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嵩珍 替性治疗师正名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8l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本刊记者 大食

  童嵩珍决定做性治疗师时,老师告诉她,吃这碗饭,你一定会饿死。她不信。
  在台湾荣民总医院神经外科及骨科担任护理师工作的时候,一位病人腿上打着石膏,女友探病,围帘围成二人世界。童嵩珍进去护理,撞见他们正在亲热,惊愕之余一边道歉一边退出,她觉得太不可思议:都这样了还不忘这事,那表示性这件事太重要了吧。冷静下来她想明白了:性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即使病了、老了、残了,还是需要它。
  刚踏入这行时,朋友劝她:你别,冠上这个名,就等于另类的性工作者了。对于这个只存在于海外的陌生职业,朋友们不自觉地把它跟性工作者画上了等号。童嵩珍纳闷儿:这是一件帮助人的事情啊。她反倒更坚定了:“我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替性治疗师正名。“
  现在,她的名字出现时,前面会带上“台湾第一位性治疗师”的头衔。她领衔五人团队,坚持不用刀不用药对案例进行性治疗,目前已超过1500例。

情趣用品店与性态度


  童嵩珍第一次遇见“性”是在书柜里,她不小心进入了哥哥姐姐的房间,打开抽屉,小开本的册子静静躺在里面,翻开一看,是黄书。看后她好奇地抚摸自己的身体器官,“那时的状态啊,兴奋。”
  在医院担任护理师的日子里,童嵩珍也遇到不少跟性沾边的事儿,她越来越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恰巧得知台湾树德大学开办了人类性学研究所,她报了名。专业学习中,她开始思考感情和性行为的关系:“感情上的障碍为什么会引发性生活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我会关心这些问题。你可以说这是上天给我的使命。”
  研究所课程包括性谘商、性教育和性治疗等,让童嵩珍对性有了全面的认知。老师从国外留学归来,向她介绍了“性治疗师”,与性相关,解决人们性方面的障碍,这符合她对职业的期待与向往。
  2006年,童嵩珍从性学研究所毕业,成立了个人工作室Ritaland性福园,专职性心理问题释疑。这期间,童嵩珍做得最多的是性教育传播、性观念介绍和性常识普及。
  工作室开了不到半年,童嵩珍发现很多患者的问题她没法解决。当患者涉及到性行为障碍时,单纯的性教育已经无法克服,她想到了去国外溯源,“我很疑惑:为什么外国人可以都不靠医学、靠训练来解决?我相信这类问题一定有一条性学特有的道路,不然它就不叫性学,这里面不涉及药物和手术。我想从这部分下手,发现性教育后面还隐藏了性谘商的部分,再深些可能又涵盖了性功能的问题。”
  在美国的课程中,她明白了国外为什么能用自然的态度去接受性,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方法,而是在性行为中伴侣双方的感觉。
  每到一个地方,童嵩珍第一个去的便是情趣用品店,她认为情趣用品店能够反映当地对性的态度。
  在美国,她去了维多利亚的秘密的总店,偌大的商店里有情趣内衣、有与性相关的书籍,分门别类,种类齐全。“你不会觉得到了一个猥亵的地方,而像进入了性的殿堂。”德国的店也是高大的建筑,男女分区,用具分区,连仿真模型的脸都可以自己挑。“现在的台湾好像也还没有这样的机构,商店里可以陈列这些东西,但是还是很多人不敢进去,不像外国人,他们觉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时台湾的情趣用品店通常开在狭小阴暗的角落,幽深的巷子里亮着昏黄的灯,从虚掩的门上透出晦暗的光。人们进去买安全套,会因害怕被认出来而戴口罩。童嵩珍在武汉看到,每间情趣用品店旁边都会有一家丧葬用品店。
