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文字 不一样的“人物”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师:很多同学说她很热情,很关心人,那你们主要从哪里感受到她很热情、很关心人呢?请你们再一次浏览课文,找出你们觉得体现关心、热情的那一段句子,把它画下来。
  生(朗读):“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
  (连续三个同学都是读这一段话)
  师:王熙凤关心林黛玉的哪些情况?
  (生回答:王熙凤问了林黛玉的年龄;想了解林黛玉的学习情况;关心林黛玉的身体健康,问她现在吃什么药;想到了林黛玉生活上的种种需求……)
  师:是啊,听了这样一番话,林黛玉能不感动吗?下面我们换一个角度读,把自己想象成林黛玉,入情入境、将心比心地读。
  (生读)
  师:如果你是林黛玉,你听到哪一点会特别感动?
  生:我觉得“在这里不要想家”这句话特别感动人,因为林黛玉母亲刚刚病逝,虽然她到的是她姥姥家,但毕竟初来乍到,心里总是有些别扭、不舒服,一句不要想家,特别暖人心。
  生:如果我是林黛玉,当我听到“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一句时很感动,我觉得王熙凤非常体贴,让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依靠。
  ……
  师:是啊,任何一个人听到这样一段话,都会觉得王熙凤是一个热情、周到、体贴的姐姐啊,请大家练习读这段话,读出这一份关心。
  (生朗读)
  【片段二】
  师:请刚才朗读王熙凤那一段话的同学站起来。现在你们就是王熙凤了,老师问,你来答。你只需要回答“知道”或者“不知道”。
  师(走向其中一生):请问妹妹几岁了?
  生:不知道。
  师:她上过学吗?
  生:不知道。
  师:现在吃什么药?
  生:不知道。
  师:一问三不知。(大笑)
  (连问三个同学,都是这样的情况)
  师:这就奇怪了,你们不都问了吗?怎么就不知道呢?
  生:因为林黛玉没有回答。
  师:那林黛玉为什么不回答呢?
  生:因为纸太少了。(大家大笑)
  生:没写。
  师:我明白你的言下之意,你是说如果我们有机会看原著,我们接着往下看,可能就能看到林黛玉的回答了,是吧?
  生:是。
  师:那你们看看下文,让你们死了这份心。请看——(出示原著后面的句子)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师:是啊,同学们,如果王熙凤真的想知道答案,她在说这一段话时,至少一个地方应该停顿一下。哪一个地方她必须停顿啊?
  生:“现吃什么药?”后面应该停顿一下。因为王熙凤不知道林妹妹今年几岁了,她是否上过学,她现在吃什么药,她应该听林黛玉回答。
  师:看了原文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1:看了原文之后,我想林黛玉没有回答是因为她没有机会回答。
  生2:看来王熙凤并没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林黛玉,王熙凤并不是真正关心林妹妹。
  师:那我们再读读,王熙凤说这段话除了要表明对林黛玉的关心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思考讨论。
  (生小组讨论)
  生3:我觉得王熙凤是为了显示自己在荣国府里的地位不一般。
  生4:我觉得王熙凤这些话其实是说给老祖宗听的,她是为了讨好老祖宗。
  【赏析】
  这是蒋军晶老师围绕着“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段文字教学的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中,学生读这段文字,读出的是一个“热情”“周到”“体贴”的王熙凤;第二个片段中,学生围绕这段话,读出的是一个“炫耀”“讨好”的王熙凤。
  同样的文字,为何学生能读出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蒋老师的高明之处,不但让学生走进文本,更让学生穿过语言的丛林去透视文本。第一个教学片段的指向是“内容”:“你们主要从哪里感受到她很热情、很关心人呢?请你们再一次浏览课文,找出你们觉得体现关心、热情的那一段句子,把它画下来。”如果蒋老师就此打住,就与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常态”一致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蒋老师并不满足于“内容”,而是又指向了“形式”:三个连续问句的秘妙。引导学生在“一问三不知”过程中与对原文的阅读中发现了这个语言的秘妙:原来王熙凤的连续问话并不想林黛玉回答,文字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个王熙凤:炫耀地位、身份,讨好“老祖宗”。
  语文教学,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形式,学生方能与语言亲密接触,去发现文本的语言秘妙,破解文本的语言密码,从而实现文字与精神的同生共构。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诚如许多专家所言,2011年版课标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在课标《前言》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里明确写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目前,就最初目标而言,尤其是在幼儿园,如何通过收集、投放、改编民族传统游戏,提高幼儿对体育游戏
潘潘不见了.上周五下午,小阿羊就没看到它.当时,小阿羊没太在意,他想也许晚些时候它自己会回来.潘潘不合群,以前就有过几次短暂的消失.但是当天晚上它并没有回来,前天和昨天
期刊
语文独立设科一百多年,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破天荒地附录《识字、写字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这是新课标亮点之一,称之为识字教学科学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或亦不为过。《识字、写字基本字表》里是最常见的300个汉字,一眼可识,似别无新奇,实深蕴学理。若由表及里,追根溯源,洞察深藏其中的学理,可由此加深对识字教学规律的认识。换言之,《识字、写字基本字表》实际上正是走近和认
一、“教(学)什么”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教(学)得怎么样→改进教(学)”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组成。“教(学)什么”对应的是准备过程(对教师是备课、对学生是预习);“怎么教(学)”对应的是实施过程(课堂教与学);“教(学)得怎么样”对应的是评价过程[既包括评课(评教师的教)也包括评学;“评学”包括教师即时评价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讲话精神以及《潍坊市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昌邑市实验幼儿园积极探索创新,研究适合幼儿阶段的党
期刊
【教学片段】  朗读语段:怎么办?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脚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好!这就是楼门!他一把推开了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了进来。(北师大版二下《江凡》第5小节)  师:请同学们听听老师怎样读——“怎么办?江凡思索了一会儿……”  生(纷纷举手):老师,您读错了!是“思索了一下”,不是“思索了一会儿”!  师:“思索了一下”改为“思索了一会儿”,行吗?  生:不行! 
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重要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符号意识,应当以让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为基础,以培养其运用符号解决问题能力为延伸,开发学生智力,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深入数学思考。  一、知晓数学符号的发展历史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过程中,应当先从基础出发,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的由来或发展历史,如此方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符号知识的兴趣
期刊
音乐是抒发情感的艺术,是人类通过音律来展示美和表达美的视听享受.它与人的生活情趣、道德修养、情感寄托、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关联.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是要引导幼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