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回归生活化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leon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倡导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通过多年的摸索,我真正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把思想品德与生活融入生活,紧密与生活联系起来,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拓展延伸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自我教育,内化自己的道德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政治 思想品德 教学方式 生活化
  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填鸭式”、“管束式”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机器”,作为教师教育的对象,单纯强调智商的开发,忽视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硬,这样的知识不但没有生命力,也不可能转为人的智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注重学生问题的开发,必须要有活生生的政治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在教学《成长的根据地》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
  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如教学《家庭剧场》,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课本剧,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表演之后,学生对化解父母间的矛盾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道德行为内化。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我们的智慧》,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宽容、心理换位的化解冲突的方法。学生思想思想思想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思想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如教学《生命共舟》时,可以在安排学生打扫卫生,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合作,怎样才在合作中愉快的完成各种任务,就这样在生活中内化了自己的道德行为。
  三、拓展延伸生活化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只要是能在室外活动体验的教学内容,我都尽可能把学生带到室外,让学生在贴近自己生活的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十堰电视台曾报道百二河道污染问题):居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烂衣物等生活垃圾,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带领全班学生,聘请镇管城建的干部,开展了一次“整治污染大行动”的实践活动,我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连续三个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我们来到学校附近的河道捡垃圾、写标语、向附近居民宣传保护环境重要性,几天的努力,河水清澈了。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實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学理念。换言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让思想品德融入生活,用现实生活教育学生,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及激发和保持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 素质 自主 訓练  一、提高教师素质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非常必要;要求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当今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 提问艺术 主体地位 思维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在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中,我们发现“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这是因为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
期刊
摘 要在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中,听的重要性首当其冲。它的重要性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高考听力分值的增加而日渐彰显。因此,加强高中英语听力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教学  在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中,听的重要性首当其冲。它的重要性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高考听力分值的增加而日渐彰显。因此,加强高中英语听力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加强高中英语听力的教学呢?  一、听力教学的
期刊
摘 要“生物学事实”是指自然界中生物的真实情况,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各个方面,一定是真实的。我们从事生物教学的工作者,必须帮助学生把握和分清科学事实,并且利用生物学事实,引导学生开展课堂知识的学习。其实,生物学事实是课堂教学中很好的材料。一切生物学理论的得来都是通过研究了无数生物学事实得到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选择运用恰当的生物学事实,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活动及作为班主任的一切职责的总称,因而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总和。要把班级管理搞好,就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班级 班主任 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班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
期刊
摘 要高中物理既是科学,也是文化,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传播物理文化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物理文化 物理教学 物理思想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当代工程技术的理论支柱。它不仅满载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蕴藏着具有重大教育价值的研究方法和人文哲理,具備了丰富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资源。物理教育本是一种广
期刊
摘 要职业中专的大部分学生成绩是比较落后的,自制力相对也较薄弱一些,怎样管理好这些学生,我们有必要研究中职学校现实中存在的这些情况,治理好标准和政策管理好学生。本人结合这几年的中职班主任经历,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误区。  关键词中职生 管理方法 误区 班主任工作  一、目前职业教育类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和第二次危机时期,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理念的变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犹如三足牢固地支撑信息技术教育之鼎,使我们能更加深入地发掘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文化教育意义,使学生的各方面得以均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教育理念  一、教师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五条基本理念,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具体、真实的教学实例,浅淡如何把握好设问的六大要旨。首先前言部分介绍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接着具体描述了这节公开课的课堂提问情况,然后结合这节课的提问情况从如下六个方面描述了如何把握好设问的六大要旨:第一、课堂提问要“与时俱进”,有时代性;第二、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第三、课堂提问要“投石激浪”,有趣味性;第四、课堂提问要“循序渐进”,有科学性;第五、课堂提问要“统筹兼顾”
期刊
摘 要关于作文教学,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会写。 因此教学中应该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每一篇课文当作成功的例文,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