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是田东江先生的文章结集,这些文章均曾发表于《南方日报》1998年至2004年。由于作者本人在报社工作,文章又都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评论,故副书名叫“报人读史札记”。
在考究中国古代史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常给名牌的理论著作垄断去。大量这类文献的讨论并无相应的收获,好多是陈言加空话,只能算是作者礼节性地表个态。倒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田东江著的《意外或偶然——报人读史札记》的这个选本,往往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了精辟的见解,益人神志;把它们演绎出来,对史学的社会价值的张显很有贡献。
作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选于“野史新说”专栏文章,都是古人古事。可以算是读史笔记。试举几例,比如《话外音》作者通过陆容《菽园杂记》的明朝天顺年间欧御史“考选学校士”的记载和《朝野佥载》的兵部尚书娄师德到地方视察一事,表达在某些时候要把话听得明白,就要听话外音,话中话。“话外音”往往才是说话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例如《书法是门艺术》一篇中通过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宋太宗、元朝赵孟颊、王安石与书法的故事,说明书法是一门艺术,这话大约只有真正的书法家们明白,因为在有些权要看来,书法是一种权力。有权了,书法自然是上品。
与上篇的读史笔记体例不同,下篇多是从今天的新闻说起,给人一种追根溯源的历史纵深感,用作者的话说,叫“今古齐观”。比如读《文身》一文,我们知道,文身乃古已有之,动机有高下,功用有正邪,不可一概否定。应以平常心视之;读《之乎者也》,我们知道强作古人(古文)之滑稽,不会赞成今人搞文言文编纂清史这种贻笑后人的荒唐事。
也许有人说,这些东西不成气候,不值不得搜采和表彰,充其量是孤立的,自发出来的偶见,够不上系统的、自觉的理论。不过,正因为零星琐屑的东西易被忽视和遗忘,就愈需要收拾和爱惜;自发的孤单见解是自觉的周密理论的根苗。再说,我们孜孜阅读的史话、史论之类,未必都说得上什么理论系统。更不妨回顾一下思想史罢,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也唬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然不失为可资利用的好材料。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东西只是一些片段思想。脱离了系统而遗留的片段思想和萌发而未构成系统的片段思想,两者同样是零碎的。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语只言,甚至陶醉于数量,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那是浅薄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粗浮的借口。
读完此书,在叹赏之余还建议大家多读一些这样的文章,不仅会对我们的思辩有帮助,而且可以使我们视野宽广,心胸开阔。
(《意外或偶然——报人读史札记》,田东江著,商务印书馆,2006.3,30.00元)
在考究中国古代史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常给名牌的理论著作垄断去。大量这类文献的讨论并无相应的收获,好多是陈言加空话,只能算是作者礼节性地表个态。倒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田东江著的《意外或偶然——报人读史札记》的这个选本,往往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了精辟的见解,益人神志;把它们演绎出来,对史学的社会价值的张显很有贡献。
作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选于“野史新说”专栏文章,都是古人古事。可以算是读史笔记。试举几例,比如《话外音》作者通过陆容《菽园杂记》的明朝天顺年间欧御史“考选学校士”的记载和《朝野佥载》的兵部尚书娄师德到地方视察一事,表达在某些时候要把话听得明白,就要听话外音,话中话。“话外音”往往才是说话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例如《书法是门艺术》一篇中通过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宋太宗、元朝赵孟颊、王安石与书法的故事,说明书法是一门艺术,这话大约只有真正的书法家们明白,因为在有些权要看来,书法是一种权力。有权了,书法自然是上品。
与上篇的读史笔记体例不同,下篇多是从今天的新闻说起,给人一种追根溯源的历史纵深感,用作者的话说,叫“今古齐观”。比如读《文身》一文,我们知道,文身乃古已有之,动机有高下,功用有正邪,不可一概否定。应以平常心视之;读《之乎者也》,我们知道强作古人(古文)之滑稽,不会赞成今人搞文言文编纂清史这种贻笑后人的荒唐事。
也许有人说,这些东西不成气候,不值不得搜采和表彰,充其量是孤立的,自发出来的偶见,够不上系统的、自觉的理论。不过,正因为零星琐屑的东西易被忽视和遗忘,就愈需要收拾和爱惜;自发的孤单见解是自觉的周密理论的根苗。再说,我们孜孜阅读的史话、史论之类,未必都说得上什么理论系统。更不妨回顾一下思想史罢,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也唬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然不失为可资利用的好材料。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东西只是一些片段思想。脱离了系统而遗留的片段思想和萌发而未构成系统的片段思想,两者同样是零碎的。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语只言,甚至陶醉于数量,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那是浅薄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粗浮的借口。
读完此书,在叹赏之余还建议大家多读一些这样的文章,不仅会对我们的思辩有帮助,而且可以使我们视野宽广,心胸开阔。
(《意外或偶然——报人读史札记》,田东江著,商务印书馆,2006.3,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