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职业中学物理教学实际,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84-01
  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但是,笔者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的问题总是“没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高高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针对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原因分析,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
  不管是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有对物理现象或作业练习中有问题,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例如:笔者在进行 “光的传播”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光的传播路线怎样”、“你平时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吗”、“怎样才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要积极充分地给予肯定,即使有些问题是错误的,或者提出的问题是很粗浅的,教师也要好好地珍惜它们,积极给予解答,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应该告诉学生提出质疑、解答质疑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力求建筑答案。
  二 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更好地建构物理知识
  教育者剥夺学生的判断、选择权利,强行灌输某一种知识,这纯粹是知识强权与霸权。从人类整个发展阶段来讲,各种物理领域的理论都是在质疑中产生。伽利略对“地心说”的质疑导致后来的“日心说”的确立;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中的经典理论感到不协调和严密,提出了质疑,提出物理学史上重要的理论——相对论。直到今天,量子理论也是对“巨人”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从传统理论的小胡同中走向阳光大道。
  教师赋予学生拥有对知识的质疑与批判权力,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鉴别、判断和选择能力。同时也赋予学生探究与建构知识的能力,以新的视觉审视和检验传统的物理知识、过程和规律。在这个意义上,质疑与批判是富有建设意义的。质疑与批判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探索理论条件上的充分与否、体系漏洞,并检验证据,培养主体转换思维方式,从新的视觉审视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明显地影响着学生的建构知识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授受教学策略,即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接受式教学策略,使学生自主建构物理知识、过程的权利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传授知识的效率,大批量地接受各种物理概念、内容。剥夺了学生积极思索、探究的权利与可能性。另一种是把质疑及自主建构归还学生。这种整体教学策略反映出一种积极的探究。建构知识过程,往往会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产生创造火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适当的培养,最终对物理问题、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提高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有时,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包涵了深奥的物理规律。例如,牛顿是在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是因为他对身边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观察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思考这个现象,提出问题,进而是解决问题的。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象牛顿那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现象,对于身边一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物理现象,可提出为什么会是这样发展,而不是朝其它的方向发展?努力找出其中的物理内涵。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例如:让学生回想在冬天脱毛衣时会有劈里啪啦的声音;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总是随着梳子飘;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俯冲向等等,这些事例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但未曾深究过的,当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呈现给学生时,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
  四 设疑激疑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创造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国古代学者也曾说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同理,科学创造,贵在置疑,通过设疑使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结合有关内容补充教材中缺乏的、但又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疑。如:灯丝为何常在开灯时烧断?从录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为什么觉得不像?如何使柔软的纸条变得坚硬以承受较大的外加压力?等等;在实验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对有关实验进行小改革、小设计等,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近力,而且还能触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灵感。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教师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教师的创造思维就会时时充满活力,教师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物理课程的教育才有蓬勃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衍斌.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物理实验》 2010年第3期
  [2] 王军晖.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物理实验》,2011年第1期
  [3] 刘建政.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4] 齐国东.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初探,《物理通报》,2011年第8期
  [5] 覃文教.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初探,《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第S1期
其他文献
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对各种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既减少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也生产了丰富的电力资源,是一种非常节能环保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但是在进行垃圾焚烧的过程中
本期出场:  赵强  杜邦公司可持续发展商务部经理    印象素描  赵强在负责这个部门之前,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政府关系工作。这种职位在我的感觉中,似乎是那种八面玲珑的人才能胜任。但是第一次见面,就粉碎了我的这个印象,真是如他自己所说:一面也不玲珑。但他的诚恳和质朴让人放松、感觉亲切,就像是多年相识的老朋友。也许,这种发乎于人性本质的光芒,才是让他可以做好一切“关系”工作的秘诀吧!  他说,当一个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压力逐渐加剧,企业面临着经营地点分散、控制权利层次增多、控制跨度增加等难题.同时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摘要:本文以A公司为例,通过A公司2013年至2016年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分析了该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指出了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分别从政府和上市公司两个角度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A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近年来,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制度规范。特别
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的核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不分文理科的课程体系,明确提出了数学学
鉴于县域实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模式.rn1、政府模式--政府设立由财政出资的综合性信用担保机构.以政府出资或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应是我国最佳
作为MBA学生,经历美国的经济低迷是件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找不到工作的压力是那么现实和近在眼前.今年几乎全美的商学院都笼罩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阴云下.阿达是2001年考入莱斯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为了促进电气仪表自动化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我们要高度重视电气仪表自动化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对安装调试过程中的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以确保安装调
摘 要 国家工作人员是刑事法律上重要的犯罪主体法律概念,具有特定的刑法意义上的定义,是判断构成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重与否的特殊主体要件。本文着重阐释刑事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概念,陈述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依据和具体类型,通过探讨进一步清晰和明确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关键词 国家工作人员 身份 从事公务  作者简介:张亚芬,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