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农药品种繁多、功效不同、名称不一、用法各异的特点,介绍农药的识别方法,并提出农药的科学使用方法。
关键词 农药;识别;科学使用
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096-01
1农药的识别
1.1从农药标签及包装外观上识别真假
看“三证”及商品商标是否齐全,标签是否合乎规范要求。标签上应注明中英文通用名、有效成分、容量、产品性质、毒性等级、毒性标志、适应用途、使用方法、用量、生产日期、有效日期、注意事项及企业名称、厂家地址、邮政编码等,诸多元素,缺一不可。
1.2看产品包装是否完整
正品农药打开包装以后里面除了农药外,还有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书等。相同计量单位的产品应整齐划一,不能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内外包装应完整,应不破损、无渗漏。
1.3看农药外在质量、形态是否正常
(1)可湿性粉剂应没有结块,颜色均匀、手感疏松细滑。
(2)乳油应为均匀、透明液体,无分层、无沉淀、没有悬浮物和混浊现象。如出现分层和混浊现象,或加水稀释的乳状液为不均匀液体,或出现浮油、沉淀物,说明产品质量有问题。
(3)水剂应为无沉淀、无悬浮物均匀液体,加水稀释后也不出现混浊、沉淀现象。
(4)悬浮剂应为可流动的浮液,无结块,如果长期存放,可能存在少量分层现象,但经摇晃后即可恢复原状。
(5)颗粒剂应粗细均匀,不能有太多粉末。
(6)片剂如呈现粉末状,表明已失效。
2农药的科学使用
2.1适时适量用药
根据调查和预测预报,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择适宜时间、合理的用量及时用药,才能发挥农药的应有效果。虫要治小,病要早防。如防治食心虫等蛀食性害虫,应在幼虫蛀入果实之前喷施药液;如果蛀入果内再防治效果很差。要按农药标签推荐用量和技术人员指导意见适量配药,不得任意增减用量。超过所需的用药量、浓度和次数,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容易产生药害,以致引起人、畜中毒,加快抗药性产生,过多杀伤杀死害虫天敌,加重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
2.2对症用药
应根据不同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及为害部位、不同的防治时期和环境条件,选用最有效的品种、剂型,配以合适的浓度、适宜的方法和器械进行科学施药,才能收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否则,不但效果差,还会浪费农药、延误防治时机,甚至造成药害。如用百菌清防治番茄灰霉病、叶霉病采用烟雾法要比喷雾法好;用氧化乐果防治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采用涂茎法具有防效高、用药少、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2.3交替用药,合理混用农药
如果一个地区长期使用某一种或某一类农药,易使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合理混用、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不仅能兼治多种病虫害,省工省时,还能防止或减缓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提高农药使用寿命。但农药的复配、混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 2种或2种以上农药混用后不能起化学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有效成分的分解失效,甚至生成其他有害物质,造成药害。②田间混用的农药物理性状应保持不变。2种农药混合后产生分层、絮状或沉淀,这样的农药不能混用。另外,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悬浮率降低、甚至结晶析出,这种情况也不能混用。因此,农药在混用前必须先做可混性试验。③混用农药品种要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兼治不同的防治对象,以达到扩大防治范围,增强防治效果的目的。④农药混用应达到降低使用成本,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目的。
2.4杜绝使用国家禁用、限用农药
如六六六、滴滴涕、杀虫脒、敌枯双、毒鼠强、艾氏剂、狄氏剂、汞氏剂等。提倡使用无公害农药。一是选用效果好,对人、畜、自然天敌都没有毒性和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生物制剂、病毒制剂、农用抗生素,如AT制剂、农用链霉素等。二是选用植物性杀虫剂,如从苦楝、茶树等植物中提取的杀虫制剂,如苦参素、烟碱乳油等。三是选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卡克死、抑太宝、灭幼脲等,其机理是抑制或促进昆虫生长发育,使之加速脱皮或不能脱皮,以达到防治效果。四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锐劲特、吡虫啉等。
2.5要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规定用药
在单位使用量、使用浓度、次数、安全间隔期等方面做到安全用药。如用低毒农药速灭杀丁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要求用药量不超过600mL/hm2,1季最多喷3次,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上市不少于5d。
2.6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
