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材料”在绘画活动中投放策略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材料在孩子们的美术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为孩子们准备怎样的材料?准备多少材料比较适宜?通过实践我发现材料的准备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材料呈现杂乱,空间安排不合理,反而可能束缚孩子创作的灵感。本文就大班纸版拓印画《小小粉刷匠》为例,对美术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绘画活动; 材料准备; 投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09-001
  绘画是孩子一百种语言的一种,他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愿望,这一过程是孩子们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的过程。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幼儿与材料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绘画教学的材料准备,我比较注重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打破一张范画、一盒蜡笔、一张白纸,让孩子“学着画”的形式,让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画着学”。然而,实践中我发现,材料的准备不是越多越好。大班纸版拓印画《小小粉刷匠》就是其中的一例。
  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作画材料:小滚筒(人手3个),各色颜料(每桌5种以上)、教师剪贴的图案卡(满满一筐)、作业纸。辅助材料:“小象贝贝家”的墙饰,纸版画作品、抹布、报纸、垃圾桶,作画的服装、《粉刷匠》音乐,笑脸花。教学材料:作画步骤图示。看着满满一桌子的材料,我暗自得意,听课老师一定会给予我“准备充分”的评价。
  活动开始,孩子们一下子被小滚筒吸引住了,蘸上鲜艳的色彩在纸上快乐地舞动着。随着活动的展开,一个个问题出现了:孩子们在小筐中翻寻着喜欢的图案卡,几个孩子都喜欢时出现了争抢。由于桌上材料多,孩子作画的空间很小,作业纸弄到了各色颜料,画面很脏。每人有几个滚筒,因放颜料的格子小,蘸颜料后,孩子没有注意“一一对应”放置,使颜色混杂在了一起。垃圾桶中扔满了图案卡……我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活动结束后,我越想越委屈,辛辛苦苦的准备收到的竟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仔细地分析每一个活动环节,发现:空间的拥挤,使孩子们之间相互干扰,影响了孩子创造性的发挥;材料的繁多,并没有使孩子的作品各显特色。反思中,我深深意识到:材料的准备应与活动目标、孩子的发展紧密联系,应有利于给孩子的自我表达创设丰富而广阔的空间,应当让材料成为孩子多方面发展的助推剂。
  为了证实以上分析是否正确,我又组织了一次拓印活动,活动前,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图案卡。活动时,给每组提供几种原色颜料及调色盘,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组织活动。孩子们在宽敞的环境中,用自己设计的图案卡大胆想象画面内容,用自己调出的颜色大胆地进行拓印,色彩与创造不断从孩子们的指尖流淌出来。
  仔细分析两次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几点启示:
  1.引导孩子参与材料准备
  第一次活动中,由于图案卡是我做的,虽然形象逼真,却不是孩子心中想的内容,所以被孩子冷落了,出现了翻寻自己喜欢的图案卡的现象。可在第二次活动中,当孩子们把自己的图案卡拓印在纸上时,他们是那样的兴奋。我认识到孩子的作品虽然没有老师做的漂亮,有的甚至“缺胳膊少腿”,但这是他们“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是其个性化的表现,充分展示了童心和童趣。
  2.运用材料给孩子学习“搭架”
  第一次活动,我让孩子看着拓印的操作步骤图,学着练习,虽然不是老师的直接示范,但拓印的方法被固定了,束缚了孩子创造的思维。关注孩子的兴趣,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是活动成功的基础。第二次活动,我让孩子利用材料自由尝试拓印,给予他们发现学习的机会。如有的孩子直接把图案卡放在作业纸上,滚筒在图案卡上滚过,作业纸上留下了平面的图案。有的孩子在图案卡上滚上颜色后,把图案卡翻过来拓印在纸上,作业纸上就出现了立体的图案。还有的孩子在滚筒上蘸两种颜色,一滚,纸上留下了奇妙的色彩效果。我选取几种不同的效果让孩子们观察,他们在探索中发现了不同的拓印方法,经过老师的适时指导,他们掌握了这些方法,使教学处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真正有效地让孩子的“学”,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3.材料提供留有创造余地
  第一次活动,我给各组调好了五、六种颜料,孩子们只能在这些颜料中选择,加上放颜料的格子小,有些滚筒放置在一起,颜色混起来了。第二次活动,我根据孩子的能力提供了几种原色颜料及较大的调色盘,让他们调配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再进行拓印,作品的色彩更丰富了。这不也是一种创造吗?
