生齐:“穿过小河,越过大海,来到有棕榈树的小岛。我们可以一起玩耍,天天玩儿‘接帽子’游戏。”
史老师:“我知道你也爱我,我让你自由,你却回来了。”
孩子们:“你知道我也爱你,你让我自由,我却一定要回来。”
最后,史老师布置了这样的写绘作业:
1.小鱼和小猫之间还会做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画一画,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帮你写下来。
2.听了这个故事,你会编一个什么样好听的故事?赶快画一画,再讲给大家听吧!
课后反思:当孩子幼小的时候,付出是最重要的,不但从物质上,也要从精神上,让他感受到爱、安全和温暖。我们的期盼与我们的爱相伴相生,但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要学会渐渐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勇敢地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在这段日子,等待是重要的。我们为孩子的成长做了最精心的准备,剩下的,就是将他交付给岁月与大地,相信孩子会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在未来写下一个精彩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场人物单纯,情节更是简洁,整个文本故事只有273个字,更丰富的故事细节,是通过画面表达出来的,因此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低幼绘本故事。如何把这个故事讲好是对教师的重大挑战。
教学途径:角色 游戏 节奏。
这本书的封面和环衬选取了书中最温情的两幅画面,封面是最后一张——小猫正在深情地吻着那已经在海里长得大大的“小鱼”,而环衬则用了一个合页的整幅,描绘小猫手拿帽子坐在海边的石头上苦苦等待小鱼回来的动人场景。这两幅画面是故事的高潮,在故事的讲解中还将再次出现。史老师的故事是从扉页开始的。这也是精心设计的环节之一。
扉页上画着一个圆圆的玻璃缸,一条小鱼在缸里游动,一只小猫蹲伏在缸边。
史老师请孩子们观察画面,问道:“小猫想干什么呢?”
“想吃小鱼!”
“啊!不不,不是想吃小鱼!”
“是啊,你看,小猫的‘手’乖乖地垂伏在身前,只一张含笑的脸,温柔无比地看着鱼缸里的小鱼,而小鱼,则在缸里面对面冲着小猫,嘴巴笑成了弯弯的一道,看上去这样亲密,怎会会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呢?”
“是啊,他们这样亲密,又会怎样彼此称呼呢?”这时,故事的题目“亲爱的小鱼”就在投影上出现了,而快乐的游戏也随之开始。
史老师(对学生):“亲爱的小鱼”。
学生们(对史老师):“亲爱的猫咪”。
翻页,印在猫咪把面包喂给小鱼的画面下的是这样的两行深情的文字:
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
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
这还不够呢,猫咪还要给小鱼精神上的关心与呵护:
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
我答应你,永远不会忘记。
优秀的绘本就是这样,只2个画面,几十个字,却把爱的本质表现了出来。而画面上的猫咪,扒在缸边和小鱼亲吻的温柔样子,也变成了史老师和孩子们的快乐游戏,被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嗯——叭!亲爱的小鱼,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史老师努起嘴巴,亲吻孩子们。
“嗯——叭!亲爱的猫咪,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孩子们努起嘴巴,亲吻史老师。
“嗯——叭!”
“嗯——叭!”
故事继续发展,小鱼已经长大得把鱼缸塞得满满的啦!小猫蹲在一边,正在思忖:
亲爱的小鱼,你越长越大,
总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鱼缸。
“怎么办呢?”史老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对于“爱”的理解,孩子们的直觉反应很棒:爱他,就要给他更适合的空间。成人真是要向孩子们学习呢!
“把小鱼放到河里。”
“把小鱼放到大海里去。”
孩子们纷纷回答
画面翻页,小猫在海边,把长得很大的小鱼从鱼缸倒入大海,小鱼跃入水中,激起浪花,小鱼兴奋地说:“啊,海,可真大!”
