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2013年湖北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上善如水任方圆。这句名言出自于老子,意思是做人最高的品行要像水一样柔韧、包容。做人如此,做幼师更是如此。水之所以落地成型,随物赋形,是因为水有一个宽阔的胸怀,能包容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幻莫测,默默倾听他们的心声,并能溶于万事万物之间。如果我们幼师能拥有一个水一样广阔的胸怀,去包容每一个孩子,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就能融入孩子的世界,与之共同成长。
说到倾听,我相信众多的幼师更注重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更多的时候忽视了去倾听孩子。孩子们之所以喜欢跟我们倾述,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想与我们成为朋友,想得到我们的爱。
每年的九月是新生入园之际,也是最吵闹,最让人烦心的一个月。很多老师都难以忍受新生的哭闹,特别是那些哭闹不止的顽固分子。他们那倔强的哭声让人烦躁,让人愤怒,很多老师在用尽各种安抚办法无效后都会忍不住去吓唬那些孩子,一些胆小的真的就吓得不哭了,可是那些极少数的孩子仍是哭的昏天地暗,让人似乎束手无策。其实,哭闹也是孩子们的一种倾述,孩子们在用哭闹来倾述他们离开亲人的不安,恐慌,如果我们不懂得倾听他们的心声,一味的去压制孩子,我们就没有办法了解孩子的需求,更没有办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杨杨是小三班的小不点,入园的第一天我从奶奶手中把她抱下来,从那一刻起她就认定了我是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她谁也不要,就趴在我身上哭闹着要奶奶。为了安抚她,我假装拿出手机给她奶奶打电话,她一边哭一边紧紧地盯着我的手机,试着将耳朵贴到了我的手机上。虽然里面没有传来奶奶熟悉的声音,但她还是听信了我的话,奶奶就在上楼梯,一会就来接杨杨。降低了哭闹声的她睁大了眼睛望着教室外,轻轻的抽泣着,1分钟、2分钟.......望眼欲穿的杨杨终于没有耐心等下去“哇,我要奶奶,老师,你送我到奶奶去!”刚刚安静了三分钟的杨杨又爆发了,从她骨碌骨碌转动的眼珠中我看到了孩子极度的不安,从她“哇哇,我要奶奶”的哭诉声中我听出了奶奶对她的重要性。我紧紧地抱着她,用手不断的抚摸着她的小脑袋,不断地用语言提醒她,“奶奶去买菜了,一会就回来接杨杨哦。”“杨杨不哭了,奶奶就第一个来接杨杨哦。”第一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或者玩玩游戏,或者唱唱歌,又或者玩玩玩具,他们哭哭停停,闹闹玩玩,只有杨杨是班里唯一一个哭了一整天的孩子。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抱着她我喂旁边的孩子吃了两碗饭,可是一粒米都没喂进她的嘴巴;抱着她我拍着旁边的孩子睡了一个又一个,可是她一直没有睡下去。哭了一上午的她很疲惫,眼睛都打不开,可就是不能放到床上去,一放她就睁开眼睛大哭“我要奶奶,我要奶奶”,无奈,我只好抱着她在床边坐了一中午。直到下午放学孩子的奶奶来接,我的手臂才解放出来你,当孩子从我手中扑向奶奶怀里时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她们之间的那份爱!
杨杨倔强的哭声让我们很伤脑筋,特别是我每天从奶奶手中接过杨杨时,她撕心裂肺的哭闹声让我有时候真的很想让奶奶将她带回家。 可是教师的职责提醒我要包容,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让杨杨不哭的理由,一个又一个的理由,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班里的老师对我说:“就把她丢一边让她哭去,时间长了就好了。”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这么做对于一个仅有三岁的孩子来说太残忍。《指南》中提出: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通过观察,我发现爱哭的杨杨虽然只有三岁,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在家里有很好的交流对象。于是我尝试着在与杨杨的对话中去寻找契机,我每天用心的去倾听孩子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认真地去回应她那些天天重复的话题,不再敷衍她。
“老师,我喜欢我奶奶!奶奶会给我梳漂亮的小辫子。”
“是吗?老师也喜欢你,也会梳漂亮的小辫子哦!”
“老师,你送我到奶奶去吧!”
“现在可不行哦,杨杨以经常长大了,要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等放学了奶奶就来接你了。”
“我想奶奶!”
“奶奶也会想你的,但是如果你老是哭的话奶奶和老师都会很伤心的哦!”
“我就要奶奶,不要奶奶伤心,呜呜”
“奶奶说了我们跟老师一起唱歌做游戏她就不会伤心泪哦?”……!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天天陪她聊奶奶,天天听着孩子在我耳边唠叨着有关奶奶一切的一切,从我们的谈话中我知道孩子的爸妈都在乡镇当老师,因为工作的缘故很少回家,孩子一直都跟奶奶一起生活,所以其他的孩子都是哭着要妈妈,只有杨杨天天要的是奶奶。聊天间我和杨杨的距离越来越近,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我们惊喜的发现杨杨在幼儿园也能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玩游戏了……周而复始,我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杨杨不再哭着入园了,每天早上自己走进教室牵着我的手说:“老师,我来了,看,我没哭。”“哦,我的杨杨真乖啊!长大了吧!”
