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激趣实践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y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激趣教学既可以提高课堂效果,也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本文认为在古诗课堂通过说故事、唱古诗、演古诗这几个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领略古诗的魅力。
  【关键词】古诗 激趣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64-02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以诵读为,推崇在诵读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诵为主的古诗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意义,在诵读中学生确实可以领略古诗某些意蕴,但是,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古诗课堂显得十分枯燥,学生并不能对古诗产生兴趣,对古诗是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理解古诗的魅力。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创新古诗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促使古诗课堂彰显生机。
  一、结合故事,说古诗
  每一个孩子都热爱故事,把古诗与故事结合一起,能够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笔者首先会搜素古诗的背景资,然后根据古诗的意思设计故事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故事的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笔者就先与学生一起探究这首古诗的背景和古诗含义。这首古诗的含义是:“李白准备乘船离开的时候,忽然岸边传来一阵阵歌声,原来是汪伦和村民在岸边踏步唱歌欢送李白,于是李白感叹,及时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自己的情谊”。这首古诗的含义如果就这样简单直白和学生讲的话,学生对于这首古诗是一知半解的,在教学中笔者就继续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探究:“为什么汪伦会对李白那么好?李白为何会离开?当这两个问题抛出之后,学生都睁大了眼睛,问道:“为什么呢?”这时笔者就趁机说:“这里面有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同学们的兴趣马上来了,“想,老师快告诉我们吧?”于是,我就将汪伦对李白的崇拜说起,然后再告诉学生汪伦是如何接待李白的,将这首诗产生的前因后果都用故事的形式阐述出来。
  通过汪伦和李白的故事,学生对这首诗都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时,笔者就再引导学生在不改变诗意的基础上,为李白和汪伦的友谊编写续集,引导学生创编故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古诗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内涵,从而达到学古诗、品古诗教学目的。
  二、结合音乐,唱古诗
  古人不仅写诗,还经常会配上节奏唱诗,在古诗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引导学生唱古诗,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古诗离当代小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如果采取传统的诵读来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韵味与内涵,是比较难出效果的。笔者在教学中就曾结合音乐,引导学生以吟唱的方式去体验古诗的魅力。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节奏,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1/2,或者是2/2/1,而七言诗的节奏则是2/2/2/1,或者2/2/1/2,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教会学生去掌握这些基础节奏,然后再引导学生找出古诗的重音,并配上伴奏音乐,对古诗进行吟唱。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笔者就引导学生按照2/2/1/2的节奏给古诗划节奏,并配上二声部音乐伴奏和跺脚、拍掌的动作,对古诗进行创编和吟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嘿哟嘿哟嘿哟嘿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遍插/茱萸/少/一人,遍插/茱萸/少/一人,嘿哟嘿哟嘿哟嘿哟”。
  吟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十分新奇,对古诗充满了兴趣。不同的节奏和吟唱力度都会使古诗焕发出不同的意境,音乐节奏让古诗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在不断的吟唱中,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不断的加深,从而更好地感受了古诗的韵律美。
  三、结合戏剧,演古诗
  古诗具有独特的魅力,如精炼的语言,深邃的道理、优美的意境等,在教学中结合戏剧,引导学生演古诗,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多元化人才的教学目标。要演古诗,首先教师要先根据古诗的背景内容撰写小剧本,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排练,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演古诗的重点与难点就是编剧本,这个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从编剧本到排练都以学生的想法为主,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参学习。
  例如在排练《悯农》这首诗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加入农民耕田的场景:“在一个夏日炎炎的下午,几个衣衫篓缕的农民在卖力的挥动锄头,汗如雨下。经过艰辛的劳作,最终的收成还不理想。”这个场景生动的展示了粒粒皆辛苦的来由,真实的景象让学生对这首古诗印象深刻。接着笔者再加入一个学生在生活中浪费粮食的场景,与刚才农民劳作的场景产生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对古诗的内涵有更深的了解。
  将古诗与戏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演古诗,学生不仅可以从文字理解古诗的内涵,还可以在视觉上去理解古诗。劇情的设计有效丰满了古诗的艺术感染力,也有效拉近了学生与故事的距离。将古诗教学与戏剧结合一起,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表演,而是要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的快乐,在古诗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爱上古诗。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教学中深深感受到兴趣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总是将课堂激趣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古诗的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并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一定会使古诗课堂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李友琴.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1期.
  [2]吴绍红.小学古诗教学“四不要”[J].魅力中国,2009年29期.
  [3]董汉英,刘金莲,彭青荣;小学古诗教学的五个环节[J].陕西教育,2000年02期.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其拥有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其往往被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所亲睐。因此,本文主要在于分析合作学习法的优异性及其具体的应用内容,来进一步探索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以期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方法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1997年9月5日,《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简称《联合公约》)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41届常会上获得通过.2001年6月18日,公约正式生效.《联合公约》是迄今为
摘 要:当前的就业环境相对于之前更严峻,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高,用工体制管理严格,加上每年大量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尽管院校以及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相关调查显示技术类的人才需求仍然较大,因此,技工院校应把握时机,促成自身的教学改革。技工院校的教学应该围绕社会的发展水准、生源的素质等要素开展改革,重点提升技工院校的学生就业能力,以及技工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技工院校学生为教学发展
【摘 要】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文能力对学生其他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论述了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态文明意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95-01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广泛包容性的课程,包含了地理
摘 要:为适应专业发展新形势,培养本专业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对传统的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以南昌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为着眼点,提出了基于团队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团队毕业设计新模式。经过4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深化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提高水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毕业设计
摘 要:发展光频标系统的理论分析与精密光谱计算的方法,紧密结合各实验方案,给出实验所需的精密光谱和各种误差的物理来源与极限;揭示光频标系统的量子噪音的内在机制与极限,开拓有效的新方法突破传统的量子极限;揭示多粒子光频标系统的多体量子效应的内在机制,寻找和发展有效的新方法对光频标系统的多体效应进行调控与应用;寻找和发展激光操控和冷却的新途径,探索基于原子系综体系和组合量子体系的新型光频标的可能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作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方面。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聋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也在加紧教学改革的步伐。聋校的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残疾状况、基础能力、学习兴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其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應当把握学生的全面性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争取提高聋校教学的教育质量,保证聋校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88-01  让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的低年级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如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受益终生。在要求方面,我以早读为突破口。早上,我一般是第一个来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