  第一次活动中孩子操作的图案卡较多,用完一个,再找一个,画面杂乱,如这里一辆汽车,一棵树,那里一个人,一条鱼。大多数孩子在拓印前没有思考画面的内容和布局,只是在完成着拓印的任务,教师还是把技能的学习放在了首位。第二次活动中,我只让每个孩子准备了2-3个图案卡,让他们充分利用每一个图案卡。当我发现一个孩子用同一图案拓印了几次时,及时展示他的作品。用孩子创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指导其他孩子,这也是一种评价作品的方式,这种评价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看!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敏敏在纸上拓印了五个机器人,两个(竖着)手拉手在走,两个(横着)从不同的方向在飞,还有一个(倒着)在翻跟斗……一幅幅生动的作品,洋溢着纯真的童心童趣,蕴涵着稚嫩的创新精神。
  4.充分发挥材料多种价值
  第二次活动时,图案卡减少了,我引导孩子在需要时互换图案卡,他们交换的过程,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培养了交往的自信,体验了自主创作的成功感。
  活动结束后,这些图案卡扔掉多可惜呀。我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气氛热烈。让我们走进童心世界,去感受所有的精彩吧:“把图案卡晒干,可以布置墙饰。”“可以放入区域活动使用。”“可以当小礼物互相赠送。”“还可以把它洗干净,下次再用。”……每一个图案卡都被充分利用起来了。孩子们的天真感动了我,小小的图案卡在他们的眼里竟有如此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的“内化”,使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并能在需要时“招之即来,呼之即出”,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内化”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70-001小学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困惑: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的那么多文质兼优的课文,接触了那么多词语、句子,可是说话、作文却“词汇贫乏”。究其原
摘 要:图画书,它是以图像或由图像搭配文字,通过连贯的页面来表现内容的图书。由于其形象、简单的特点,它又特别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因此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图画书可以称得上是天生的最佳读本。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图画书; 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71-001经典的图画书是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的结合,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
摘 要:形成学困生情感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家庭的,有来自于社会的,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于学校教育的。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地对学生的良好学习情绪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影响,甚至是心理伤害,从而使学生厌学、怯学、怕学、不学。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生命教育理念; 转变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72-001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
摘 要: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让我们的学生尝试影人制作、体验影人操作,从而丰富学生的成长体验,就显得非常必要。关键词:小学美术; 皮影戏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73-001一、教学背景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
摘 要:我校的学生80%是新市民子女,就是农村孩子,但是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也已经有很多年了,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没见过小鸡孵化,所以我决定在5—6年级开展一次“蛋类孵化”实验活动。关键词:“蛋类孵化”; 实验活动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77-001【案例背景】五年级《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中有一个“从受精卵到小鸡出壳的过程”的活
摘 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民工子女向城市的大量涌入,青少年的个性化特点愈加明显,针对流动人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施行个性化道德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关键词:个性化; 激励机制; 自信; 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G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80-001如何针对流动人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施行个性化道德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方面
摘 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83-001马克思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
摘 要: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灵动的世界,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上为学生创造“动”的机会呢?其实,如果让学生走进课文的境界,进行文本表演,将有利于学习积极情感和态度的产生;有利于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丰富经验;有利于在表演中发展语言、促进交流;更有利于在多学科的贯通融合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展示精彩的个性。关键词:表演; 朗读; 感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活学生兴趣,是打开写作奥妙的钥匙。但如何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巩固兴趣、支撑兴趣的持续,最后转化为“自己想写、爱写”的习惯,尝试的路径很多。本文试着从遵循学生的知识基底,有的放矢地刻路标、搭引桥,开源流,引领学生持续的写作兴趣,成就探险之旅,开掘“汩汩清泉”,享受写作的乐趣等方面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词:写作; 兴趣; 激活; 搭桥; 开源中图分类号:G623.24
摘 要: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语言教育应以言语活动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创设有利环境,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