其实当我们真正的用心去倾听孩子,并给与相应的回应时,我们可以倾听到孩子的心声,可以在对视的眼神中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也因此会对我们敞开心扉。
人们都说女人似水,就让我们像水一样去包容我们的孩子,像水一样静静地倾听孩子们的诉说,我们就一定能读懂孩子,就一定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共同成长!
说到倾听,我相信众多的幼师更注重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更多的时候忽视了去倾听孩子。孩子们之所以喜欢跟我们倾述,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想与我们成为朋友,想得到我们的爱。
每年的九月是新生入园之际,也是最吵闹,最让人烦心的一个月。很多老师都难以忍受新生的哭闹,特别是那些哭闹不止的顽固分子。他们那倔强的哭声让人烦躁,让人愤怒,很多老师在用尽各种安抚办法无效后都会忍不住去吓唬那些孩子,一些胆小的真的就吓得不哭了,可是那些极少数的孩子仍是哭的昏天地暗,让人似乎束手无策。其实,哭闹也是孩子们的一种倾述,孩子们在用哭闹来倾述他们离开亲人的不安,恐慌,如果我们不懂得倾听他们的心声,一味的去压制孩子,我们就没有办法了解孩子的需求,更没有办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杨杨是小三班的小不点,入园的第一天我从奶奶手中把她抱下来,从那一刻起她就认定了我是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她谁也不要,就趴在我身上哭闹着要奶奶。为了安抚她,我假装拿出手机给她奶奶打电话,她一边哭一边紧紧地盯着我的手机,试着将耳朵贴到了我的手机上。虽然里面没有传来奶奶熟悉的声音,但她还是听信了我的话,奶奶就在上楼梯,一会就来接杨杨。降低了哭闹声的她睁大了眼睛望着教室外,轻轻的抽泣着,1分钟、2分钟.......望眼欲穿的杨杨终于没有耐心等下去“哇,我要奶奶,老师,你送我到奶奶去!”刚刚安静了三分钟的杨杨又爆发了,从她骨碌骨碌转动的眼珠中我看到了孩子极度的不安,从她“哇哇,我要奶奶”的哭诉声中我听出了奶奶对她的重要性。我紧紧地抱着她,用手不断的抚摸着她的小脑袋,不断地用语言提醒她,“奶奶去买菜了,一会就回来接杨杨哦。”“杨杨不哭了,奶奶就第一个来接杨杨哦。”第一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或者玩玩游戏,或者唱唱歌,又或者玩玩玩具,他们哭哭停停,闹闹玩玩,只有杨杨是班里唯一一个哭了一整天的孩子。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抱着她我喂旁边的孩子吃了两碗饭,可是一粒米都没喂进她的嘴巴;抱着她我拍着旁边的孩子睡了一个又一个,可是她一直没有睡下去。哭了一上午的她很疲惫,眼睛都打不开,可就是不能放到床上去,一放她就睁开眼睛大哭“我要奶奶,我要奶奶”,无奈,我只好抱着她在床边坐了一中午。直到下午放学孩子的奶奶来接,我的手臂才解放出来你,当孩子从我手中扑向奶奶怀里时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她们之间的那份爱!
杨杨倔强的哭声让我们很伤脑筋,特别是我每天从奶奶手中接过杨杨时,她撕心裂肺的哭闹声让我有时候真的很想让奶奶将她带回家。 可是教师的职责提醒我要包容,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让杨杨不哭的理由,一个又一个的理由,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班里的老师对我说:“就把她丢一边让她哭去,时间长了就好了。”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这么做对于一个仅有三岁的孩子来说太残忍。《指南》中提出: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通过观察,我发现爱哭的杨杨虽然只有三岁,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在家里有很好的交流对象。于是我尝试着在与杨杨的对话中去寻找契机,我每天用心的去倾听孩子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认真地去回应她那些天天重复的话题,不再敷衍她。
“老师,我喜欢我奶奶!奶奶会给我梳漂亮的小辫子。”
“是吗?老师也喜欢你,也会梳漂亮的小辫子哦!”
“老师,你送我到奶奶去吧!”
“现在可不行哦,杨杨以经常长大了,要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等放学了奶奶就来接你了。”
“我想奶奶!”
“奶奶也会想你的,但是如果你老是哭的话奶奶和老师都会很伤心的哦!”
“我就要奶奶,不要奶奶伤心,呜呜”
“奶奶说了我们跟老师一起唱歌做游戏她就不会伤心泪哦?”……!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天天陪她聊奶奶,天天听着孩子在我耳边唠叨着有关奶奶一切的一切,从我们的谈话中我知道孩子的爸妈都在乡镇当老师,因为工作的缘故很少回家,孩子一直都跟奶奶一起生活,所以其他的孩子都是哭着要妈妈,只有杨杨天天要的是奶奶。聊天间我和杨杨的距离越来越近,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我们惊喜的发现杨杨在幼儿园也能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玩游戏了……周而复始,我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杨杨不再哭着入园了,每天早上自己走进教室牵着我的手说:“老师,我来了,看,我没哭。”“哦,我的杨杨真乖啊!长大了吧!”
其实当我们真正的用心去倾听孩子,并给与相应的回应时,我们可以倾听到孩子的心声,可以在对视的眼神中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也因此会对我们敞开心扉。
人们都说女人似水,就让我们像水一样去包容我们的孩子,像水一样静静地倾听孩子们的诉说,我们就一定能读懂孩子,就一定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