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茶是南方特有的一种木本食用油料,因其茶油美味和营养价值高而备受人们的青睐。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油茶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因此,掌握油茶的丰产栽培技术对于推动我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通过油茶的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为我县油茶的栽培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油茶;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前言:
绩溪县地处皖南山区,低山丘陵地带,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之一,历来有种植油茶的习惯。油茶种子可榨油,茶油是优质食用油 ,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油茶木材坚韧,是工农业用具的良好用材。近年来,绩溪把油茶产业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截至到目前,绩溪县已建立油茶基地81个,发展油茶林面积5万余亩。因此提高油茶的丰产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迫在眉睫。
一、油茶的生物学特性
油茶(CmellioleiferaAbel),属山茶科。常绿小乔木,高2—6米,枝略被毛,树皮黄褐色,芽有疏松的鳞片,稍被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小锯齿,上面有光泽,嫩时疏生茸毛,侧脉不明显;花白色,单生或并生于枝顶,无梗;萼片圆形,外被丝毛;花瓣5~7,倒卵形,先端深2裂,外面稀被毛;雄蕊多数;子房密被丝状绒毛,花柱顶端3浅裂,基部有毛。蒴果近球形,2~3裂,果瓣厚木质。种子一般是黑色或者茶褐色,呈三角状,1~2粒。花期9~11月。油茶是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长1—2米,侧根、细根较少,呈扩散型,根系具有强烈的趋肥性。喜温暖,怕严寒。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
二、油茶的栽培技术
1、良种选择
选择良种,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果大、皮薄、结果多、出油率高且搞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苗。油茶为异花授粉的树种,而且异树授粉的授粉率高,若选无性系进行栽植,为满足授粉需要,须选5个以上优无性系混合配置,而且无性的花期、果期、成熟期要一致,以利于授粉和便于采摘等管理。
2、林地选择
油茶虽然有着很强的适应性,但依然需要给油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进行林地的选择时,需要注意林地土壤、地势和海拔等各种因素。土壤为酸性红壤和黄红壤,其pH值为5~6;地势应该选择那些平缓的坡地,坡度最好不超过25°,海拔不宜过高,尽量选择在500m以下,林地要避风向阳;同时,最好还要利于机械的开垦。
3、苗木选择
油茶用于造林的苗木一定要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苗茎粗壮,一般选择一年生嫁接苗高度为12cm以上、二年生为30cm以上,顶芽饱满,根系发达,产量在75万~120万株/hm2的苗木。起苗时苗田土壤必须湿润,晴天应安排早晚起苗,苗木出圃注意保护根系,分级包扎,苗木在运输中不得超过18h,苗木下车后要及时打泥浆,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4、整地施肥
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通过翻松土壤,加深松土层厚度,改良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油茶林整地方式主要有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根据地形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在山地栽培条件下,整地应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应尽量进行水平梯带整地。整地时要将山上的杂草和灌木清除,挖40cm×40cm×30cm的穴,株行距2m×3m。施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5、苗木栽植
以植苗造林为主,栽植时应适当修剪主根和密集的枝叶,尽量多带宿土或黄浆根。造林季节宜早不宜迟,在“立春”到“惊蛰”之间,芽将萌动之前造林最为适宜。植苗时应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平坡大穴,在栽植后要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凸形,防止积水而造成水渍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过原圃地根际1~1.5cm为宜。植苗造林一般不栽隔夜苗,当天不能栽完的苗木应分散假植在阴凉处。假植苗木要排得松、埋得深、采得实,千万不能让苗根曝晒。在条件许可时,最好采用容器苗造林。
三、管理措施
1、幼茶园的管理
1.1间作