  “学习之后,我对性的问题,好像一眼就可以看出发生什么事。症状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的心理问题,我能够分析出来。”童嵩珍总结到外国进修的收获。团队唯一的男治疗师陈建临将其归为“性敏锐”的养成:“性敏锐可以洞察个案的内心,为什么会出现外在表征,可能对方的过往,或是和他的伴侣有牵连,要了解才有办法去解决问题。性敏锐可以让我们在20分钟的会谈中形成大概判断,他可能会有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性治疗师的执业资质鉴定,童嵩珍在国外获得了美国ACS性学家执照和德国谈崔性能开发工作坊执业资格认证。从德国回来以后,童嵩珍找到台湾广川医院院长联合开办“性福门诊”,她说,“和医院合作,起码让人觉得这个职业是正当的”,自此挂好招牌当起了台湾第一个性治疗师。

性福门诊


  性福门诊兴办之初只靠童嵩珍一个人打理,前半年一个上门的人都没有。她将性的医学结合性心理写了三四十篇文章,放在网上推广。一名IT男顺着文章的地址找上医院,成了她第一名“个案“——比起“患者”或“病人”,童嵩珍更喜欢用这个词,性障碍在她眼中并不是病。
  当时的性福门诊并没有任何装潢,童嵩珍按照医院安排蜷缩在小小的科室里。对方看见略显寒酸的治疗室,面露疑惑:你真的能治好我?童嵩珍很想留住他,说:“要不你给我个机会,价格也不会很高,我希望有机会帮你治疗。”对方答应了。
  治疗首先是了解治疗者情况,对方的障碍是严重早泄,他从不敢穿浅色裤子,因为只要和女生讲话,裤子就会湿掉。35岁了,没交到一个正式女朋友。唯一一次性经验是去找小姐,和朋友一起各找一个,小姐刚摸到自己大腿就完事了。出门的时候,小姐还给隔壁的同伴比了个手势,“看,我解决一个。”他觉得无比丢脸,从此对性失去了信心。
  童嵩珍对这个个案采用减敏治疗,在心理上从远端、非性的地方接触,进入性的一个角落,再进入性的氛围。等治疗者精神集中在性方面时,建议个案先用手接触皮肤与器官,再用器具接触,慢慢降低敏感度。3个多月后,治疗者情况好转了,现在已经结婚生子。
  这次治疗基本能代表童嵩珍治疗的流程:不用药,也不开刀。男性“个案”一个疗程总共6次课,女性则为3次课。每次课间隔两周,需要一个半小时。“个案”们在课程一开始向治疗师吐露性事的困惑与纠结,再躺在治疗床上接受行为治疗,解决人生中难以言说又至关重要的烦扰。   童嵩珍治疗室内有男女性器具和测试用具,用于“个案”的物理治疗。对于女性个案最常见的阴道痉挛(俗称“性交恐惧”),性治疗师会对个案进行安抚与帮助,尝试型号从小到大的男性器具,让个案逐渐适应。对于男性个案常见的阳痿、早泄等情况,则有硬度测试仪帮助判断障碍程度,同时,性治疗师会借助男性器具教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按摩,并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配合课时的治疗。
  目前童嵩珍团队在大陆有两处治疗点:珠海和杭州。男性“个案”一次疗程收费4-5万元,女性2-3万,在治疗前,医院会与“个案”签署合同书,让个案和治疗师双方在治疗前达成相互理解,注明个案不可触碰性治疗师的身体。
  由于费用较高,来问诊的大多是白领阶层或是企业老板,消费能力较强。团队成员沈子棨解释说:“性的问题只会让人没自信,而不会危及生命。当你连肚子都没法吃饱的时候,还讲什么性呢?”
