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发展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不但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存在未能根据学生生涯发展规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缺乏配套活动、相应的运行机制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按照学生生涯发展规律开展职业指导课程改革,丰富各项相关实践活动,加强队伍建设,逐步构建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以全面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使高职学生各尽其能,实现高质量就业,从而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 学生生涯发展 课程建设 工作体系
  [作者简介]马怀立(1959- ),男,四川盐亭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杨珊(1979- ),女,湖南宁乡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育学院职业指导工作部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指导;吴彩霞(1980- ),女,甘肃高台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干事,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前教育。(新疆 库尔勒 841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学生生涯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ZYLX121310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5-0065-03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与生涯理论相融合的现状分析
  生涯发展理念起源于英美发达国家,在我国与高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后形成的创新性教育理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尚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一)职业指导工作理念有偏差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的职业环境复杂多变,而传统的职业指导理念要求学生在经过各种测试和评估之后认定职业,一生为此奋斗,这种理念使学生增加对未来突发事件的恐惧感,同时使学生走入一个固定封闭的空间。现代的职业指导理念应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纷繁复杂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偶然的机遇,而不是过早地寻求一种确定感,并且注意提升学生的生涯角色适应力,使学生能从容面对多变的生涯进程。
  (二)职业指导课程教法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仍然以理论为主,讲座或课堂讲授居多,缺少实践活动和训练,并且教学过程主要局限于校内,未能扩展到校外,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在有限的实践活动中也未能与理论课的内容完美结合。具体来说,就是在诸多实践活动中,包括职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团委活动、假期实践活动、校外实习等,未能形成有机联系,达到以同一个主题和同一种思路去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程的效果。各种活动通常是各自为政,不能以多种形式服务于同一主题,自然不能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所学内容,更不能在实践和理论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全面地了解自己。
  (三)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化欠缺
  一方面,很多学校尚未形成全程化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要么是在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了事;要么是在学生实习前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讲座,没有形成生涯规划设计与课程教学的有效链接,导致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职业指导工作目前未能考虑从激发学生职业理想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情商和逆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发挥潜能,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跳槽”率,择己所爱、择己所长,实现和谐就业。
  二、生涯发展理论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必然性
  生涯发展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既是生涯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高职院校学生特色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在要求
  根据教育大辞典中的解释,“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在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中,选择职业并接受有关的职业教育或培训的过程,常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指导者承担。通过采用科学方法,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了解工作世界和获得职业信息,学会做出职业决策,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和改进职业。”由此看来,职业指导应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做出合理职业选择的一项工作。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会经历五个发展阶段:成长探索期(一般在20岁以前),职业选择期(一般在20~25岁),职业生涯初期(一般在26~35岁),职业生涯中期(一般在36~55岁),职业生涯后期(一般是55岁以后)。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学制的特殊性,比本科院校的学生要提前进入职场,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提前接受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职业指导教育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
  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学制是三年,但大都只有两年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有一年必须进入单位实习。所以,他们在18岁、19岁就必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探索,在20岁、21岁的时候就应做出职业选择。从这一点上来说,高职院校应尊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指导课程和活动安排得内容丰富又紧凑合理。
  (三)生涯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生涯发展理念源于哈维赫斯特提出的发展任务理论,是指个体在其特定年龄阶段所应完成的任务。具体说来,生涯发展就是指一个人在从婴儿到成人再到暮年的成长过程当中,以职业为桥梁,不断尝试地去统整各种生活、工作、学习的经验,来实践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生。
  生涯发展理念是一个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统合概念,其目标指向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职业生涯发展是其理念的重要部分,更是核心部分,是在思维上对以心理学为支撑的传统职业指导的超越。   三、学生生涯发展理念下优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在开放式发展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下,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只有融入生涯发展理念,才能使学生以开放式和创造性的心态去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为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顺利前行,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开启学生职业理想之门
  1.全面调整教学内容。一年级新生的教育应侧重于职业生涯目标定位,具体内容为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认识自我,了解专业,根据自己的所长、所爱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二年级学生应侧重于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的教育。一是开设“自我管理”训练课程,提升学生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学习管理和计划管理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二是引导学生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辅修知识,多读些人物传记、纪实报告和其他专业入门知识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另外,高职二年级的下半年,就要进行实习单位的选择,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择业技巧的培训,如面试的技巧、自荐书撰写的技巧、礼仪方面的学习等。进入实习的三年级学生,应侧重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和调整。要对前两年的高职学习做一个认真的总结,从个人的学识、能力、优点、不足等方面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合理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