要选用先进的施药器械,以提高防效,降低农药损耗;要用足水量,喷雾要均匀,以确保防治效果。
关键词 农药;识别;科学使用
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096-01
1农药的识别
1.1从农药标签及包装外观上识别真假
看“三证”及商品商标是否齐全,标签是否合乎规范要求。标签上应注明中英文通用名、有效成分、容量、产品性质、毒性等级、毒性标志、适应用途、使用方法、用量、生产日期、有效日期、注意事项及企业名称、厂家地址、邮政编码等,诸多元素,缺一不可。
1.2看产品包装是否完整
正品农药打开包装以后里面除了农药外,还有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书等。相同计量单位的产品应整齐划一,不能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内外包装应完整,应不破损、无渗漏。
1.3看农药外在质量、形态是否正常
(1)可湿性粉剂应没有结块,颜色均匀、手感疏松细滑。
(2)乳油应为均匀、透明液体,无分层、无沉淀、没有悬浮物和混浊现象。如出现分层和混浊现象,或加水稀释的乳状液为不均匀液体,或出现浮油、沉淀物,说明产品质量有问题。
(3)水剂应为无沉淀、无悬浮物均匀液体,加水稀释后也不出现混浊、沉淀现象。
(4)悬浮剂应为可流动的浮液,无结块,如果长期存放,可能存在少量分层现象,但经摇晃后即可恢复原状。
(5)颗粒剂应粗细均匀,不能有太多粉末。
(6)片剂如呈现粉末状,表明已失效。
2农药的科学使用
2.1适时适量用药
根据调查和预测预报,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择适宜时间、合理的用量及时用药,才能发挥农药的应有效果。虫要治小,病要早防。如防治食心虫等蛀食性害虫,应在幼虫蛀入果实之前喷施药液;如果蛀入果内再防治效果很差。要按农药标签推荐用量和技术人员指导意见适量配药,不得任意增减用量。超过所需的用药量、浓度和次数,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容易产生药害,以致引起人、畜中毒,加快抗药性产生,过多杀伤杀死害虫天敌,加重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
2.2对症用药
应根据不同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及为害部位、不同的防治时期和环境条件,选用最有效的品种、剂型,配以合适的浓度、适宜的方法和器械进行科学施药,才能收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否则,不但效果差,还会浪费农药、延误防治时机,甚至造成药害。如用百菌清防治番茄灰霉病、叶霉病采用烟雾法要比喷雾法好;用氧化乐果防治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采用涂茎法具有防效高、用药少、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2.3交替用药,合理混用农药
如果一个地区长期使用某一种或某一类农药,易使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合理混用、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不仅能兼治多种病虫害,省工省时,还能防止或减缓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提高农药使用寿命。但农药的复配、混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 2种或2种以上农药混用后不能起化学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有效成分的分解失效,甚至生成其他有害物质,造成药害。②田间混用的农药物理性状应保持不变。2种农药混合后产生分层、絮状或沉淀,这样的农药不能混用。另外,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悬浮率降低、甚至结晶析出,这种情况也不能混用。因此,农药在混用前必须先做可混性试验。③混用农药品种要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兼治不同的防治对象,以达到扩大防治范围,增强防治效果的目的。④农药混用应达到降低使用成本,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目的。
2.4杜绝使用国家禁用、限用农药
如六六六、滴滴涕、杀虫脒、敌枯双、毒鼠强、艾氏剂、狄氏剂、汞氏剂等。提倡使用无公害农药。一是选用效果好,对人、畜、自然天敌都没有毒性和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生物制剂、病毒制剂、农用抗生素,如AT制剂、农用链霉素等。二是选用植物性杀虫剂,如从苦楝、茶树等植物中提取的杀虫制剂,如苦参素、烟碱乳油等。三是选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卡克死、抑太宝、灭幼脲等,其机理是抑制或促进昆虫生长发育,使之加速脱皮或不能脱皮,以达到防治效果。四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锐劲特、吡虫啉等。
2.5要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规定用药
在单位使用量、使用浓度、次数、安全间隔期等方面做到安全用药。如用低毒农药速灭杀丁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要求用药量不超过600mL/hm2,1季最多喷3次,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上市不少于5d。
2.6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
要选用先进的施药器械,以提高防效,降低农药损耗;要用足水量,喷雾要均匀,以确保防治效果。