  性福门诊成立半年,有记者找上门来,文章发表后引起轰动,很多媒体希望报道,一时间童嵩珍“火”了。门诊成立一年,才真正进入市场机制,越来越多的个案出现在了童嵩珍面前。
  “性知识不足”是童嵩珍遇到的较为常见的问题。以一个个案为例,父母从小把他保护得非常好,结婚后他为了生孩子来治疗。疗程中童嵩珍发现,他已经快四十岁了还未做过爱,之前的性体验全部来源于自慰,妻子让他看AV学习,他看后还是没办法完成性生活。“他说自己从小就一直考试,不知道夫妻间要牵手,要接吻,要做爱,要生孩子。36岁才开始看AV,一看就放弃,说恶心死了。”他甚至不知道射精的感觉是怎样的,即使在自慰中,也是通过身体按压床的边缘磨蹭完成,检查中发现他还伴有阳痿和早泄症状。童嵩珍协助他重建对于感官的感觉,通过“性感集中训练”让他获得阴茎上的快感。
  “这是性教育的问题,”童嵩珍说,“但是从教育源头上改变非常困难,台湾那边70年代就开始把性教育推向义务教育,但至今还是只有少数人愿意把性摊开来讲。社会新闻那么多有一半都是性侵,愉悦的性几乎没有提及。”
  有对夫妇一同上门问诊,双方婚前性生活一切正常,丈夫婚后却有障碍,妻子越是靠近丈夫,情况越差。细问之下发现,妻子对性十分保守,婚后禁止丈夫看AV,更禁止他自慰,认为看AV对老婆是一种屈辱,要他戒除。丈夫什么都听老婆的,他告诉童嵩珍:老婆说的,都应该是对的。
  从咨询中,童嵩珍断定他们是心理性的问题,并告诉那位妻子,他俩之间问题最大的是她,她把丈夫的情欲阉割了,幻想阉割了,没有欲望了。“你给他两个月,给他性自由,让他想看什么看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妻子照做了,之后他们的性生活便恢复正常了。
  也有一位说大话的个案,进门便对童嵩珍描述他的性生活多么美妙,“我可以做10分钟,但我想做到30分钟,可以吗?我想让女朋友更爽。”童嵩珍将他带到治疗室进行性训练基本测试,刚开始按摩练习不久,他便射精了。原来对方有严重的早泄障碍但不愿意面对。童嵩珍无奈笑笑:“不是说可以做10分钟吗?”
  “一些个案他一开始不会说实话,当通过他的表达发现了他其实是什么什么问题,会很满足,有一种当侦探的感觉,”童嵩珍说。
  一位个案告诉她自己有绿帽情节,喜欢自己的妻子与第三者发生性行为,别人的精液留在他妻子体内会让他很有快感。他开始向童嵩珍描述细节,童嵩珍说:“你的话背后有很大的不安全感,你故意说一些刺激性的语言让我知道,但我对你所有的情节都没兴趣。现在我们回到你自己身上,你觉得这种行为好吗?” 一周后他告诉童嵩珍,故事都是他编出来的,他是一名有淫妻癖的单身男子,一直活在自己幻想的情节中
  在接触童嵩珍之前,他已看过二十多个心理医生,所有的医生都对他描述的细节感兴趣,他越来越渴望获得别人的关注,便陷入假想的角色中不能自拔,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要骗人,我觉得骗人很开心,尤其是别人专注地听我怎么做这件事的时候,我更开心。”
  童嵩珍是第一个对他的细节不感兴趣的治疗师,他不想再像从前那样下去了,便说了实话。“我当时没觉得他在说谎,只是对这个没兴趣,”童嵩珍说,“我觉得应该回到本质来,来看治疗师不是让我听你说故事的,是要解决问题,那么你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童蒿珍与沈医师(左)在模拟治疗现场 图/本刊记者 大食

  说了实话后,个案整个人都轻松了,终于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觉得一些个案的癖好其实很痛苦,这些痛苦对自己是很大的否定。”童嵩珍说,“在我这里他可以放心地说,可以卸下心防告诉人家我这个不是病。”

你不觉得我很伟大吗?


  到武汉的第一年,童嵩珍团队在男科医院,同护士讲到性对方会害怕,甚至羞而不答。她们发现两岸的性环境差异并不大,“性”仍然不是一件可以任意摊开来讲的话题。“但是我们在研究所里面受到非常多性的重建教育,我们不会觉得性是不健康的,当你站在一个健康的角度去看它,它就是健康的。” 沈子棨说。
  童嵩珍团队中有4名女性,在面对男性个案时,女性治疗师会遇到一些困扰,在行为治疗的部分,治疗师还会戴上手套接触到病人的性器官。身体接触会引起一些男性个案的反应。童嵩珍回忆起以前有个个案在治疗时一直睁着眼睛意淫自己,意图非常猥亵,她对个案说:“如果来这儿的目的是为了意淫治疗师,你的成本也太大了吧。你的女儿不是和我一样大吗?你愿意看见女儿从事这样的工作时被别人这样对待吗?治疗就从现在开始,心态不对,你永远不会好!”