  2.改革教学方法。职业指导的各项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平时修炼,做好学生自我生涯管理的训练,加强学生自我评估、自我激励的指导。一些基础理论为主的课堂可以采取讲座形式,在一些训练为主的课程中尽量分成小班授课,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授课地点可以从课堂发展到室外的企业或是实训基地,在不同的授课环境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生涯角色适应力为关键,开展切实有效的职业指导教学工作。
  (二)以丰富活动为载体,激活学生职业理想潜能量
  1.职业规划大赛。为了让广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职院校以及其二级院系每年都应积极组织策划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借助校园广播、公告栏、宣传横幅等在校园内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宣传活动,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在校园内掀起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潮。
  2.校园模拟招聘大赛。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职业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挑战职场”的模拟面试大赛。通过对参赛者的表达能力、面试技巧、团队意识等的考查,打造校园职场明星,为校园职场能力的培养指引方向。在模拟招聘大赛中,将个人职业规划与求职紧密联系,丰富大学生的面试技巧,提高大学生的求职能力。
  3.创业大赛。高职院校每年应组织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关注个人职业生涯的目标,培养自主规划职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把握机遇,在国家支持、社会认可、个人努力的创业大潮中,向自己的职业理想进发。
  4.社团活动。高职院校应结合相关职业指导教育内容,积极鼓励学生组建社团,形成专业的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教师团队,以推动学生自主策划、自愿参与,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激活学生职业理想的潜能量。例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梦”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使学生树立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职业生涯发展理想。
  (三)以队伍建设为基础,筑牢通往学生职业理想的云梯
  1.以科研带动教师专业提升。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必用,高职院校应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编写配套的训练教材,并且根据需要设计相关的实践性项目,包括职业生涯访谈、职业岗位群搜集、职业行业前景分析等,使学生能够立足于岗位需要,自觉应对挑战,改变以往无所事事的局面,从而对学生职业发展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发展。高职院校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安排经验丰富的少数民族教师上课,为少数民族教师开设专门的讲座,使他们有不断充电的机会,与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了解其他院校开设本课程的方式方法等。通过对其他学校的了解,少数民族职业指导教师可以看到自身的优势,了解自身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3.打造专业教师团队。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在学生职业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团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如化工、电子、传媒等)、不同年级,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规划,安排教师定院系、定专业代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撰写教课材料,不断提升其专业教学能力。
  (四)以学生职业理想为基础,构建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1.完善组织机构。完善的职业指导工作组织机构是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得以实现的保障。高职院校应构建学院副院长主抓、职业指导工作部具体负责、招生就业处协助、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配合的完善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关心支持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强大合力。同时,逐步细化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设立专项资金通道,构建畅通的运行机制,完善评估体系,从而形成以学生生涯发展为导向的高职职业指导教育组织体系。
  2.合理安排内容。高职院校应以学生生涯发展规律为主线,将职业指导教育具体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辅以选修课、社团活动和各类讲座,使所有的学生树立生涯发展理念。二是依托各个院系,针对不同专业(如化工、电子、传媒等)、不同年级开设工作坊和团体生涯辅导等,并且针对一些有特长的学生,为他们积极搭建平台,让他们乐于自我展示。三是针对个别有生涯困惑的学生开展咨询服务并进行个别辅导。
  生涯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要有效开展,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尊重学生生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四者相结合;在队伍建设方面,打造专业的教学团队和专业的社团活动指导团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在组织体系的构建中,减少中间环节,明晰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和宣传工作,以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实现学生的和谐就业为目标。
  总之,生涯发展理念融入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是实现高职学生自我价值,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并且为维护国家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助力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宋臻.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现状调查与对策的实践研究——以宁波大学海运学院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张义秋.生涯发展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的目标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王云倩.职业生涯理论指导下吉林省高职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开发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4]刘园园.以人为本视角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5]杨珊.新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特点和方法初探[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6]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广西部分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文章提出加强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政府要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发挥主导作用,推动行业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建立职业教育与高新产业融合的职教园区;建立和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激励机制。校企双方则要建立行业产业职业教育联盟,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争取国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企
[摘要]搭建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平台,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从思想认识、自身优势、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路桥专业工学结合应构建多渠道融合的工学模式、搭建灵活的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推进教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职路桥教育 工学结合  [作者簡介]彭德秀(1983- ),女,贵州织金人,贵州交通职
【摘要】在影视行业中,无论哪一部影视作品都不能缺少影视音乐这个要素,可以说在促进影视作品的成功上,音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影视行业空前繁荣,而影视音乐也随之有了极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影视音乐特质的分析以及音乐在影视作品中作用的概括,以《色戒》这个电影为研究对象,尝试对音乐和情节的互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影视音乐;影视情节;互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
教育家皮亚杰创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知识建构的过程,可能的、可持续的和负责的教学是提供激励学习和使学习变得轻松的环境,强调要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