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德育先行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育人為本是教育的灵魂和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教育的价值取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育人为本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特别是数学等自然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教育非常关键。我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教育功能,用教师的形象和精神影响学生,以及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数学运用之中、数学实践活动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德育教育的过程既是说理的过程,也是训练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更是学生对情感陶冶和对道德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自身形象和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在打扫卫生时,我与学生一起擦玻璃,抹电扇,重活脏活我领头干。这样大家积极主动,场面总是热火朝天。锻炼时我与同学一起打球,跳绳,做游戏,学生看的少了,参与锻炼的多了。升国旗时,我首先站在队列前端端正正的向国旗行注目礼,学生也就自然照着样子遵守纪律了。记得有一次,预备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书走进教室,原来喧闹的教室一下子变得寂静了。我想这里可能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走进一看,讲台下面的地面上出现了一大片纸屑。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问是谁干的,而是弯下腰把纸片一片一片的捡起。这时坐在前面的孩子聚拢来,大家动手捡起纸片,很快教室前面干净了,接着开始上课。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专心听讲,教室内即使掉根针,都能听见。下课后,我刚到办公室坐下,坐在左前方位置上的两位同学红着脸走了过来。原来他俩为了点小事闹了起来,互相撕碎了对方的本子并撒了一地。他们当着我的面相互道了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还有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抑扬顿挫,体态语言的运用无时无刻的不在感染和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学生。我为了上好每节数学课,我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前备课,在课件的准备,教具的选择,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有选择的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作业,课后辅导等无不倾注我的心血和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点燃激情,阅读情境中观察思考,发现数学信息,分析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归纳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及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学生不仅学得积极,而且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一种为了学生不惜辛苦的境界。要学生守规矩,我自己先做到,自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心灵。用爱的目光启迪智慧,用慈祥的笑容影响着他们,用温暖的话语感染着他们,用人格的魅力影响着学生。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没有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分析理解运用和实践中去。例如在教多位数的读法时,我就搜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和我们颍上县的财政收入等数据对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从数据的变化中,体会到国家和我们颍上县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巨大的变化,从而增加了自豪感。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到时间的流逝之快,珍惜时间利用青春年华获取知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圆周率的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小数的人,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的道路上的许多感人的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专研的精神。教材中有许多像“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里的知识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三世纪我国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而小数的名称是十三世纪我国元代的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十三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而在西方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与小数部分的分界符号。这些知识的教学既让学生学到到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发了自己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决心。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在情境中点燃,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分组合作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探索数学规律和定律。这部分知识如果只靠教师口头传授,学生的记忆是不深刻的。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交流总结,来探索发现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别人的前提下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成功。从中感受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中,我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上,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学习相结合。如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教学的主题实践活动。例如我在数据整理教学时,让学生回家调查家庭使用的塑料袋的数量,然后计算一个班级50人,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内使用的塑料袋的数量,学生计算后,分析发现数量大得惊人。塑料袋的降解过程至少需要十年,如果这样使用下去,塑料袋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的危害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危害这样大,我们该怎样办?这样使学生即学习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又懂得塑料制品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我们使用方便袋的时候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保护环境做到从我做起。又如,我在教负数时,让学生记录家庭的收支,用正号记录家庭的收入,用负号记录家庭的支出,把家庭每天的收入,支出情况记录下来,统计一天,一个月,一年的收支情况。使学生在记账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学习数学有用,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愿望。同时从一年的支出中,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和父母的伟大,从而使学生懂得节约用钱的道理,养成勤检节约的品质,培养了学生对父母的孝心。
  总之,育人为本,德育必须先行,必须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中去,像数学等自然学科的德育渗透教育尤为重要。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示范引导学生,对学生施加影响。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数学主题活动中,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德育教育不喧宾夺主,注意学科的主体性,德育渗透的自觉性、可行性、长期性,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做到点滴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赢,使教育的生命永葆青春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袁伟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
  [2]李茜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教书育人,2019(3).
  [3]李荣.数学学科德育渗透问题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
其他文献
摘要:对2013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28题(3)小题进行了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得出了SO2与酸化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主要为Ag2SO3的结论,提出在编制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的实验探究类试题时,不仅要凸显化学学科的学科能力与学科价值,更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尊重其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指出了SO3 2-对检验Cl-过程中潜在的干扰作用。  关键词:高考化学;SO2与漂粉精反应实验;试题分析  文章
摘要:2012年美国化学周以“纳米科技——科学世界里最小的大视野”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对实验活动进行汇总,细致介绍“石墨烯”案例,总结出活动体现时代特征、关注科技与生活相联系、注重拓展应用、关注学科综合等特点,获取课程资源开发、实验活动没计、科学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化学周;纳米科技;化学教学;联系生活
【摘 要】 班会课对学生的心理调节、养成习惯等的影响是巨大的,国家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对班主任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是实施班级教育的具体承担者,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班会课的组织与实施,由于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班会课如何组织与实施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存在较大的困难。这样,会导致很多班主任比较迷茫,导致一些班会课的内容仅停留于学校管理的上传下达,或者
【摘 要】 在小學语文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本文着重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策略,助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读写结合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缺乏具有深度的阅读,学生的写作就会缺少内涵和思想,写作水平也无法得到实质
【摘 要】 信息时代、新形势下,小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纷繁复杂,如何立足学校教育主阵地来大力加强和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 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这也是基础教育理应肩
【摘 要】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涉及的是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它处理的问题很多都是涉及人际关系,也就是涉及伦理、道德等领域。中小学生也是“人”,而且是特殊的人,处理他们的思想问题不能单从政治角度着眼着手,也应该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给以应有的宽容,在这个前提下引导其进步。  【关键词】 班主任;学生管理;认识偏差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涉及的是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它处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儿童抓起,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词的背诵积累,组织孩子进行经典诵读。经过系统的训练和有计划的培养,一切美妙的人生修养和哲学精髓会如同春风化雨,从他孩子们的诵读过程中渗入心灵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关键词】经典诵读;营造氛围;体验  在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总目标中有这么一段话:“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运动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让孩子坚持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根据孩子的特点,鼓励和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坚持运动,从小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  陈芸曦妈妈:运动从爬楼梯开始   我家女儿胆子小,运动能力比较弱,也不太喜欢运动,偏爱安静活动,我琢磨怎样才能让她爱上运动呢?   我们家卧室在三楼,客厅在一楼,因此我们每天需要上下好多次楼梯。我想借助楼梯来发展女儿的运动能力。开始
【摘 要】 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学生通过阅读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实际生活应用能力的基本素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思考、表达并且学会迁移运用。针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文,教师应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阅读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学生通过阅读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实际生活
《三峡》是一篇千古山水游记佳作。它到底美在哪儿呢?概括起来可以用这么三句话:整体感知其结构之美,细部品读其语言之美,探究赏析其写法之美。  整体感知,美在结构。《三峡》作为“开后世山水文学先河”的作品,从结构安排上来看无不体现其美。首先,作家先山后水,写山为水。作者先写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山势险峻、地形特殊的地理环境。这样简笔勾勒,看似闲笔却与下文的水一脉相承,如果没有高峻的山峡,哪有壮观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