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一直以来是众多小数教师不断奋斗和追求的目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种教育的流行趋势。我通过课堂不断尝试、探究、发现,对教学素材的选取方面做了以下尝试:“新授选材少而精”“练习用材丰而实”“教学组材巧而优”。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素材 精选妙用
新课改一路走来,经历了“激情—困惑—务实”这样三个阶段,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热闹形式回归到讲求实效性上。然而在不少的数学“家常课”中依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纷繁华丽的环节、重复单调的操练……使原本简单的数学课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却不见树干。如何把多维度深刻的数学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教师简简单单教数学、学生轻轻松松学数学。
一、冗繁削尽留清瘦——新授选材“少
而精”
新课程指出:教材是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为此,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抓住课的本质内容,找准课的切入点,然后理出一条线,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进行教学。
于是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选取两位数“23”为本课的例题,通过分析“23”,把1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出示的一题看计算器写数,引出23。进而让学生观察23这个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得到如下的信息:(板书)
(1)个位上的数是3;
(2)十位上的数是2;
(3)个位-十位=1
(4)个位 十位=5
二、用劲至深见壮硕——练习用材“丰
而实”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关于“经典”课如何创新的讲座。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斯老师讲到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中的一题练习:看计数器写数。
1.出示1397、6427的计算器图,请学生读出计数器上的数;
2.请写出1397后面的4个数,即
1397()()()()
6427前面的2个数和后面的2个数。即()()6427()()
看似平淡无奇的看计数器写数练习,却如此暗藏玄机。难怪平时我们观摩名师们的课堂,发现他们的题量较少,可是课堂依旧生动、精彩,充满张力和活力。刚巧,我自己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受到斯老师简约、创新的理念启发,我便有了以下的练习设计:
(1)口算。用开小火车的形式铺开计算面。
(2)分类。通过分类,归纳出计算特点,并总结计算方法。
(3)按类出题。鼓励学生互出互答。
(4)代数出题。抓住“35 30”提问:谁能出35 □<100的算式?共有几题?
三、巧串妙排畅想肥——教学组材“巧
而优”
人教版的小数教材中复习整理课内容多,如果我们随意组拼可能会导致内容杂乱无序,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教师们将内容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数学乐园”一课,教材编排了“走迷宫”“对口令”“送信”“排队”“投球”五个游戏的形式来复习本单元
中10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数和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简单的统计。我在尊重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中出示的毫无关联的五个游戏进行巧妙地有机整合,创设了“学生乘车参观数学乐园”的情景。
我们发现:数学课堂教学如果能精选素材、妙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去除臃肿,走向凝练,去除烦琐,走向精干,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凸显研究主题。有效利用、创造性使用、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将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别样的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体育学校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素材 精选妙用
新课改一路走来,经历了“激情—困惑—务实”这样三个阶段,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热闹形式回归到讲求实效性上。然而在不少的数学“家常课”中依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纷繁华丽的环节、重复单调的操练……使原本简单的数学课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却不见树干。如何把多维度深刻的数学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教师简简单单教数学、学生轻轻松松学数学。
一、冗繁削尽留清瘦——新授选材“少
而精”
新课程指出:教材是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为此,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抓住课的本质内容,找准课的切入点,然后理出一条线,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进行教学。
于是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选取两位数“23”为本课的例题,通过分析“23”,把1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出示的一题看计算器写数,引出23。进而让学生观察23这个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得到如下的信息:(板书)
(1)个位上的数是3;
(2)十位上的数是2;
(3)个位-十位=1
(4)个位 十位=5
二、用劲至深见壮硕——练习用材“丰
而实”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关于“经典”课如何创新的讲座。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斯老师讲到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中的一题练习:看计数器写数。
1.出示1397、6427的计算器图,请学生读出计数器上的数;
2.请写出1397后面的4个数,即
1397()()()()
6427前面的2个数和后面的2个数。即()()6427()()
看似平淡无奇的看计数器写数练习,却如此暗藏玄机。难怪平时我们观摩名师们的课堂,发现他们的题量较少,可是课堂依旧生动、精彩,充满张力和活力。刚巧,我自己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受到斯老师简约、创新的理念启发,我便有了以下的练习设计:
(1)口算。用开小火车的形式铺开计算面。
(2)分类。通过分类,归纳出计算特点,并总结计算方法。
(3)按类出题。鼓励学生互出互答。
(4)代数出题。抓住“35 30”提问:谁能出35 □<100的算式?共有几题?
三、巧串妙排畅想肥——教学组材“巧
而优”
人教版的小数教材中复习整理课内容多,如果我们随意组拼可能会导致内容杂乱无序,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教师们将内容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数学乐园”一课,教材编排了“走迷宫”“对口令”“送信”“排队”“投球”五个游戏的形式来复习本单元
中10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数和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简单的统计。我在尊重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中出示的毫无关联的五个游戏进行巧妙地有机整合,创设了“学生乘车参观数学乐园”的情景。
我们发现:数学课堂教学如果能精选素材、妙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去除臃肿,走向凝练,去除烦琐,走向精干,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凸显研究主题。有效利用、创造性使用、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将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别样的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体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