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导师制的发展开始,阐述了推行导师制的意义、导师的职责、学生的义务,及我系导师制的的做法和目前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导师制是在传统的导师制基础上,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而出现的大学生教学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關键词:导师制 导师职责 大学生
1 导师制的发展
“导师制”早在14世纪就由英国教育家提出。17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这种制度,其实质就是对研究生的“个别辅导制”,并不用于其他层次的学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开始实施学分制,并进一步将原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移植”用于本科生的培养。随后导师制在不同层次学校推广开来。
2 推行导师制的意义
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学生成长导师制”就是变学生管理以班主任为主体为教师全员参与、变注重学生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新机制。全体任课教师既是学生学业发展上的导师,又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引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学生成长导师制”注重以人为本,“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实际因人施教,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化发展,通过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学校教育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变为“人生成长的导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激发学生自主发展需求,借助“学生成长导师制”这一载体,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3 我系导师工作职责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受导学生搭建立体教育平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受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教育。
3.1 思想引导。主要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指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自立、自律意识,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2 学业辅导。主要是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为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给学生选择专业或择业提出建议。
3.3 生活指导。主要是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住校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与人交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3.4 心理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克服和消除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信和乐观豁达、蓬勃向上的健康心理。
4 学生义务
4.1 尊重导师,与导师坦诚交往,彼此尊重,互相信任。
4.2 谦虚、主动、及时与导师沟通和联系,恳请导师分析自身状况,经常向导师汇报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4.3 主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学习计划,及时做好阶段发展分析。
4.4 谦虚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对导师的工作方式、方法可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以便导师及时调整和改进。
4.5 及时向家长和学校汇报导师的工作情况,配合学校对导师的考核工作。
5 我系在导师制工作中的做法
5.1 双向选择
学生入学后在熟悉学校一阶段后,在大一第一学期由教育教学部把学生平均分配给每位老师,到了大二在师生比较了解的基础上师生进行双向选择,教师指导的学生就此固定下了,直至学生毕业。
5.2 指导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认真遵守导师指责,努力做好导师工作。导师从学生的思想、专业、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等方面及时提供有针对性地帮助,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对学生的教育有整体性。
就拿07级毕业生来说,从他们大二开始进行导师制推行,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14名学生由我辅导。此后就开展工作,首先我跟这些同学集体见面,传达了导师制的意义。随后就抽时间跟每个同学谈心,了解他们的各方面情况,针对每个同学制定了一套辅导方案,也鼓励每个同学有问题多找我。
在跟学生接触中了解到学生的饮食当中存在很多不好的饮食习惯,我就集中给他们做了一次饮食营养与卫生讲座,学生反应很好,说对他们的饮食会有很大帮助。
学生大学期间因恋爱问题,影响到学业的情况很普遍。我就这个问题给他们做了一次《如何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讲座。也鼓励同学们有了这方面困扰后多找我谈心。有个同学我上课发现他老睡觉,就跟他谈心了解,他跟我说出了他的心声,他也是正在初恋,很认真,也很矛盾,就觉得既不想影响学习也不想失去这初恋的机会。我帮他认真分析,最后找出两全其美的办法。
毕业班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实习,可在实习期间还要把毕业论文完成。在毕业实习前指导老师就把论文题目及要求给学生布置下去,让他们带着学习问题参加实习,更有针对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行跟踪指导,遇到的问题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及时沟通,商讨解决。学生在毕业前五个月就要把论文电子第一稿通过邮箱给我传递过来,给予指导,及时把信息给学生反馈回去,然后学生再修改后,再给我发过电子版第二稿,我再给他们指导,直到第三稿才能定稿打印。学生毕业前大约一个月返校参加论文答辩,每个学生的论文成绩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占30%。我指导的学生100%的通过了论文答辩,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6 目前推行导师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部分学校试行的情况来看,导师制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6.1 师生比例失调。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教师数量则由于编制的限制不能得到同步增长,国内各高职高专院校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师缺口。由于师生比例失调,高职高专院校在推行导师制过程中往往要由一名导师指导二三十个学生,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一名导师同时指导几个班、几百名学生的现象。由此引发的后果是指导效果不理想,最终使导师制流于形式。
6.2 配套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经验,学校在推行导师制的过程中,没有配套建设相应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导师工作量的计算不具体,导师的业绩不能及时得到认可,导师工作的好坏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造成一些导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心,没有真正发挥指导的作用,使导师制的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3 部分师生对导师制认识也不充分。有部分师生还沉浸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对现行推行的导师制认识不充分,缺乏积极性,导致此项工作推进速度缓慢。
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实行导师制,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体系为主线,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在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高专导师制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凡丰.独具特色的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6期.
[2]周保垒,孙坤权.试论导师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实施[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徐辉.英国牛津大学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的革新[J].高等教育研究,1986年03期.
