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赛高职院校电子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子类课程实践教学在不断的改革,技能大赛也越来越重要,对实践教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技能大赛不仅推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的创新而且还提高了教师专业的各项素质,对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职业技能竞赛促进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技能实践与理论内容结合起来有利于营造较好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技能大赛 电子类课程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36-02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社会发展的目标,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了不同层次技能大赛活动,此类活动能够加快教学内容的实践改革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大赛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展引起的学校领导和众多老师的重视,这也有利于学生们创新素质的培养,比传统模式更加有效。电子类课程在大赛的影响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教育改革的一次探索与实践。
  一、普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差,学习与实践脱离
  电子类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我们不能只学习一些课本知识就够了,关键的一点还是需要实践的。我们总不能一遇到什么麻烦或问题就找课本或者参考书查询,死学知识,不会运用,严重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在实践下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我相信我们的能力将会提升的很快。
  (二)操作能力弱,技能差
  在高职院校,学生也或多或少参加一些实验课程,实验课程的目的就是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许老师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参加实验课程时也非常模糊,不会进行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束后不会进行总结和概括,这方面的能力很低,技能也很差。
  (三)知识方面有所欠缺
  知识层面的宽度和广度不够,不能将所学的综合应用起来,其主要原因还是知识掌握的不到位,包括理论和技能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籍汲取一些课外资料。将所学到的知识再加以实践,知识方面有欠缺,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弥补。
  二、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们在构建电子类教学体系中,我们首先应该转变一下教育观念。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传授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如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技能。例如:许多学校就做的非常好,已经把单片机实验室做为一种开放性的实验室,并且还在原教学内容上又加了一些具有设计性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贯穿于实践,实践离不开理论作为指导。技能大赛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学效果更佳。
  例如,单片机技术课程可以说是电子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这个课程需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学过单片机课程的都知道单片机课程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中断、定时计数器等,我们可以将单片机技术中的一些知识贯穿到一些典型单片机载体中。同时我们还可以分析单片机教学内容譬如设计一些电路板、识别元件、或者最后做成效产品之类的,然后把这些合理的划分为多个任务,让学生们独自去完成它,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放式教学
  学校可以开放实训室,还可以专门成立电子协会,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技能活动的好氛围,让学生参与课题和大赛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学院专门统一一个时间让学生一起去参加一个具有开放性质的教学,然后分组进行比赛。开放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学的效率,具有很强的效果。
  (四)技能创新能力的创新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一些新技能方面创新大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一个有利的平台,新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载体,学校可以每年开展电子类课程的创新大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让学生们有效利用所学知识并有效运用起来,从这个大赛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结束语
  技能大赛使学生的电子类课程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培养人才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大大推动了教学课程的实践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电子课程方面人才的培养,总之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样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实践教学,可以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更有利用新技能的发挥。全国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大赛为电子类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好的机遇,推动了实践改革,使实践课程跟上了时代的发展,实践证明,电子类课程确实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敏.电子类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J].高教高职的研究.2008
  [2]费新美.探讨教育中的实践教学.[J].职业技术.2006
  [3]王林玉.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索了基于云平台的MOOC时代学习模式,致力于实现在线学习的虚拟教学环境,通过对网络微课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探讨,促进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致力于一个简单易用的微课程建设平台为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在线学习模式提供有益挖掘。  【关键词】云计算 微课 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31-01  MOOC(Mas
【摘要】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的重要桥梁课程,是后续临床课程的基础。将中国数字人系统运用到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将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虚实结合、能实不虚、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快教育信息数字化进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国数字人 医学基础课程
本文结合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二端口网络的输电杆塔雷击瞬态特性建模研究”,重点分析了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杆塔上冲击阻抗的研究方法和二端口等效电路的建立方法。首先从理论分析、数值仿真计算和实验测量三个方面总结了冲击阻抗的研究方法,阐述了运用矢量匹配法对杆塔阻抗特性曲线拟合的方法,并应用( p + q)端口回转器建立杆塔的多端口网络阻抗模型。然后应用上述方法建立了DCJ塔、酒杯塔和SZT塔的二端口
规模化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己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研究开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用于规模化太阳能光伏并网的三电平逆变器的基本原理与运行特性,提出采用基于零序电压注入的闭环控制算法,有效的抑制三电平逆变器的中点偏移。研究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提出了电池板输出侧无测量装置(POS)的MPPT算法,并在EMTDC中搭建系统模型,实现了最大功率跟踪和PQ解耦瞬时功率控制,使得光伏系统以最大功率向系统输送
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事故中,线路跳闸主要原因为绕击。换句话讲,绕击耐雷性能直接决定特高压交流线路耐雷性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绕击防雷保护是防雷保护的重点。因而,对特高压防雷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通过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基本方法及概念的阐述,对正在建设的蒙西~天津南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进行案例分析,根据其线路沿线雷电活动情况、地形划分及工程典型杆塔型
【摘要】本文结合长春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任务,整合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提出构建“基础实验、项目训练、创新实践”一体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适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阶梯式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1.项目名称:适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级别:长春大学重点项目。2.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对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而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目前,国内油田抽油机装备数量巨大,用电量基数可观,而这些装备大多为传统设备,系统远行效率低下,因此,急需大力开发抽油机节能技术。高效节能“复合式永磁电机”可以在低速情况下输出大扭矩直接驱动抽油泵进行工作,从而实现电动机对抽油泵的直接驱动模式(直驱式抽油机系统)。由于采用了直接驱动结构方式,取消了中间多级传动机构
电气伺服系统以其动态响应快、精度高的显著优点而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以其高功率密度、输出转矩平稳、控制精度高等优点而得到了伺服系统研发领域的青睐,目前已经成为伺服系统的主流。本文以提高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输出能力和响应速度、降低转矩波动及损耗为目标,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本体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采用场路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设计以及主尺寸确定。针对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人们对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经相关实验验证表明,创新教育的理论在研究与实践方面有很大的突破。本文主要从实现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目标角度出发,运用现代的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对临床医学人才的素质方面进行了评估体系和课程体系的简要论述。在教育手段和教育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阐述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内涵要求,以临床医学的课程为主,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