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671-864X(2016)02-0043-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671-864X(2016)02-0043-01
其他文献
【摘要】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智力的多元性从全新的视角为我们解释了学生认知方式的多样性,向我们揭示了他们发展需要的多重性,从而为我们奠定了“多媒体教学”及多媒体化的网络教学环境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与多媒体的组合教学更能把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发动起来,真正实现智能活动的课内外的延伸与交合。
【摘要】本文将第2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第一题推广到一般的情形,并给出了证明。 【关键词】不等式竞赛数学构造思想 【中图分类号】O1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2-0-02 原题:若x,y,z满足x+y+z=1,且均为非负数,证明:0≤xy+yz+zx-2xyz 推广:若a,b,c满足a+b+c=1,且均为非负数,n为正整数,求 的取值范围
【摘要】双语课程的开设在我国由来已久,新建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却年限不长。本文回顾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学院在该学科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几年人力资源管理的双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四类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地方院校 双语课程 教学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2
【摘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不仅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也是价值观生成的源泉。实践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主要体现在实践的对象性意义与本体论意义上。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源泉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生产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最终依据;交往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显著力量;文化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直接源泉。从实践与价值、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可以得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
【摘要】随着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远郊办学给研究生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通过对不利影响的分析,探索远郊办学条件下研究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远郊 研究生 就业难 【中图分类号】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2-0-01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急剧增加,研究
锁的存在,让人拥有了保护私密的方式,也正因锁的存在,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无形的距离感。锁内锁外的人都抱有一份好奇,锁内的人想看到锁外的世界,锁外的人想看到锁内的风景。 虽然锁显得望而生畏,锁内的人却用此追求一份安全感。正如“距离产生美”,人是有着丰富的情感的,锁的存在本质上与人的装束相同,都体现了私人空间。这种空间不仅指身体上的,也代表了精神上的。每个人在生活中的经历都不相同,而体会、感悟更不相同
近年来,我国注重形成绿色生产与消费方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提高能源效率。然而,工业化战略背景下,我国“两高”行业盲目扩张与粗放用能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加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时间内难以扭转,我国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2007年正式实施的绿色信贷政策旨在利用金融杠杆引导信贷资金远离“两高”企业,实现金融资源的绿色化配置。如何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协调配合,促进“两高”行业节能减排,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对高耗能行业部门能源效率的经济
古语说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么在股票市场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了解股票市场中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的传播特征有助于投资者和监管者做出最佳决策。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从微观的角度关注市场间的互动关系,缺乏对整个市场的系统性研究。因此,系统性地研究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在整个市场中的传播特征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行业划分中金融业所属的上市公司股票数据上分别刻画了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的传播特征。为此,首先利用对数收益率分解模型提取每支股票的利好信息序列与利空信息序列;其次,利用线性格
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特点和系统性风险的巨大影响,使宏观审慎监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研究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首先详细界定宏观审慎监管和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概念,明确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其次,结合市场危机发生的案例,分析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机理。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与银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根据风险的源头和暴露形式,完整的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测度应至少包括微观审慎指标、宏观审慎指标和市场指标。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实证统计和分析,本文分别从宏观经济维度、股票
摘要:《钢琴教师》作为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的成名作之一,带有她标签式的叙事风格:富于争议的内容,奇特跳荡的语言特点,用文学批评的行话就叫“毁坏的病原理和伴随着的喜剧性一了百了”,这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成为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争论的对象。本文试图从尼采的悲剧哲学出发,将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做比照,从全新的角度解读埃里卡·科胡特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