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tiet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集美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0)
  摘 要: 一节新课的导入犹如一曲交响乐的前奏,只有奏好起始的最强音,才能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做好铺垫。本文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优秀教师的课堂导入实例,探讨阅读教学导入中的生活体验式。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语文阅读教学 导入策略
  建构主义的中心理念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的同時,实施自主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和有效性的管理。这正与“少教多学”的理论不谋而合,语文教学的方式有很多,而导入环节的教学策略更需要创新性地改革。只有将“外在控制”教学设计和“内在控制”教学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应该是教学设计真正的发展方向。
  文学因生活而生动,生活因文学而精彩。教师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一个宏观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真正的体验式学习和互动合作学习的模式。“玩耍和实验都是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实际环境中的学习和体验为孩子们的想法的准确性和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了直接的反馈”(斯皮诺)。为了帮助学习者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达到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教师要在未讲知识和已学知识之间搭建支架,让学生在现实世界里先行获得直接经验而学习。
  如散文《春》,这是一次实地指导学生观察景物的户外教学,是教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学生近距离地观察春天的一草一木。教师要求一大早就开始踏春,学生欢声笑语地与教师同行在郊外的小路上,教师指着正冉冉升起的太阳,说:“谁能描述下春天的太阳?”一个学生急着回答道:“血红。”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又抢着回答道:“不,是通红,血红有些让人感觉恐怖。”“像个火球。”一个声音从学生中发出。“春天的太阳不应该有夏天那么热烈,而是温暖的感觉。”教师立刻提醒学生关于课文中的一句话:“朱自清先生用一句这样的话描写春天的太阳‘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此句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春天太阳的颜色,同时说明了太阳的现状。说明太阳有一张令人感觉温柔的脸。”随后,学生静静地听着、看着、走着、说着,一路感悟着春之美。星期一,当学生重返课堂时,不需要绚丽的导入语言,学生就可以心领神会,早已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课本,一睹《春》的魅力景色。《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生活体验式的导入设计将精彩生动地拉开这篇课文的序幕,以这种形式带领每个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之中,而在这种全新的体验中,相信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对这篇文章深刻的个性化解读。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在学生踏青时也体会以作者的视角观察春天,细腻地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文本中语言的绚丽多姿。学生从红黄绿的花草中感悟到的,不仅是课文中体现出的作者描写的真实,更让青春期的学生感受到生命如春天般朝气蓬勃。文中的所写景物都是我们在春天的郊野常见到的事物,一次利用周末春游这样一个机会邂逅春天的美,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这篇《春》之颂歌。踏春之后的重返课堂,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滴汗水,学生都积极地发言,思路清晰、讲解生动。
  曾有位教师在讲课文《包身工》时,设计这样的导入:让每位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各类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工形象,用摄像机、照相机、录音器,或是自己的手中的笔,详细记录下属于他们的真实生活,要求观察他们一整天或是一个礼拜的点滴,最后整理材料、撰写报告,与全班学生和老师一起分享。汇报会上,有位学生慷慨激昂地朗读着:“其实,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城市的清洁靠着是他们勤奋的双手才越显美丽,我们房子的一砖一瓦倾注着他们的汗水才越显坚固,我们每天吃的新鲜食物是靠他们的日夜栽培才越显绿色健康……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他们,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把‘农民工’这三个字摆得那么低?其实我们不知道在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不小心伤害了他们,也伤害了自己。为什么他们为我们每个人创造了那么和谐的环境,而他们却连自己的子女放在身边的权利都没有?我们还对得起他们,对得起我们自己的良心吗?”学生陷入沉思。其实,这个导入的延伸是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人物的真实一面。小到人物的一颦一笑,大到具体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各自心中最真实典型的农民工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原来现实中的农民工生活得如此艰辛,他们的地位是如此卑微,一切都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即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却是那么纯净和执著,因为在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这种课堂的导入已经不仅仅是几句话诠释的精彩内容,而是在升华学生的一份真情。
  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始终谨记以学生为本,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思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潜力,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积极有效地利用。教学导入环节虽说是一个小小的起点,但更要做成一个大亮点,迸射智慧的火光。导入环节的方式其实还有很多种,教育工作者会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渐挖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会扬长避短,获得长足发展。教学工作者要有信心打好这场“建构”教学的战役。
其他文献
高校图书馆读者偷窃、损坏图书现象由来已久,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不仅对图书馆的藏书构成了实在的威胁,而且助长了某些大学生贪图阅读方便,损人利己的不良行为的滋生及发展,
期刊
(洪泽县实验中学,江苏 洪泽 223100)  摘 要: 英汉互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英汉互译的目的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文章著重从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使命。  关键词: 英汉互译 中西文
期刊
(琼州大学 图书馆,海南 三亚 572022)  摘 要: 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到来,凸显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管理创新,从体制、观念文化和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着手,才能走出传统模式,实现新的发展和飞跃。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管理体制 现代管理理念 管理方式方法  图书馆、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三个重要的条件,图书馆是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和支撑。2
期刊
黑夜之歌  仔细的将黑夜描黑  这样我就可以坐在黑暗的角落  听一首唱给夜晚的歌  让走失的黑夜不会在寒冷中流浪  让黑色的眼睛能找到光明  就算你已逃离身影却在我心中  是谁手握火把  要去点燃夜晚的明月  从我黑色的世界里  惊醒那片沉重的梦境  也许黑暗的背后是荒凉的戈壁  用寂静收割着我的一无所有  十二月  没有迎来最后的冬雪  那些哭泣的人再也无法冬眠  人们都在失落中观望  或许你并
期刊
(文县第二中学,甘肃 文县 746400)  摘 要: 诵读是真正的文化遗产,现代语文工作者要重视诵读,传承经典,教会学生理解运用“因声而见情”和“传情发于声”的诵读方法。诵读教学法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声情统一,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释放文韵快感,品味作品情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理,拓展情怀;改变观念,重拾诵读;声情并茂,情发育声。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古诗词教学 诵读教学
期刊
(建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辽宁 建昌 125300)  在文学的诸多门类中,诗歌可以说是最独特的一种文体,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与散文、小说、戏剧相比,由于表达的生动精练及鲜明的形象感,它的审美价值似乎更集中,更多体现了文学的纯粹性,成为美育的载体。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将素质教育提上议事日程,从而重视作为素质教育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