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小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只是听,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学困生心不在焉的做自己的事情,好象讨论与自己毫无关系,也有的小组同时有几个人在发言,讨论几分钟后,反馈交流意见,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劲的叫:“老师!我!我!”待老师叫了一个同学,有几个同学则唉声叹气,指名的同学开始发言,这时只有教师和少部分学生在认真听,其他不少学生依然高举着手,嘴里还发出“我”、“我”的声音——他们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对别人的想法置若罔闻,我们还发现,急于站起来的学生表达的方法与前面别的同学的发言几乎一样,这一不良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不会倾听,如何会思考?这样的教学有效吗?
一、教给方法,引导倾听
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我们每一位启蒙教师的责任,下面谈一谈我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几点做法: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低年级学生对此认识较模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三心”:
一要专心,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要听清老师或同学说的每一句话,而不做其他的事。
二要用心,我提醒学生,每个人的发言要听明白其中的意思,不要重复别人讲过的内容,因此听别人说话时就不能只听不想,而要边听边想开动脑筋思考,比较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如有不同的,一定先弄清别人的意思。
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
在平日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
二、榜样示范,善于倾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首先带头用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树立自己的信心,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互相交流的目的,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
三、善抓典型,鼓励倾听
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我十分注意抓住听讲好的典型,对其进行真诚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倾听”的喜悦。如:
对听的认真的同学我会对他说:“你听得真认真,看的出你懂得尊重别人,有良好的个人修养!”
对指出别人发言中的细小错误的同学我会对他说:“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你都听出来了,你听得真仔细呀!”
对听出别人发言中的有错误并帮他改正的同学我会对他说:“你不仅听出别人发言中的不足,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帮他改正了不足,真了不起呀!”
四、巧设活动,乐于倾听
学会听中思考,学会完善自己的表达,学生的思维也在互相争辩中获得发展进步。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及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争辩。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有这样一道题:二年级有26人去公园华船,每只船限坐4人,需要租几只船?学生都会列式:
26÷4=6(只)……2(人)
在写答案时,有的学生认为需要6只船,有的学生认为需要7只船,意见不一,争辩不休,此时让学生上来辩论,让学生自己评价,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争辩的基础是认真倾听,学会在听中思考,只有认真的听清别人的观点,吸收了别人的优点,明确了别人的不足,才能很好的进行反驳。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供争辩的内容,巧妙设计,还要牢牢抓住课堂中出现的争辩的苗头,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争辩中提高和发展倾听能力。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化为良好的学习品质。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需要老师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
责任编辑 杨博
一、教给方法,引导倾听
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我们每一位启蒙教师的责任,下面谈一谈我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几点做法: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低年级学生对此认识较模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三心”:
一要专心,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要听清老师或同学说的每一句话,而不做其他的事。
二要用心,我提醒学生,每个人的发言要听明白其中的意思,不要重复别人讲过的内容,因此听别人说话时就不能只听不想,而要边听边想开动脑筋思考,比较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如有不同的,一定先弄清别人的意思。
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
在平日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
二、榜样示范,善于倾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首先带头用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树立自己的信心,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互相交流的目的,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
三、善抓典型,鼓励倾听
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我十分注意抓住听讲好的典型,对其进行真诚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倾听”的喜悦。如:
对听的认真的同学我会对他说:“你听得真认真,看的出你懂得尊重别人,有良好的个人修养!”
对指出别人发言中的细小错误的同学我会对他说:“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你都听出来了,你听得真仔细呀!”
对听出别人发言中的有错误并帮他改正的同学我会对他说:“你不仅听出别人发言中的不足,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帮他改正了不足,真了不起呀!”
四、巧设活动,乐于倾听
学会听中思考,学会完善自己的表达,学生的思维也在互相争辩中获得发展进步。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及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争辩。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有这样一道题:二年级有26人去公园华船,每只船限坐4人,需要租几只船?学生都会列式:
26÷4=6(只)……2(人)
在写答案时,有的学生认为需要6只船,有的学生认为需要7只船,意见不一,争辩不休,此时让学生上来辩论,让学生自己评价,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争辩的基础是认真倾听,学会在听中思考,只有认真的听清别人的观点,吸收了别人的优点,明确了别人的不足,才能很好的进行反驳。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供争辩的内容,巧妙设计,还要牢牢抓住课堂中出现的争辩的苗头,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争辩中提高和发展倾听能力。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化为良好的学习品质。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需要老师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