[4]宿迁经贸学院“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
關键词:导师制 导师职责 大学生
1 导师制的发展
“导师制”早在14世纪就由英国教育家提出。17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这种制度,其实质就是对研究生的“个别辅导制”,并不用于其他层次的学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开始实施学分制,并进一步将原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移植”用于本科生的培养。随后导师制在不同层次学校推广开来。
2 推行导师制的意义
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学生成长导师制”就是变学生管理以班主任为主体为教师全员参与、变注重学生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新机制。全体任课教师既是学生学业发展上的导师,又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引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学生成长导师制”注重以人为本,“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实际因人施教,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化发展,通过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学校教育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变为“人生成长的导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激发学生自主发展需求,借助“学生成长导师制”这一载体,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3 我系导师工作职责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受导学生搭建立体教育平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受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教育。
3.1 思想引导。主要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指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自立、自律意识,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2 学业辅导。主要是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为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给学生选择专业或择业提出建议。
3.3 生活指导。主要是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住校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与人交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3.4 心理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克服和消除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信和乐观豁达、蓬勃向上的健康心理。
4 学生义务
4.1 尊重导师,与导师坦诚交往,彼此尊重,互相信任。
4.2 谦虚、主动、及时与导师沟通和联系,恳请导师分析自身状况,经常向导师汇报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4.3 主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学习计划,及时做好阶段发展分析。
4.4 谦虚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对导师的工作方式、方法可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以便导师及时调整和改进。
4.5 及时向家长和学校汇报导师的工作情况,配合学校对导师的考核工作。
5 我系在导师制工作中的做法
5.1 双向选择
学生入学后在熟悉学校一阶段后,在大一第一学期由教育教学部把学生平均分配给每位老师,到了大二在师生比较了解的基础上师生进行双向选择,教师指导的学生就此固定下了,直至学生毕业。
5.2 指导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认真遵守导师指责,努力做好导师工作。导师从学生的思想、专业、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等方面及时提供有针对性地帮助,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对学生的教育有整体性。
就拿07级毕业生来说,从他们大二开始进行导师制推行,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14名学生由我辅导。此后就开展工作,首先我跟这些同学集体见面,传达了导师制的意义。随后就抽时间跟每个同学谈心,了解他们的各方面情况,针对每个同学制定了一套辅导方案,也鼓励每个同学有问题多找我。
在跟学生接触中了解到学生的饮食当中存在很多不好的饮食习惯,我就集中给他们做了一次饮食营养与卫生讲座,学生反应很好,说对他们的饮食会有很大帮助。
学生大学期间因恋爱问题,影响到学业的情况很普遍。我就这个问题给他们做了一次《如何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讲座。也鼓励同学们有了这方面困扰后多找我谈心。有个同学我上课发现他老睡觉,就跟他谈心了解,他跟我说出了他的心声,他也是正在初恋,很认真,也很矛盾,就觉得既不想影响学习也不想失去这初恋的机会。我帮他认真分析,最后找出两全其美的办法。
毕业班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实习,可在实习期间还要把毕业论文完成。在毕业实习前指导老师就把论文题目及要求给学生布置下去,让他们带着学习问题参加实习,更有针对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行跟踪指导,遇到的问题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及时沟通,商讨解决。学生在毕业前五个月就要把论文电子第一稿通过邮箱给我传递过来,给予指导,及时把信息给学生反馈回去,然后学生再修改后,再给我发过电子版第二稿,我再给他们指导,直到第三稿才能定稿打印。学生毕业前大约一个月返校参加论文答辩,每个学生的论文成绩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占30%。我指导的学生100%的通过了论文答辩,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6 目前推行导师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部分学校试行的情况来看,导师制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6.1 师生比例失调。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教师数量则由于编制的限制不能得到同步增长,国内各高职高专院校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师缺口。由于师生比例失调,高职高专院校在推行导师制过程中往往要由一名导师指导二三十个学生,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一名导师同时指导几个班、几百名学生的现象。由此引发的后果是指导效果不理想,最终使导师制流于形式。
6.2 配套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经验,学校在推行导师制的过程中,没有配套建设相应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导师工作量的计算不具体,导师的业绩不能及时得到认可,导师工作的好坏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造成一些导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心,没有真正发挥指导的作用,使导师制的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3 部分师生对导师制认识也不充分。有部分师生还沉浸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对现行推行的导师制认识不充分,缺乏积极性,导致此项工作推进速度缓慢。
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实行导师制,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体系为主线,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在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高专导师制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凡丰.独具特色的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6期.
[2]周保垒,孙坤权.试论导师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实施[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徐辉.英国牛津大学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的革新[J].高等教育研究,1986年03期.
[4]宿迁经贸学院“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