  男治疗师陈建临也经常因性别陷入尴尬的境地。他通常不会参与女性个案的行为治疗,主攻心理辅导。但有些男性个案却认为“女性会比较容易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困难”。到了行为治疗部分,在指导病人按摩训练时,有些个案会要求换成女性治疗师。更有些在女朋友面前都无法勃起的病人,发现自己竟然在陈建临面前勃起,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性取向。陈建临会解释,这个现象只是“感官集中训练”中的一种,并非个案真的有性别认同上的问题。   陈建临回忆,在研究所念书印象最深的课程是SAR,学生会接触到性的减敏感,研讨时需要看不同种类的性活动和性行为,涉及到性少数族群,包罗万象。“未来我们会面对很多不一样的性行为,我们必须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我们透过和性少数群体的互动,了解他们内心的声音和生命历程,你去看、去讨论、去了解,今后真正遇到了才不会歧视他们,或者认为他们和一般人不一样。”
  团队成员沈子棨则认为这门课在进行“性的重建”,培养同感心。“以前我会觉得,SM、阴阳人这些东西都是非常不好的,可是当课程上二十多个屏幕都播放着各种不同类别的性行为时,你去了解那些人的心态,不会觉得这些不好,只要不影响到别人,都是健康的。我们要去感觉到他哪里脆弱,读进去他的心里面让他改变。这些是有气息的,有质感的,不是色情的。”
  性福门诊5名性治疗师都出自性学研究所,从课堂迈入实际操作,他们发现读书和实务是两码事。当男性生殖器官真正出现在沈子棨面前时,她坦陈受到了不少冲击,而形形色色的个案更是让整个团队都觉得:“啊,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人啊。”
  童嵩珍手上最近一个棘手的个案,喜欢女人凸起的小腹,尤其是肚子上裤袋的勒痕。童嵩珍询问得知,个案小时候,母亲睡觉时会露出吃得饱胀的肚子,上面有勒痕,在他性启蒙时期,造成了性感的映射。同时,他对刀压在皮肤上的画面特别敏感。他将自己收藏的切腹光碟分享给童嵩珍,并告知画面上妇女被切腹让他十分兴奋。童嵩珍抽丝剥茧,发现他对性是无知的,对女性的性器官是负向的。童嵩珍用现实疗法逼他,问:“你真的喜欢肠子外露和血流出来的样子吗?你去过菜市场买过猪肠吗?你见过真的肠子吗?”他摇头。童嵩珍又问:“那你到底兴奋什么?”他回答自己喜欢妇女被切时的表情。童嵩珍告诉他,女人兴奋时的表情和被切腹时的表情是一样的,并播放性爱教育片给他看,他慢慢便接受了。
  “凡存在必合理,发生的事情你都要去接受啊,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就有讲了,只是当时大家都是书上看来的。”童嵩珍从不认为这些个案太过灰暗,也不会听到这些会影响到自己。性福门诊接待的1500多名患者里,有SM爱好者,有恋物癖,有换妻个案……各类性癖好的人都会在这里聚集,她自嘲说这都是因为“自己够黑,能够吸收所有的颜色”,“我完全能够理解每个人在性上不敢和人说的部分,并且可以包容任何性上会发生的糗事而不做道德上的评论。”
  “他们很信任我,把自己最不能言说的心里话都告诉我,”童嵩珍认为这是一种荣誉,“你不觉得我很伟大吗?”