间作是培育和保护油茶幼林,提前收益的最佳途径。油茶幼林期间,可利用林地间隙种植绿肥、豆科等作物,以中耕施肥代替抚育,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灌木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林地小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林间湿度,从而促进油茶幼林根系生长和树体发育,达到速生、早实的目的。间作时要注意在幼树周围留下一定距离不要栽种,以免妨碍油茶正常生长。
1.2施肥
施肥要掌握看山施肥、看树施肥、看肥施肥、看季节施肥的原则,早春施氮肥和适量的钾肥,以促进抽梢、发叶;夏秋施磷肥和适量的氮肥;冬季施磷钾肥,施肥时一般采用点状施和环状沟施。在树冠周围挖3个小穴并将肥料放入穴中盖上泥土的为点状施;在树冠的外沿通过挖宽深分别为20~30cm的半圆形或者圆形沟的施肥为环状沟施。此外,要根据油茶的发育成长规律来逐年增加肥料,以满足油茶在生长的过程中所需的肥料。
1.3幼苗的整形
油茶树幼苗需要进行整形,一般整形分为两步,首先是养干,即在造林后的2月内,将幼树顶芽所萌发的春梢要全部的进行保留,促使其迅速的形成了主干;其次是定形,一般要根据树干的情况来决定,对徒长的晚秋梢和夏梢要进行压低修剪,剪口一般在主枝离油茶树干的20cm的位置保留3个芽位,当在第3月的时候,树高长到70~80cm的时候,在树干的周围选择出3个强壮的主枝,通过相应的修剪来去除多余的脚枝。
2、成林油茶园的管理
成林的油茶管理往往包括施肥、清园疏伐和复垦更新。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油茶高产的关键,因此要根据油茶树的情况进行施肥,成林每株一般施有机肥30kg左右,混合肥0.5kg左右,火土灰、草木灰3kg左右,大年多施氮、磷肥,以固果和促进花芽分化。除施肥外,还需要进行清园疏伐,即清理林间的石块和杂草以及那些枯老的树枝,进行集中处理,对过密的进行间苗疏伐,保留壮苗,过稀的进行相应的补苗。 3、病虫害防治
在油茶病虫害的防治上,积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治早、治小、治了”。在我县境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病虫害:
3.1烟煤病
病菌侵入叶片、枝条,初期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形成圆形黑色霉点,有的沿主脉扩展后逐渐增多,形成较厚的黑色烟煤状层,影响油茶生长和结实,甚至造成植株枯死。防治方法:改善林内的光照条件和卫生状况,修除病枯枝用波美度0.3~0.5、冬季用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防治。
3.2油茶炭疽病
主要在果实、叶、枝和树干上发病,造成果实开裂、果实和叶片大量脱落,枝条枯死,树干溃疡等,影响树体生长和茶果产量。发生时,在果实、枝叶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淡褐色病斑,呈不规则轮纹,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褐色的小点。发生时间通常在6~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成林在8~9月会见到大量落果落叶。防治方法:剪除各种病虫枯枝和破伤枝,清除病果;落花后10d左右开始喷药,15d一次,连喷3次,在雨后喷药。常用药剂有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及25%苯菌灵乳油1000~1500倍液。
3.3茶籽蟓甲成虫以头管插入未成熟的油茶果内取食,引起油茶果早期脱落,幼虫在果内蛀食果仁,使油茶籽严重减产。油茶农所说“十担茶籽九担空”,指的就是其危害的结果。防治方法:结合油茶园深耕,消灭幼虫和蛹;成虫盛发期利用其假死性振落捕杀;发生严重的油茶园可在成虫盛发期用清源保(0.6%苦参碱)水剂600~800倍喷雾,或用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
4、油茶籽的采收与加工
适时采收是丰产丰收的保证。油茶籽一般要在10月下旬成熟,若过早采收,不仅影响出油率,而且茶油质量差,易于酸败。目前我县普遍采用摘果方式采收,在采摘时正逢油茶花含苞待放之际,须保护果枝与花蕾,以免影响来年产量,茶果采回后堆放5-7天,可提高3-5%的出油率,然后集中处理出籽,使茶籽含水量稳定在10%左右时进行密闭贮藏。茶籽榨油宜在春节前榨完,最晚不超过翌年6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茶在生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对油茶稳产高产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总结、研究,培育出好的油茶品种,促进油茶产量的提升及油茶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为我县油茶的产业化、拉长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必豪.油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
[2]赵加苍,杨祖芬,孟学祥.浅谈油茶的栽培技术与管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06.
[3]曹永.高产油茶栽培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1,09:96-98.
[4]崔勇,蓝峰,苏子昊,黎子明,谢舒.油茶栽培机械化作业技术路线研究[J].南方农机,2010,01.
[5]朱国华,吴黎明,颜福花,倪荣新.良种油茶栽培经济效益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04.