接下来的画面非常传神,小鱼无比快乐、兴奋,高高跃出水面,一个广大而神奇的未知世界在深深吸引着他,所以虽然很舍不得猫咪,但小鱼还是勇往直前,向着远方游去了。而岸边,戴着帽子的小猫,还有那已经显得很小的鱼缸,却在旧日时光的温馨中给读者留下了淡淡的伤感。但伤感却不是伤心,猫咪说:
尽管你是那么开心地离开,
亲爱的小鱼,我会想你的。
接着就是让每一个读者,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会被深深触动的画面:
早晨,朝阳刚跃出海平面,海上,云霞一片灿烂,遥远小岛上椰子树的影子清晰起来,猫咪坐在那块石头上,陪伴他的是膝上那顶帽子,他望着小鱼游走的方向,望啊望啊……
夜晚,蓝蓝的大海和蓝蓝的天空,在遥远的地方相接,皎洁的明月下面,猫咪仍坐在那块石头上,姿势与白天一模一样,他望着小鱼游走的方向,望啊望啊……
我会在白天一直等你,
看你会不会游回来。
我也会在夜里继续等待,
希望看见你早点回来。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这样的画面中看到了“爱”和“思念”。这是用颜色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知识、品质、美好的事物,诗的味道,一直到深深浅浅的生活哲学、生命哲学,都这样被孩子们看到了,而且是在愉快的心情下看到,变成了愉快的记忆,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绘本就这样成为了童年幸福的种子。
史老师就是这样聪明的老师。孩子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的嘴巴!
哦!我会扔出唯一的帽子,
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
看到你带着它回来,
我会是多么地开心。
画面上的小鱼,它长得那么那么大,看来在广阔的海洋世界,他自己生活得很好呢!回来后的小鱼强壮有力了,他让猫咪跳上他的背。猫咪说:
你的背是我最喜欢的小船,
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
穿过小河,越过大海,
来到有棕榈树的小岛。
我们可以一起玩耍,
天天玩儿‘接帽子’游戏。
随着故事的讲述,这一段也变成了课堂上最高潮的部分:史老师和孩子们玩着抛球游戏;史老师和孩子们比赛游泳。孩子们想出了种种快活的游戏,他们和史老师一起开心地玩啊玩啊……
而这样的课堂,同样让在场近两百位教师感受到绘本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低段教学中绘本课的重要,纷纷感叹教育原来可以这样的快乐无痕。
最后,最后,在那蓝汪汪的温情满得几乎要溢出纸页的画面上,小猫和小鱼定格在那最甜蜜温馨的一刻:
我知道你也爱我,
我让你自由,你却回来了。
故事讲到这就讲完了,但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于是史老师说道:“那么,我们再来一遍吧。”孩子们欢呼起来。
这一遍与第一遍不同,对故事的熟悉使孩子们更自觉地融入情境中。他们就是小鱼,而史老师,就是那猫咪。师生共同用朗诵和表演把“爱”“理解”“自由”演绎。
而故事的内容,也从小猫的独白,变成了“小猫”和“小鱼”的亲密对话,随着美妙的画面,教师再一次把真实生动的形象刻在了孩子们的心田。
史老师:“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
孩子们:“亲爱的猫咪,你好爱我。你喂我面包,我要快快长大。”
史老师:“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我答应你,永远不会忘记。”
孩子们:“每一天你都会亲亲我,你答应我,永远不会忘记。”
史老师:“亲爱的小鱼,你越长越大,总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鱼缸。”
孩子们:“亲爱的猫咪,我越长越大,总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鱼缸。”
史老师:“我会带你到海边,让你自由。”
孩子们:“你会带我到海边,让我自由。”
史老师:“尽管你是那么开心地离开,亲爱的小鱼,我会想你的。我会在白天一直等你,看你会不会游回来。我也会在夜里继续等待,希望看见你早点回来。哦!我会扔出唯一的帽子,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
史老师:“看到你带着它回来,我会是多么地开心。”
孩子们:“看到我带着它回来,你会是多么地开心。”
史老师:“你的背是我最喜欢的小船,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
孩子们:“我的背是你最喜欢的小船,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
师生齐:“穿过小河,越过大海,来到有棕榈树的小岛。我们可以一起玩耍,天天玩儿‘接帽子’游戏。”
史老师:“我知道你也爱我,我让你自由,你却回来了。”
孩子们:“你知道我也爱你,你让我自由,我却一定要回来。”
最后,史老师布置了这样的写绘作业:
1.小鱼和小猫之间还会做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画一画,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帮你写下来。
2.听了这个故事,你会编一个什么样好听的故事?赶快画一画,再讲给大家听吧!
课后反思:当孩子幼小的时候,付出是最重要的,不但从物质上,也要从精神上,让他感受到爱、安全和温暖。我们的期盼与我们的爱相伴相生,但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要学会渐渐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勇敢地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在这段日子,等待是重要的。我们为孩子的成长做了最精心的准备,剩下的,就是将他交付给岁月与大地,相信孩子会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在未来写下一个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