其他文献
最近,老牛的微博、QQ、MSN、豆瓣、人人的签名一律愁云惨淡,他母亲病了。在老家医院挂专家号检查了两次,诊断结果都是尿毒症初期。医生要求只能白粥、青菜,每天最少喝3瓶白开水。还要随时都有做透析的物质和思想的两手准备。  老牛很为难,工作忙、琐事多、上下班没个准头,而且还跟人合租的小两居,要是把母親接来,怎么住比去哪个医院还令他头痛。再说了,医院一入深似海……  我说我给你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是我自
一座座高高耸立的四面佛石塔,带着“高棉的微笑”,显示着无比的神圣与苍凉,那镌刻在石头上的浮雕艺术灿若织锦,烂如史诗,一幅幅生动的古代文明画卷连绵展开,令人目不暇接。2008年4月,深藏于热带丛林中的千年古城吴哥窟展开她古老而沧桑的怀抱迎来了中国雕塑院·中国雕塑家考察团专家一行……  2008年4月的柬埔寨骄阳盛烈,热情如火,深藏于热带丛林中的千年古城——吴哥窟展开她古老而沧桑的怀抱迎来了中国雕塑院
120年前,在四川成都四圣祠北街12号,加拿大医生启尔德(O.L.Kilborn)建起一个小诊所。120年间,以这个小诊所为起点,一个拥有4300张病床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崛起,单点规模名列世界第一。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就是现任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  见到石应康之前,记者先在华西医院的地下停车场周旋了一阵子。占地71000平方米,1541个车位,24名保安,5名专职“导航”
1839年,盲人布莱叶发明凸点盲文时,或许从未想过,盲文会在162年后出现在画室里,指引盲人画家约翰·布莱姆巴里特(John Bramblitt)还原脑海中的图像。  这位写实派画家的视力,只能让他勉强辨别光暗,除此之外,他眼中的世界一片混沌。作画前,助手会将石膏模型拿来,他的手指游走在模型上,将线条凹凸全部记下,然后用乳胶在画布上一点一点标记轮廓。这就像在天黑之后走迷宫:只要摸着一面墙,总能走到
相比美俄,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起步颇晚,幸而少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大型动物实验和航天飞机。同时,中国宇航员在轨道上的时间相对较短,也免去了一系列吃喝拉撒的麻烦事情。下面就说说有关航天的一些逸闻趣事。  在空间站不可以打赤脚   在所有关于航天活动的新闻报道中,你肯定没见过光着脚的宇航员!因为人的脚长期适应了走路的环境,在正常新陈代谢的作用下,脚底的皮肤会有大量角质和死皮产生。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角质
内容摘要:立体花坛本身是生态雕塑的载体,同时也是雕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它在主题思想、施工技术、艺术表现、环境效益各方面均体现了现代雕塑的生态化,成为城市绿色雕塑的代表。  关键词:立体花坛;生态化;绿色雕塑  Abstract: Mosaiculture is a kind of ecological sculp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 out the t
每个人都会死两次——一次是肉身的死去,一次是在记忆中的消亡。  2004年11月9日,张盈盈的记忆永远“定格”了这一天——她心爱的女儿、36岁的美籍华裔作家、《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Iris Chang)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美丽的头颅。  得知消息后,张盈盈和丈夫瘫倒在客厅的地毯上。  “我想忘了那一天,但是,我永远不会。”从那天起,这位在生物实验室里度过了大半生的女科学家开始在电脑前敲击着自己对女
我记忆中住着一位女神——日本影视歌三栖明星山口百惠。毫不夸张地说,她主演的《血疑》、《绝唱》等,影响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巨变过程中整一代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论年龄,我不叫她山口阿姨也该称她为百惠大姐,然而在我心中,她就是一位长不大的小女生,形象定格在包菜头、学生装的那一刻,虎牙是她的标志。她主演的电影、电视连续剧,故事都迂回曲折,但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她始终绽放着美丽笑脸。那种乐观向上的精
前不久,在中国美术馆召开的某个雕塑研讨会上,就有专家明确指出:“在我们的艺术教育和我们的艺术创作中,对这类遗产(指中国古代雕刻)关注得实在太少了,研究的成果也没有在美术史上体现出来。有这么了不起的成就,有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艺术上的伟大成果,但是在我们的美术史上(指中国美术史),雕塑只是一小块,甚至到现在也没有人专门研究过中国雕塑,这点我觉得非常怪异。”针对这一“怪异”现象,本人曾作如下思
一爬上床就清醒?可能是因为大脑把床和睡觉之外的东西建立了联系。最好别在床上健身、吃东西、看电视、写日记、打电话聊天、用笔记本电脑工作,以及别在床上吵架。布置一张舒适无比的床吧,让床垫、床单、枕头、被子和睡毯都像云一样轻暖。  其次,下定决心从此规律作息,包括周末在内,每天早睡早起。长期1点睡的人,甭指望某天需要时能在10点睡着。你只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然后带着焦虑在两点入眠。  注意咖啡因和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