[6]黄进田.关于如何提高油茶栽培技术和效益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2,09.
【关键词】油茶;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前言:
绩溪县地处皖南山区,低山丘陵地带,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之一,历来有种植油茶的习惯。油茶种子可榨油,茶油是优质食用油 ,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油茶木材坚韧,是工农业用具的良好用材。近年来,绩溪把油茶产业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截至到目前,绩溪县已建立油茶基地81个,发展油茶林面积5万余亩。因此提高油茶的丰产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迫在眉睫。
一、油茶的生物学特性
油茶(CmellioleiferaAbel),属山茶科。常绿小乔木,高2—6米,枝略被毛,树皮黄褐色,芽有疏松的鳞片,稍被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小锯齿,上面有光泽,嫩时疏生茸毛,侧脉不明显;花白色,单生或并生于枝顶,无梗;萼片圆形,外被丝毛;花瓣5~7,倒卵形,先端深2裂,外面稀被毛;雄蕊多数;子房密被丝状绒毛,花柱顶端3浅裂,基部有毛。蒴果近球形,2~3裂,果瓣厚木质。种子一般是黑色或者茶褐色,呈三角状,1~2粒。花期9~11月。油茶是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长1—2米,侧根、细根较少,呈扩散型,根系具有强烈的趋肥性。喜温暖,怕严寒。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
二、油茶的栽培技术
1、良种选择
选择良种,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果大、皮薄、结果多、出油率高且搞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苗。油茶为异花授粉的树种,而且异树授粉的授粉率高,若选无性系进行栽植,为满足授粉需要,须选5个以上优无性系混合配置,而且无性的花期、果期、成熟期要一致,以利于授粉和便于采摘等管理。
2、林地选择
油茶虽然有着很强的适应性,但依然需要给油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进行林地的选择时,需要注意林地土壤、地势和海拔等各种因素。土壤为酸性红壤和黄红壤,其pH值为5~6;地势应该选择那些平缓的坡地,坡度最好不超过25°,海拔不宜过高,尽量选择在500m以下,林地要避风向阳;同时,最好还要利于机械的开垦。
3、苗木选择
油茶用于造林的苗木一定要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苗茎粗壮,一般选择一年生嫁接苗高度为12cm以上、二年生为30cm以上,顶芽饱满,根系发达,产量在75万~120万株/hm2的苗木。起苗时苗田土壤必须湿润,晴天应安排早晚起苗,苗木出圃注意保护根系,分级包扎,苗木在运输中不得超过18h,苗木下车后要及时打泥浆,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4、整地施肥
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通过翻松土壤,加深松土层厚度,改良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油茶林整地方式主要有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根据地形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在山地栽培条件下,整地应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应尽量进行水平梯带整地。整地时要将山上的杂草和灌木清除,挖40cm×40cm×30cm的穴,株行距2m×3m。施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5、苗木栽植
以植苗造林为主,栽植时应适当修剪主根和密集的枝叶,尽量多带宿土或黄浆根。造林季节宜早不宜迟,在“立春”到“惊蛰”之间,芽将萌动之前造林最为适宜。植苗时应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平坡大穴,在栽植后要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凸形,防止积水而造成水渍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过原圃地根际1~1.5cm为宜。植苗造林一般不栽隔夜苗,当天不能栽完的苗木应分散假植在阴凉处。假植苗木要排得松、埋得深、采得实,千万不能让苗根曝晒。在条件许可时,最好采用容器苗造林。
三、管理措施
1、幼茶园的管理
1.1间作
间作是培育和保护油茶幼林,提前收益的最佳途径。油茶幼林期间,可利用林地间隙种植绿肥、豆科等作物,以中耕施肥代替抚育,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灌木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林地小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林间湿度,从而促进油茶幼林根系生长和树体发育,达到速生、早实的目的。间作时要注意在幼树周围留下一定距离不要栽种,以免妨碍油茶正常生长。
