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与探引结合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和核心是要确立好探究点和处理好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的关系,学生探究空间的大小,探究目标的确立,老师在学生探究中的导引方法,切入时机等都要在备课时精心预设,做到“探”中有“引”,“引”中有“探”,探引结合,相得益彰。
  
  一 因势利导。
  
  例如讲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课堂中的探引关系的。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很容易受前面知识的影响,把旧知迁移到新知探究中来。教学时,我就顺应学生的思路,出示“2、3、5”三个数字,先让学生把3个数字排列成三位数,要求分别能被2和5整除,学生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接着我提出问题:“这3个数字能组成被3整除的三位数吗?如果能将是怎样的三位数?”结果全班学生几乎都想到了“253”和“523”两个三位数,但学生在检验中很快便发现这两个数不能被3整除!此时,教材提供的情境是让学生通过用计数器拨珠来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但我觉得这样的探究引导仍然是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机械操作,思维强度不够,而且这种探究思路不可能来自于学生,学生只知道老师让我这样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研究。
  一般情况下,学生是想不到借用学具去探究能被一个数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只会从数的本身去关注它由哪些数字组成,怎样排列等。所以我顺着这样的思路,把探究确立在从数本身进行研究上,当学生发现“253”和“523”不能被3整除,而且不管怎样排列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都不能被3整除时,学生提出要“换数”。于是我把其中的“2”改成“4”。让学生用“4、5、3”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结果学生发现这三个数字不管怎么排,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很快就想到了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该数由哪些数字组成有关。接着,我让学生观察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的两组三位数的特征,这时学生就比较容易发现能被3整除的这组数中组成三位数的三个数字相加的和都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却不能,在初步得出上面结论的基础上,再把这一结论推广到二位数、四位数……通过推理验证,最后揭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本课教学改变了探究点,虽然老师也进行引导,但这样的引导没有牵着学生按老师的路走,都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自然生成,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再从研究数字本身出发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而且为学生今后研究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的特征积累了经验。
  
  二 探引结合。
  
  因势利导,探引结合还应体现在不断调整教学预设,以学生的思维状况为标准调节教学进程,顺着学生的学情去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老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出现的探究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探究,使学生获得预设以外的收获。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原本我遵循教材提供的2个例题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但在课前谈话中,我发现学生完全能够自主地探究“用字母表示数”。所以我就将旧知迁移作为本课的切入点,把“想想做做4”中的题目进行改编,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写式子”,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迁移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很快就明白了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我随即抛出两个问题:关于“用字母表示数”你已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使初尝成功的学生又生成新的困惑,掀起再次探究的热情。
  做到这一切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而教育机智来自于老师平时的积累和反思,对成功和遗憾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做好教学后记,使今天的课堂缺憾成为明天课堂的精彩之处。
  (作者通联: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小学)
其他文献
在地理教学中,素质教学应该落实的内容相当丰富,它所涉及的因素也很多,既有硬件方面的因素,如教学设备、学校环境等;也有软件方面的因素,如人的思想观念、学校管理等。但最现实、最关键的还是学科教师。只有高素质的地理课教师,才能使地理教学为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得到落实。那么,如何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努力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观,依据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需要切
期刊
如果可以,我愿化作天使,静静地守候在人身旁——题记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看过许许多多书,但有一本书至今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无法忘怀。就如内容一般,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天使的守候》。  在琳琅满目的书店中,我们仿佛有感应般,我一眼便看到了它:洁白的封面,两只蝴蝶倒在花上,一个女生在暗自垂泪。这奇怪的封面让我情不自禁地看了下去:女生家很穷,母亲为了挣她们的生活费每天要打八份工,有次母亲去学校送煤撞
期刊
试一试的范围比较广,但对于小学生来讲意义非凡。试一试主要指什么呢?我认为,它可以指向于让学生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索,多一些想象,并从这些实践、探索、想象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锻炼思维。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但学习目的不太明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能否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多让学生试一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既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又发展
期刊
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依据是教科书。新课改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使命.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复杂,多种矛盾统一于课堂,于是.教师全面把握教科书成了解决诸种矛盾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正确、全面把握教科书呢?    一 教师首选要深刻领会教科书的内涵    教科书的内涵即教材的特点、功能、编制策略和选编的具体内容。新时代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将教科书的内涵渗透于教学
期刊
教育学认为,无论是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括动,从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历史自身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周素.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如先秦的甲骨文、
期刊
我家的房子是楼层单元房。  登上楼梯后,到达第四楼,见到一扇蓝色的防盗门。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光洁整齐的餐厅,黄色的餐桌餐椅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每年我过生日,都是在这儿吃蛋糕,全家人为我过生日,一起为我唱生日歌,到处都充满了幸福美好的气息……  餐厅与客厅是用一扇玻璃推拉门隔开的,这样就不会觉得房子太空旷。小时候,经常推这扇门玩,这扇门充满了我童年的回忆。在客厅里,东西相对多一些。在电视背景墙上挂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课堂教学 思考    随着课改的全面实施和稳步推进,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
期刊
一走进九寨沟,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两个字:神奇。  九寨沟的山是神奇的。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和九寨沟媲美的。九寨沟的山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和谐的美。连续不断的山峰连绵起伏,柔嫩的小草在风中摇曳,这种美是一种柔和的美,这不是一枝独秀,也不是孤峰独立,而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
期刊
比较是把一系列具体事物进行感知辨别,从中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点与差别,抽象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促进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比较,理解概念  在教学中,把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促进学生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刻理解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
期刊
上学期我接了一个差班,听说班上乱得很,胡月(化名)等几个男生更是让人头疼,他们的行为习惯极差,长期违反校纪班规,班主任拿他们没办法,科任老师更是束手无策。听了这些话,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多年班主任工作告诉我: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反正是差,破罐子破摔,缺乏自信引起的。要改变他们,我必须把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感情倾注到他们身上。爱他们,宽容,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