1.2施肥
施肥要掌握看山施肥、看树施肥、看肥施肥、看季节施肥的原则,早春施氮肥和适量的钾肥,以促进抽梢、发叶;夏秋施磷肥和适量的氮肥;冬季施磷钾肥,施肥时一般采用点状施和环状沟施。在树冠周围挖3个小穴并将肥料放入穴中盖上泥土的为点状施;在树冠的外沿通过挖宽深分别为20~30cm的半圆形或者圆形沟的施肥为环状沟施。此外,要根据油茶的发育成长规律来逐年增加肥料,以满足油茶在生长的过程中所需的肥料。
1.3幼苗的整形
油茶树幼苗需要进行整形,一般整形分为两步,首先是养干,即在造林后的2月内,将幼树顶芽所萌发的春梢要全部的进行保留,促使其迅速的形成了主干;其次是定形,一般要根据树干的情况来决定,对徒长的晚秋梢和夏梢要进行压低修剪,剪口一般在主枝离油茶树干的20cm的位置保留3个芽位,当在第3月的时候,树高长到70~80cm的时候,在树干的周围选择出3个强壮的主枝,通过相应的修剪来去除多余的脚枝。
2、成林油茶园的管理
成林的油茶管理往往包括施肥、清园疏伐和复垦更新。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油茶高产的关键,因此要根据油茶树的情况进行施肥,成林每株一般施有机肥30kg左右,混合肥0.5kg左右,火土灰、草木灰3kg左右,大年多施氮、磷肥,以固果和促进花芽分化。除施肥外,还需要进行清园疏伐,即清理林间的石块和杂草以及那些枯老的树枝,进行集中处理,对过密的进行间苗疏伐,保留壮苗,过稀的进行相应的补苗。 3、病虫害防治
在油茶病虫害的防治上,积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治早、治小、治了”。在我县境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病虫害:
3.1烟煤病
病菌侵入叶片、枝条,初期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形成圆形黑色霉点,有的沿主脉扩展后逐渐增多,形成较厚的黑色烟煤状层,影响油茶生长和结实,甚至造成植株枯死。防治方法:改善林内的光照条件和卫生状况,修除病枯枝用波美度0.3~0.5、冬季用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防治。
3.2油茶炭疽病
主要在果实、叶、枝和树干上发病,造成果实开裂、果实和叶片大量脱落,枝条枯死,树干溃疡等,影响树体生长和茶果产量。发生时,在果实、枝叶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淡褐色病斑,呈不规则轮纹,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褐色的小点。发生时间通常在6~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成林在8~9月会见到大量落果落叶。防治方法:剪除各种病虫枯枝和破伤枝,清除病果;落花后10d左右开始喷药,15d一次,连喷3次,在雨后喷药。常用药剂有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及25%苯菌灵乳油1000~1500倍液。
3.3茶籽蟓甲成虫以头管插入未成熟的油茶果内取食,引起油茶果早期脱落,幼虫在果内蛀食果仁,使油茶籽严重减产。油茶农所说“十担茶籽九担空”,指的就是其危害的结果。防治方法:结合油茶园深耕,消灭幼虫和蛹;成虫盛发期利用其假死性振落捕杀;发生严重的油茶园可在成虫盛发期用清源保(0.6%苦参碱)水剂600~800倍喷雾,或用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
4、油茶籽的采收与加工
适时采收是丰产丰收的保证。油茶籽一般要在10月下旬成熟,若过早采收,不仅影响出油率,而且茶油质量差,易于酸败。目前我县普遍采用摘果方式采收,在采摘时正逢油茶花含苞待放之际,须保护果枝与花蕾,以免影响来年产量,茶果采回后堆放5-7天,可提高3-5%的出油率,然后集中处理出籽,使茶籽含水量稳定在10%左右时进行密闭贮藏。茶籽榨油宜在春节前榨完,最晚不超过翌年6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茶在生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对油茶稳产高产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总结、研究,培育出好的油茶品种,促进油茶产量的提升及油茶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为我县油茶的产业化、拉长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必豪.油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
[2]赵加苍,杨祖芬,孟学祥.浅谈油茶的栽培技术与管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06.
[3]曹永.高产油茶栽培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1,09:96-98.
[4]崔勇,蓝峰,苏子昊,黎子明,谢舒.油茶栽培机械化作业技术路线研究[J].南方农机,2010,01.
[5]朱国华,吴黎明,颜福花,倪荣新.良种油茶栽培经济效益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04.
[6]黄进田.关于如何提高油茶栽培技术和效益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